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杠杆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4451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3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杠杆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杠杆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杠杆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杠杆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一、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办法 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2难点 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解决办法 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出示羊角锤或木工用的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展示观察图片)这些物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三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 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羊角锤 我们来描述用羊角锤(或起子)拔钉子的过程(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羊角锤是常用的工具,谁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多媒体演示) 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 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 请思考这三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练习: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关于力臂的教学: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实验1 展示图3所示的示教板(边说边演示)示教板上有一杠杆AB,O点是杠杆的支点,O点右边每隔10厘米1条虚线将50厘米长的OB杆等分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4个挂在杠杆左端A处,作为杠杆的阻力 剩下的1个作为杠杆的动力 ,手拿该钩码在OB间寻找挂点,使杠杆平衡,刚好挂在第4个格上实验2 将OB卸下来,换上OC杆,虚线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保持左边的阻力 不变,仍用刚才的钩码寻找使杠杆平衡的挂点,发现钩码(动力 )仍在第4条虚线上,但此时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实验3 将OC卸下来,换上OD杆(如图5所示),步骤同上发现钩码(动力 )仍在第4条虚线上,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上面3个实验结论的共同点是什么?在阻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动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但支点与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可见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板书)因此,描述杠杆需要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总称为杠杆的五要素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6中杠杆的动力臂 和阻力臂 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详见书P192图132)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板书)学生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支点O用铁架台支撑事先在左右各挂一个钩码使杠杆平衡)请同学找出这个杠杆的五要素(O、 )若将右端的1个钩码换成2个钩码,那么应将钩码挂在什么位置能使杠杆重新平衡(学生猜想、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那么,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杠杆再次平衡?将4个钩码挂在1个格的位置上(用操作结果证实)实验数据次数动力 (个)动力臂 (格)阻力 (个)阻力臂 (格)114142142231441你能将实验结论加以归纳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板书)用比例式表示 ,它的含义是: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板书)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现在,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搬动地球”吗?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当动力臂阻力臂时,则动力阻力课堂练习:【例1】 画出图8中 和 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 与 的大小【例2】 图9所示杠杆,OA长20厘米,AB长60厘米,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五、布置作业书P193题1、2、3教案示例第三节 滑轮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具准备滑轮(4个如铁架台3绳子 4弹簧秤 5长尺 6砝码 7投影仪三、教学步骤1复习引入(边说边演示)滑轮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机械之一,用它可以把重物提到高处(如图4)滑轮与前面所讲的杠杆有什么联系吗?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可以是圆的吗?可以2新课教学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第三节 滑轮(板书)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板书)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图2)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看图3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看图4,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省力?【实验1】装置如图5所示用哪种方法更省力?图乙的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师生一起分析动滑轮的五要素如图6所示)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什么杠杆呢?使用动滑轮为什么能省力?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二、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板书)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 (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 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拉力所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距离的几倍【实验3】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滑轮组旁立着一个直尺)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以此验证学生的推论三、滑轮组 (其中 绳子的段数 G物重 物体移动的距离 F拉力 拉力移动的距离)(三)总结【小结】请学生填写下表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定义 实质 特点 练习 图1314、 “想想议议”四、布置作业 14教案示例第十四章 第一节 功教学用具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教学演示:1用定滑轮提拉砝码做功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中做功4铁球在木槽中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6用弹簧秤拉小车,演示做功的多少教学过程:引言: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以下我们要通过几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演示1】 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演示2】 人用手推小车做功,如图2(所用的色笔在图中前后要统一,这样容易突出两个因素,也易比较)指出:人的推力F对小车做了功或简单地说人做了功【演示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人做了功如图3(板图的要求同前所述)指出:人的推力对图钉做了功也可以简化为推力做了功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是什么?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小结:做功的一个因素是运动物体必须受力或者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因素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必须跟物体受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然后,让同学们看书并用笔画出重点,教师同时板书出做功的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教师强调指出: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两个因素【演示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了一段距离如图4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在点之前,推力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点之后,推力已经不存在,当然不会做功在此强调指出: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譬如,小球从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记住,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此外如果F跟S方向互相垂直,力也不做功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演示5】 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5问:人对砝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小结:虽然力是作用在砝码上,但砝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砝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砝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板书:2、功的计算: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请注意演示实验,你是否能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功的计算规律【演示6】 用弹簧秤拉小车,拉力做功比较做功的多少(教师注意要让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不同,但通过的距离相同板书F1 S1 W1F2 S2 W2F1F2 S1S2请同学思考两次所做的功W1、W2,填出“”“”“”的符号,(即W1W2)然后再做第二次演示实验:使拉力相同,距离不相同板书:F1 S1 W1F2 S2 W2使F1F2,S1S2,则W1W2(让学生比较W1,W2的大小,并填入比较大小的符号)通过以上两次实验,你是否能得出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定义:板书:WFS指出: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出功的多少来,但必须注意它们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板书在公式的旁边【例题】 请阅读书上的习题讨论如何计算出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讨论中教师应着重指出为什么在计算中跟G箱重无关注意板书的规范要求已知:F50N、S10m、G100N求:W解:根据WFS50N10m500J答: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为500J讨论:根据上题如何改变条件,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与物重G有关,而与水平推力F无关纠正同学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次突出做功的两个因素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及功的计算公式自编两道“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物理习题教案示例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二、教学过程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教案示例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一、教具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问:功的原理是什么?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N的物体,理论上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要求一名学生板演,(省一半力,应为2.5N)问:实际上2.5行不行,为什么?问:怎样能知道实际是多大?(实验测量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肯定实际上2.5)问:实际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人所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相比较,大小如何?这与功的原理是否矛盾?(不矛盾,功的原理说使用机械不省功)问:我们希望上述两个功越接近越好还是差距越大越好?(引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演示实验: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实验数值G5N,h0.5m,F3N,s1m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Fs3N1m3J,直接用手提高重物同样的高度需要做的:WGh5N0.5m2.5J”(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W,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重物重力的一半还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N,而实际的拉力是3N)做的功要比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大一些(该实验中,直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2.5J,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J)(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用Gh5N0.5m2.5J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及把动滑轮和绳子提升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实际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是动力对机械总共做的功,叫总功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答:W总FsF2h3N1m3J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答:W额外W总W有用3J2.5J0.5J2机械效率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答:83.3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3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举例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所占比重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三、巩固练习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是375N,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组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即如果不用机械直接把重物提升相同高度所做的功计算时,功(W总)拉力(F)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W有用)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组对货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货物重,即F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货物重(G)货物提升的高度(h)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教案示例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二、教学过程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机械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2.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 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2.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教学仪器】(一)多媒体教室:配备高亮度投影机及师、生用电脑、实验展示台(二)分组实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制滑轨一组、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三)多媒体网页课件,课件网址:yfschool.cn/wuli/(四)校园网BBS系统+投票系统【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 观看多媒体视频:(1)风暴的肆虐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2)刘翔110米栏的冲刺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你又能发现哪些物理知识呢?学生回答:刘翔也是运动的,具有动能。2 活动:投掷乒乓球教师:请每一位同学从实验盒中拿出一个乒乓球全体起立!目标,老师手中的气球,我们比比看,哪一位同学能够准确命中!预备发射!好,请认为刚才命中目标的同学举手。请你来谈一谈,你是如何判断你的乒乓球命中气球的?学生回答:我看到气球被乒乓球推动了。教师提问: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又可以如何来描述呢?学生回答:乒乓球对气球做了功,乒乓球具有动能。教师提问:从以上三个事例中,你能归纳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点吗?学生回答:物体都对另一物体做了功,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学生讨论事例的共同点,引出探究的主题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二)、新课讲述板书(投影):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我们称之为动能。由学生的讨论,引导至对动能及势能影响因素的探讨。教师提问:关于动能,你能提出一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吗?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各不相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由学生使用现有的器材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的科学探究。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并讲述实验方法。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方法有什么看法吗?引导其他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形成辩论式的探讨氛围,以寻求更科学的探究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教师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时,应保证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而在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时,又要保证两次实验物体的质量保持一致。板书(投影):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教师提问:之前的活动中,扔出去的乒乓球落到地面后又会弹起,请同学们想想,除了动能,还有哪些形式的机械能呢?学生回答:还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学生活动2: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由学生自主挑选所要探究的命题,将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分别进行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完成后,由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教师继续发动其他同学对此做出相应的评判,重点突出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板书(投影):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形变的程度教师提问:操场上飞来的足球可以用脚去踢,飞来的铅球可以用脚去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飞来的足球和铅球速度基本相同,但铅球的质量大,所以动能也大,能对人做的功也多,将造成的伤害也大。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能量的实例。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对实际生活中去。(三)、课堂巩固:1. 使用BBS的投票系统进行选择题的练习和对错统计,当堂反馈教学效果。2.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浏览网页内容,复习巩固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2. 你学会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作业布置】1. 教材P54/1、3、52. 回忆一下,前面的物理学习活动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你是如何做的?二内能内能”教学目标a. 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b.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c. 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教学建议“内能”教材分析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能的概念,再进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内能”教学建议建议一: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内能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教学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 具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二、内能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答案:选项B、C五、小结内能与温度有关六、作业P171、2教师引导实验比较在不同下扩散现象的快慢(对比红墨水在冷水与在热水中的扩散)引导讲评回忆分子运动论的三个基本观点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并自己得出结论: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多比较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做题“内能”探究活动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教学案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热机(共一课时)教学要求1常识性了解什么是热机效率和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2常识性了解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加强学生搞好环境保护、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机?2多数汽油机是由哪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工作的?其中哪个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3你能说出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工作过程上的主要异同点吗?(二)进行新课问:什么叫机械效率?教师:使用机械要讲究机械效率、热机也有一个效率的问题。什么是热机效率?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是本节学习内容。(板书)五、热机的效率1热机的效率什么叫热机效率?提问:热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能量,能不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答: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并不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相当一部分能量损失了。看书,课文38页图3-13,解释内燃机的能流图。答:在内燃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只占燃料燃烧形成的燃气内能的一小部分,内能损失的途径是:燃料燃烧不完全损失小部分能量。高温废气和热机部件散热损失一部分内能。还有一部分能量消耗在热机工作时克服摩擦做功上。教师;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只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的一部分。对比机械效率给出热机效率(板书)热机效率: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简介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的效率。问:你能看懂解释课本39页火电站的能流图吗?教师:由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火电站的三大组成部分。燃烧炉、热机和发电机中能的转化、能量损失途径。大部分能量损失在哪里?火电站输出电能占燃料化学能的百分之几?减少能源损失、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散热、利用高温废气和保证热机良好的润滑等方面讨论。2内能的利用和环境。学生自学课本39页本节课文。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结合本地市,我们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环境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小结并(板书)六、内能的利用和环境 (三)结合课本42页学到了什么,总结本章知识要点。(四)作业笔答课本42页学到了什么15各题。(刘崇灏)(人教版教材)火箭教案 (一)教学目的1常识性了解火箭的飞行原理。2常识性了解三级火箭的结构及采用三级火箭发射的优越性。3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热情。(二)教具打气筒,气球,投影片(或挂图)。(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国是火箭的故乡。“起火”实际就是火箭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初期,士兵们就已经发明了“起火”绑在箭上。(展示投影片或挂图)点燃“起火”,箭就向敌方飞去。这就是最早的火箭板书课题2进行新课(1)火箭升空的原理火箭为什么能升上天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个小实验。演示:气球的反冲运动。(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气球充气后,松开气口,气球向着喷气的反方向飞行。气充得越足,飞得越远。说明:气球内的气体以很大速度向外喷出时,对气球产生一个向喷气的反方向的推力,使气球飞出去。板书:一、火箭升空的原理火箭升空的原理与气球反冲运动相同。在火箭燃烧室内部装着燃料和氧化剂。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燃气通过喷管高速喷出时,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从而把火箭发射出去。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火箭也是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所以它也是热机家族中的一员。同时由于它所用燃料的形态不同,我们又把火箭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两种,较常用的是液体火箭。(2)三级火箭早期的火箭主要用于战争,而今人们更注重它的和平利用。例如发射卫星、运送空间站等等。为了把卫星、飞船等有效载荷送上太空,人们研制出了多级火箭,即二级或三级火箭。(展示投影片或挂图,介绍结构)下面以三级火箭为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板书:二、三级火箭三级火箭的每一级都像一支独立的火箭。发射时先点燃第一级火箭,几分钟后这级火箭的燃料烧尽自动脱落,同时引燃第二级火箭,第二级火箭燃料烧尽后也脱落,第三级火箭开始工作,直到把卫星、飞船等送到预定轨道。三级火箭像接力赛一样,都是在前一级的速度基础上再加速。同时,由于每一级脱落后都能使剩余部分中有效载荷的质量的比例增加,火箭结构部分的质量在逐级减小,仅从这一点来看就比单级火箭优越得多。建国以来,在我国几代航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运载技术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具有国际水平的“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已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中赢得了很高声誉。航天事业有着诱人的、广阔的前景。航天事业的未来也将责无旁贷地落到你们身上。未来的航天器将会出自你们之手。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3小结(略)4布置作业;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火箭的发展史。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教学难点: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的利用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二、进行新课、燃料的特点教师:我们都知道,煤炭、汽油、柴油是燃料,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燃料?学生:柴火是燃料。学生:酒精、蜡烛也是燃料。学生:煤气、天然气也是燃料。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谁能归纳一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它们都能够燃烧。学生:它们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内能)。教师:那么燃料燃烧时获得的内能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呢?学生: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教师:燃料燃烧实际发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总结: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燃料的热值教师:同学们归纳了燃料的共同特点是都能燃烧。那么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呢?煮饭时用煤为什么比用柴草好呢?学生:煤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教师:煤一定比柴草放出的热量多吗?怎样比较才更合适?(类比:铁一定比棉花重吗?)学生:应取相同质量的煤与柴草相比。教师:它们质量相同,就一定是煤放出的热量多吗?学生:不知道教师:还应补充一条:要让它们都充分燃烧。在它们都烧完、烧尽的条件下,才有可比性。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这一差异,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燃料的热值定义: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焦/千克。物理意义:热值直接反映了燃料的燃烧特性。热值大,反映单位质量的该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多)。看课本中的表:几种燃料的热值(指导学生学会表述其物理意义)教师:汽油的热值为4.6107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一筒汽油与半筒汽油相比,哪个热值大?学生:(略)、燃料的有效利用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教师:1千克干木柴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学生:1.2107焦。教师:这些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把35千克左右的水由20烧开。实际生活中1千克干木柴能把35公斤20的水烧开吗?学生:不可能。教师:那是为什么呢?学生:因为燃料不可能做到完全燃烧。学生;因为热量有散失,水吸不到那么多热量。教师:燃料燃烧时需氧气助燃,供氧不足是燃料不能完全燃烧的主要原因。另外,烟气也会带走大量热量,炉壁还会传走一部分热量。这样就使得真正传给水的热量仅占燃料放出热量的一小部分。当然不能烧开那么多水。提高炉子效率的措施为了反映炉子对燃料的利用率,我们经常用炉子的效率来描述。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为了提高炉子的效率,人们做了种种努力,主要措施有:增加供氧量。如用风箱、吹风机就起了这一作用。大型工业锅炉还采用把煤粒用鼓风机吹起来烧,使效率大大提高。炉壁选用隔热材料。这主要是为减少炉壁向外传热。增大受热面积。大型锅炉采用供水管道直接分布在炉膛内,使其充分受热,减小了烟气的热损失。目前,我国炉具的平均效率还较低,若平均效率能提高1%。全国每年节省的燃料相当于一个大型煤矿的年产量。可见。改造炉具,提高炉子的效率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内能对环境的影响。废气污染(CO、SO、酸雨),噪声污染。、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三、小结(略)四、布置作业11-1 认识电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路的组成。2、 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4、 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5、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6、 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2、 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三)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四)教学过程一、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1、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如图所示: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如图所示: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三、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完成课本本节作业11-2 组装电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判断判断两个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2 会连接两个灯光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 会画串联、并联电路的电路图。过程与方法1 掌握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2 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 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2通过连接小灯泡串联、并联电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两个灯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三)教具:4.5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8根。(四)教学过程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 1、串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2)电路图:(3) 电路特点:整个电路没有分叉,电路只有一条通路。 2、并联电路。 (1)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电路图: (3)电路特点:电流没有分开的部分叫干路,电流分开的部分叫支路,每条支路各自与干路组成电流 的通路。 3、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一: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方法二:看电流的流向。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路向前移动,如果电路不分叉,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达到电源的负极,这些用电器是串联。如果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出几条支路,而在另一点会合,即电流有分有合,并排通过了各支路上的用电器,再回到电源负极,这些支路上用电器是并联。 方法三:假设电路中某用电器不存在,判断是否出现断路,若出现了,则此用电器必然串联在电路中。假若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时,并不影响其它元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