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51371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5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重点试题汇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南京四次模考试题回顾,期初考试试卷9.6,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4分,每点1分),荷花进入盛花期,我市楹联家协会出了两个上联。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拟写下联。(5分)仙子凌波,莫愁湖畔无穷碧;碧波红萼,绿叶清风,赏花人向何处去;答案:示例:芙蓉戏水,鸢尾园边别样红(5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梦境诗情,琴心箫韵,爱莲者到此中来(5分。前两句各1分,第三句2分,最后一字是平声1分,要求注意句子结构的相似、内容的相关),一模,3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定义。(4分)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超常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制度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答:“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并录取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制度。(4分。符合定义形式1分,“自行组织”1分,“签订协议”1分,考试对象1分),4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分)答:(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答:,二模,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5分)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强烈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答:,3参考示例:一花独放不是春。艺术家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同样也可以登上春晚舞台。成功的路径千千万,努力奋斗,同样可以获得属于自己人生的春天。春晚不仅是艺术家的舞台,而是时代的舞台。艺术植根民间,才更有时代感。(4分。角度可以是西单女孩、马梅、春晚等。态度1分,修辞1分,评点2分),4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位学生按照学校要求和研究程序,开始认真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家长知悉,以高考不考为由,要孩子敷衍了事。如果你是这位学生,将如何劝说家长?(不超过40字)(4分)答:4参考示例:(5分。观点1分;得体1分;理由3分,围绕“课程要求”“进行到一半”“高考不考”三个角度,各1分)爸爸,“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不能马虎!这阶段的努力使我收获不少,这种探究能力也是高考所需要的,希望你支持!,三模,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1)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2分)答:(2)材料提到的法国作家雨果,著有长篇小说;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现代作家的戏剧作品雷雨。(2分)3(1)文学作品要有留白,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判断。(2分。每点1分)(2)巴黎圣母院(或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曹禺(或万家宝)(2分。每点1分),4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1)“砧杵桥”改名为“珍珠桥”(2)“仁怀市”拟改为“茅台市”答:,4答案示例:(1)赞同改为“珍珠桥”:易写易记,朗朗上口;水似珍珠,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赞同保留“砧杵桥”:内含古诗文典故,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富有生活气息。)(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2)赞同改为“茅台市”:符合经济时代的特征;加强了对地方产品的宣传,因为“酒好也怕巷子深”。(或赞同保留“仁怀市”:仁德播后世,关怀流四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5分。每条理由2分,修辞1分),期初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释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4分),手法1分;内容1分,如笼统答“描写春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化答错了则不给分。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正常踩点判分。每点2分,“内容”和“结构”各1分;笼统答“总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而无内容理解则给1分。如果把“春风依旧”合在一起答,正常踩点判分。,9.(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3)“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4分,每点2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江湖伟观刘黻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分)答:(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4分)答:(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一模,9(1)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荷、风不得分)(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4分。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3)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长安”、“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答:、(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3)“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4分)答:,二模,9(1)借代、比喻。(2分。每点1分)(2)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4分。每点1分,答对三点4分)(3)满: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温台唐朱放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答:(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答:,三模,9(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2。每点1分)(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房者惟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分。特点“萧瑟凄怆”1分;画面描绘2分,其中“帘”“竹”“院”“客”“灯”每两个意象描绘合乎情境1分)(3)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1分),“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期初寒鸟,开头两节文字是环境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4分)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寒鸟面临的生存困难。(4分)文章在写寒鸟的飞行过程中插入描写“高楼某个窗口的某个人”的吃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寒鸟”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联系全文予以探究。(6分),麻鞋之歌,11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答:1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答:1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答:1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答:,秋祭,1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1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答:(1)红酒:(2)朋友:1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1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根据原文加以探究。(6分,哑巴与春天,1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奠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答:(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2分)12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13第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14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分),北岛访谈,15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6分)答:15答案写作目的;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全书的编排特点。(6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