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4037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地位分析中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中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精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本单元以古诗文为主题。教读本单元要注重诵读,培养语感;品味诗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理解深邃的哲理;还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读懂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自传之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马说以良马喻英雄,尺幅千里,寓意深远。送东阳马生序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人专心学习,刻苦功读。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古诗苑漫步”,意在对学生过去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重点篇目要熟读成诵;2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3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意义;4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古诗文的简单分类和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品味情感,培养语感;2激发质疑、探究和拓展延伸;3适时诱导、点拔,开启学生智慧;4组织学生自主的参与资料的搜索、整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对文中之情境能感同身受;2.正确理解古诗文思想感情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3.培养独立的思维理念;4.发现美、欣赏美,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探究性的学习;3.引导学生在当代的条件下合理的理解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意义。教学方法指导1.反复诵读诗文,培养阅读古文的语感,适时点拔一些难懂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适当讲析一些难懂的文句;2.几篇课文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断感知、感受、领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3.适时激发学生从诗文中的内容过渡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受和深入思考,树立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学生学习活动设计:1、设置主问题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主问题,让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教学目标的达成。2、制学习卡片在学习课文的各个阶段让学生按要求制作知识卡片,以此串起整个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3、说读紧扣课题中的“说”字,分“食马者说、千里马说、作者说、同学说、老师说”五个层次来展开教学。4、联读选取与本单元有关的材料,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判别能力。5、赛读在教学中纳入比赛机制,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竞争性、激励性,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6、写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写”的活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7、译读将古诗词曲译成现代诗,进行“诗歌再创作”。8、吟唱选择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曲调进行配唱。基本教学流程 五柳先生传教学基本流程方案一活动设计:设置主问题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主问题,小组围绕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教学流程:速读课文:说说你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译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讨论质疑,要求生问生答,老师点拨。寻读课文: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小组活动,准备发言;班级交流,归纳要点。议读课文: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的自传吗?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辩论;教师小结。方案二活动设计:制学习卡片在学习课文的各个阶段按要求制作知识卡片,以此串起整个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主要教学流程:解题导入,示制卡片。教师解题,依次列写课题、作者、作品简介、作者简介、关于传记等栏目及内容,加上名称、编号和边框,形成第一张知识卡片。(多媒体显示)学习课文,自制卡片。学生朗读课文,制作字词卡片(有关生字注音、难词解释、成语集锦等),形成第二张知识卡片;师生研读课文,制作人物卡片(有关五柳先生的姓名、籍贯、字号、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等),形成第三张知识卡片。学生自行发现,积累知识板块(如“五柳先生传中的不字句”、“几组相同字词的不同意思”等),形成异彩纷呈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布置作业。给自己或某个同学写一个小传,也制成卡片的形式。马说教学基本流程方案一活动设计:说读紧扣课题中的“说”字,分“食马者说、千里马说、作者说、同学说、老师说”五个层次来展开教学。主要教学流程:从课题中的“说”导入。让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食马者说”。如果你是文中的“食马者”,你会怎样来说?“千里马说”。如果你是文中的“千里马”,你又将怎样来说?“作者说”。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说的?作者为什么要为不会说话的“千里马”来“著文立说”?“同学说”。请同学们就“千里马的遭遇、食马者的眼光、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今社会的人才观”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说”。教师小结全课内容,简要评价这堂课中的“说”。方案二活动设计:联读选取三则与“伯乐”和“千里马”有关的材料,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判别能力。主要教学流程:导入:运用第一则材料伯乐慧识拉盐车上太行的千里马。播放多媒体制作的动画,请同学们描述这个故事,说说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新授:运用第二则材料马说,播放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朗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理解探究:文中的“食马者”是一个什么形象?“千里马”呢?“伯乐”呢?作者呢?拓展:运用第三则材料伯乐受贿,荐售“千里马”。播放多媒体制作的四幅漫画(集市有人低价牵售一匹瘦马,却无人问津;卖马人怀揣金银,夜入伯乐府;次日,伯乐上街绕着那匹瘦马转了三圈,临走时还频频回头,不忍离去;集市抢购此马者如云,马的身价高涨百倍),请同学们谈观后感。提升:综合三则材料,请同学们谈应该怎样辨识事物。小结:教师用精警的语言点示三则材料告诉给我们的道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基本流程方案一活动设计:赛读在教学中纳入比赛机制,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竞争性、激励性,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教学流程:激情导入,营造场景。赛读赛问,熟悉课文内容。读文,正音,解词,译文:看谁读得音准、读得语顺、读得义明。赛说赛讲,理解课文内容。你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学生积极发言,切磋辨析;老师顺势引导,相机点拨。赛评赛议,深化课文内容。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必恭必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结束比赛,课堂小结。方案二活动设计:写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写”的活动,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主要教学流程:熟读课文,识记字词。结合课下注释朗读全文;在笔记本上整理抄写生字注音、重点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分析课文,加注评语。教师点示评析的角度和方法(如内容、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并作示范;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自主评析;小组交流,整合内容;班级交流,充实完善。化用课文,列写论据。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动笔整理出一组组精短的论据,并列写出它所适用的论点;课堂交流。引申课文,积累素材。提出问题:课文是记述作者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人“勤学”的典故和名言?学生发言; 归纳整理。诗词曲五首教学基本流程方案一活动设计:译读将古诗词曲译成现代诗,进行“诗歌再创作”。主要教学流程:范译一首。学生读第一首诗,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补充、讲解;师生合作,共同译诗;(学生试译一句,教师组织讨论、修订、板书一句)定稿朗诵。(学生读一句原诗,老师读一句译诗)自译一首。印发或多媒体显示其余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每人选译一首。小组探究。学生按自己选译的诗调整座位,组成小组,讨论修改。班级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自定形式演读,师生评价。成果展示。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译诗作进一步修改,然后誊正张贴,供同学们参考或抄录。方案二活动设计:吟唱选择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曲调进行配唱。主要教学流程:欣赏王菲(或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说说歌中蕴含的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与歌曲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比较。明确:将诗歌配曲演唱一定要与诗歌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欣赏岳飞的满江红和李商隐的无题的歌曲演唱;介绍两种“唱”古诗的方法:一是今人谱曲,二是用现成的曲谱配曲。班级活动,逐首朗诵并明确其思想感情。小组活动,讨论为诗歌配曲或谱曲,并推选演唱人员。各小组代表上台演唱。知识框架与朱元思书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遇知己,方可发挥才干,否则必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送东阳马生序从难得书、从师、奔波辛劳、生活困顿几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综合性学习内容:以“古诗苑漫步”活动,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形式:梳理过去学过的古典诗词,可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的活动形式开展。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课时安排与朱元思书两课时五柳先生传一课时马说一课时送东阳马生序两课时诗词曲五首两课时与朱元思书教案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 李心中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二、作者简介: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ng) 急湍 (tun) 轩(xun)邈 泠泠(lng) 经纶(ln) 横柯(k)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教学步骤 一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第二段先写 “异水“部分,再写“奇山”部分二、简析(一)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二)第二段接下来应该围绕“奇山异水”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1、哪里语句写“异水”;哪里语句写“奇山”呢? 明确: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2、先读“异水“部分。(1)、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哪几方面? 明确:写水,突出“异”。写水色、水清、水急。(2)、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明确: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3)“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 (4)“于”字在这里省了。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夸张和比喻。(5)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最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 3、分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板书: 水色 异水 水清 直接和间接、静态与动态 美妙水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4再写“奇山”部分。(1)、作者怎样写“奇山”? 启发:大家知道,山是静态的,生长时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化静为动。(2)、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来写的? 写 了哪几种景物? 明确:听觉;泉水、鸟、蝉、猿,四种。 引导:通过听觉来写的。有的泠泠作响水声,有的嘤嘤成韵鸟鸣声,有的千转不穷蝉叫,有的百叫无绝猿啼。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对吧?大家再仔细品一品。这是一种嘈杂的气氛吗? 分析: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厮杀之声! 师: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繁杂来写单纯。(3)、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小结: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能理解吗?点拨: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 小结: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5)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司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大家考虑考虑,这是写人呢,还是写山水呀?明确:写山水之美(6)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文末点题 (7)怎样理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作者留下这两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种笼罩中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短小精悍,诗中有画,这就有名的“吴均体”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如: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完成练习(一)(二)题【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特的山异丽的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清苍碧绿,(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像鸢鸟一样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整天忙忙碌碌,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教学建议一、课文主旨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 二、结构内容文章很短,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乘船游览富春江的季节、天气情况、行船方式,点出从富阳到桐庐沿途的景色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出下文分别就“奇山异水”的具体描绘。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3段)具体描绘“奇山异水”,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三、写作特点1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2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3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四、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练习关联作文,正是一条有利途径,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最终提高多种语文能力。与朱元思书一般安排一课时。如果从“自读提示”到疏通字词,最后完成练习,按部就班,效果很一般。若引进关联作文,教学过程就可按以下步骤展开:1.提要求:回忆书信格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给吴均先生写封信,谈谈对本文的评价。2.助分析:评论文章优缺点。细读课文,找出优缺点(自由发言)。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用词精练,短短一百多字写尽两岸风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感强;写景不忘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景状物抓住特征;语言朴素简洁,通俗易懂。缺点:“从流飘荡”,该是从上游到下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根据“总提分承”,该先写山,后写水。3.注意点:由优点写到缺点;写缺点时语气委婉(生试说,修改);全文语言得体,注意礼貌、客气。此过程始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练习主线”的原则。学生情绪一直保持亢奋,书信写完,还意犹未尽。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字词句疏通、体会艺术特色、复习书信知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高效轻负的效果,而且学生印象深刻。马说教案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 李心中【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1、了解韩愈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背诵课文,掌握短文中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进一步积累文言文素养;3、了解古代议论散文的语言风格(2)能力目标1、学会朗读论说性的文章,读出古文的气势,在诵读中领会文章;2、通过讨论、质疑深入文本,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道理和思想;(三)情感目标领会当时人才被埋没的悲愤和对当权者浅薄愚妄的控诉的深层情感内涵。【教学重点 、难点】疏通文句,体味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入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层寓意。【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由马说而“说马”今天我们要上马说,那我们就先从马说起。咱们班应该有一半左右同学是属马的吧?那就请属马的同学说出一个有关马的成语。【过渡】: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的成语说马,有种马不停蹄的感觉了!韩愈曾在他的一篇序言(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中曾说过:伯乐一到冀北之野,良马就被他搜罗一空了。象伯乐这种辨别马的高低优劣的高超智慧,即古代“相马术”。我们不妨先来看一则“伯乐相马”的动画片,从中来认识伯乐。【提问】:你能从中看出伯乐的什么呢?伯乐“哭马”,可见伯乐善于相马,也非常爱惜千里马。伯乐与千里马是惺惺相惜的!那马说中的千里马,它的命运有没有象短片中那匹拉着盐车的千里马那么幸运呢?我们不妨带着这个问题来看课文。二、整体感知马说“说”了什么1、朗读指导:听音频朗读,注意语气、重音和停顿,在朗读中感知课文。2、疏通文意:以集体解难方式解决。解题入手:【提问】:马说是不是指“马在说呢”?以前我们有没有学过“说”这类文体的课文?【明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通常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故马说即“谈马”、“论马”。4、【过渡】:既然马说是“说马”“谈马”,那文中的马是“常马”吗? 三、深入探究马说是怎么“说”的(1)千里马:【引入】:既然“说”的是千里马,那文章说了“千里马”的什么呢?我们来看文章。文中的千里马命运如何?请用文中的句子大声地朗读出来。那你认为造成千里马这样的可悲命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请你从文章中找到证据。【明确】: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策之食之鸣之”。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 文中除千里马外,也提到了“常马”。韩愈说(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对应地看爱国名将岳飞著名的良马对。【明确】:从中可见,未满足其高要求的千里马,是一匹病马,连日行百里的常马也不如!4、【引入】:除了说了“千里马”之外,还谈及了谁呢?伯乐和食马者。“食马者”我们在谈千里马的遭遇时已经谈及。我们来看伯乐。(2)伯乐: 【提问】:马说一开头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为何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过渡】:没有伯乐的千里马,就只能落得文中的可悲下场。那韩愈仅仅是想借马说来说“马”吗?四、思考延伸马说为何这么“说”1、我们已经知道,“说”这一文体多是作者托物言志的。既然不是仅仅说“马”,那是否是借马说来“自鸣”身世遭遇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韩愈。【补充背景】:切入韩愈个人及时代背景,见幻灯片。【提问】:(1)从材料一、二中,你可以从中看出什么?韩愈的政治之才、文学之才(千里马,也一样怀才不遇) /提携后进,自己也是发现人才、爱惜人才的伯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当时立马蓝关,大雪满天,前途迷茫,不知乡关何处,真有英雄末路、壮士穷途之感。一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把文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概要深沉地说出。我们结合以上的材料和背景,再回到文章。 朗读全文。2、四人小组讨论:你能读出马说的深意吗?韩愈到底想借马说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1)愤怒抨击食马者的无知?(2)对伯乐的热切呼唤?(3)对千里马命运的同情和呐喊?【明确】:韩愈借千里马、食马者和伯乐喻指:千里马比喻人才 食马者不识马的人,也即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也即明君贤主。 (板书)大家分析起来都有理有据,似乎都有理。但是我们联系韩愈的思想、身份和时代背景等(重儒道/积极入世/建议呼唤而非改变。),老师的意见是韩愈是想借马说来建议和唤醒当权者做伯乐,而非埋没千里马的食马者。而非一味地只为抨击控诉。3、由此探讨得知,我们已基本可以明确这篇杂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是哪一句?4、【要求】:再次朗读文章末尾:刚才大家都没能很好地读出文章的情感,现在大家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朗读,注意情感的体味。【预备问题】:那又是怎样看待与“伯乐相马”不同的“毛遂自荐”的呢?我们说发现人才不外乎“三大途径”“毛遂自荐”、“伯乐相马”和“金榜题名”。就现代社会而言,更需要的是“毛遂自荐”,而非“伯乐相马”。毛遂如果也等待伯乐来发现自己,那么三年里默默无闻的他肯定早已埋没在“常马”之中、“骈死于槽枥之间”了!然而,毛遂自荐之后呢?可悲的是仍然需要伯乐的赏识提拔,欣赏重用,正如毛遂如果没有赵胜后来的重用,也仍只能是“常马”的下场。所以我们不妨改一改罗曼罗兰的名言, “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千里马,所真正缺少的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六、收尾:【总结】:诗人龚自珍曾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然而,我们就是人才!我们不要“守株待兔”一般苦苦等待着伯乐的垂青赏识,而是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千里马”,然后要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伯乐”,不妨也学“毛遂自荐”。同时也要做别人的“伯乐”,赏识别人的才华!只要你是千里马就该长啸!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厉兵秣马、策马扬鞭,到时的你定能马到成功! 马不扬鞭自奋蹄,何劳伯乐来赏识。最后,让学生试着集体当堂成诵,在琅琅书声中结束课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案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 李心中1、学习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熟读并背诵全文。3、感悟文章,把握文章主旨。4、学习“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1、反复诵读至背诵。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3、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搜集有关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学习态度方面的故事或格言警句,与同学交流。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一、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主观勤苦程度的不同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都说明苦难对求学及成功而言并非全是坏事。今天我们要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正音正字。叩(ku) 叱(ch)咄(du) 俟(s) 箧(qi) 曳(y) 屣(x) 皲(jn) 媵(yng) 衾(qn) 被(p)绮绣 容臭(xi) 烨(y) 緼(yn) 敝(b)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解词析句,翻译课文。(1)自读课文,圈点疑难。(2)小组讨论,初解疑难。(3)全班交流,共同释疑。(4)教师点拨,串讲全文。重点词句无从致(得到)书以观每(常常)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用笔)录天大(十分,非常)寒砚冰(结冰)坚走(跑)送之不敢稍(稍微)逾约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学说)又患(担心)无硕师名人与游尝(曾经)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前辈)执经叩问援(引,提出)疑质(询问)理俟(等待)其欣悦四支(通“肢”)僵劲不能动主人日(一天)再(两次)食同舍生皆被(同“披”,穿)绮绣腰(名作动,在腰间挂着)白玉之环虚词注意:以、之、其、而(5)翻译课文。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三、朗读背诵大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四、作业1、背诵课文。2、翻译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一、检查作业,复习上节内容。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B、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 (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 色愈恭,礼愈至。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去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緼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桃花源记)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2、小组合作探究以上问题。(见上)三、重点研讨小组合作探究思考: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奋。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其作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四、体验与反思1、引导学生当堂背诵。2、引导学生比照作者,围绕“尊师好学”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找出不足,提高认识,加以改进。(如: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学习精神?或:你认为作者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为什么?)3、设想一下:马生得到此文,会想些什么呢?五、小结: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很多,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今天,我们的学习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学有所成。六、作业1、背诵全文。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后半部分。诗词曲五首莱芜市牛泉镇刘仲莹中学 李心中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1指名朗读赤壁。2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