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894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资料 长春版作家与作品1.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书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庆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起了很大作用。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辞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次年卒,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2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3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文人士大夫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展过程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宋太祖立国至真宗朝,是初发阶段。先驱者有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等。柳开首举“尊韩”旗帜,提出重道致用、崇散尚朴、宣扬教化等,反对浮靡文风。王禹偁也主张宗经复古,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文论中“文从字顺”的一面,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石介在怪说中抨击西昆体“缀风月,弄花草”,“蠹伤圣人之道”。他们的诗文显示了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初成绩,但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在当时影响不大,存在重道轻文,忽视文章语言形式的倾向。除王禹偁外,他们的创作成就不高。第二阶段在宋仁宗时期,是运动形成高潮的阶段。代表作家有范仲淹、李觏、尹洙、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宋祁、欧阳修、苏氏父子、王安石和曾巩等。先是范仲淹提出主张改革文风,戒浮华,得到朝廷支持,于是改革文风之士接踵涌现。李觏要求文以经世,反对拟古和雕琢。尹洙摒弃骈文,致力简而有法、辞约理精的古文。苏舜钦认为写作根本目的是“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反对以藻丽为胜,提倡“道德胜而后振”。梅尧臣论诗强调写诗要有感而发,重比兴。认为诗歌要写实,要对现实有所美刺,反对西昆派的浮艳诗风,主张语言要朴素,风格要平淡。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有意把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上的改革要求相呼应,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文学主张上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有用于当世。具体表现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应是易被人理解且可以照之去做,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反对那种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在文的方面讲求平易,提倡简而有法,反对追求奇险。欧阳修还首创诗话这一评论诗文的新体式,其六一诗话中有许多精辟的文论、诗论见解。此外,欧阳修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并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欧阳修上述主张、措施,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4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是指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5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山中。北宋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做滁州知州时,常来此饮酒和赏景。山僧智仙建亭于醉泉旁,亭建成后,由欧阳修命名,并作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醉翁亭记以记其事。醉翁亭屡经废兴,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颇有诗情画意。亭周围建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怡亭、醒园等许多单体建筑,为江南建筑风格。醉翁亭内新塑欧阳修像。在醉翁亭之右的宝宋斋中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的碑刻,为宋代传下来的稀世珍宝。思考与讨论一、作者在题滁州醉翁亭诗中云:“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请查阅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结合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谈谈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解。设置此题的意图是理解名句的内涵。作者写作本文时,因“庆历新政”已彻底失败,遭谗被贬,思想十分矛盾,作者此时自称“醉翁”即旷达自放的意思。作者表面写的虽是游山玩水的乐趣,却蕴含失意抑郁的情感,委曲婉转,余韵不尽,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思绪。二、明代茅坤称赞此文为“文中之画”,说“昔人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你把本文也当做是一幅画,重读一遍,琢磨一下能否有新的发现。设置此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以一个新的欣赏画的角度去阅读。本文写景就像立体的山水画,入一层才见一层,尤其是文章开篇,先远处环视,“环滁皆山也”,近至“西南诸峰”,方觉“林壑尤美”,又仰望琅山,“蔚然而深秀”。再入六七里,流水泻出于两峰之间。峰回路转,突现醉翁亭。的确是文不穷,画亦不穷,兴更不穷。如果有爱好绘画的同学,不妨将本文所描写的景物画成山水画,与文章相映成趣。有关资料1.关于思想内容这篇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名篇,历来被视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语言平易明畅,写作背景却相当复杂,涵蕴也很丰厚,以致评析此文的主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首先要弄清的是:欧阳修为什么一贬滁州,就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作文为记。就这篇文章内容看,那是由于琅山的风景使他陶醉,人与人之间亲密淳朴的关系使他陶醉,那些香而且洌的酒使他陶醉。因此有人说,欧为此文,意在寓性情于游赏。或者说,纵情山水,表旷达自放的情怀。但是,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时欧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他这次被贬,由于论救推行庆历新政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这些人利用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想把他牵连下狱。后来事虽大白,他还是被贬往滁州。欧阳修是个个性刚直的人,读他的与高司谏书可知其议论之峻切。现在邪正颠倒,他无端被诬,心中怎么能没有愤懑,又怎么能自放于山水诗酒?十年前,因为支持范仲淹,贬为夷陵县令时,他曾写信给同案被贬的尹师鲁,肯定了尹在谪迁中“益慎职,无饮酒”的自处之道,并批评了那些一遭贬逐,便“傲逸狂醉”的人。十年后的今天,写这篇醉翁亭记,竟然畅言饮酒,自号“醉翁”,以至苍颜白发,颓然乎众宾之间,前后矛盾,判若两人。要说这完全是出于爱游乐,纵情山水,是很难令人信服的。那么,是不是果如另外一些评论者说的,山水之乐无非是沉郁、压抑心情的饰容,像李白那样,以耽酒自寓其愤世傲岸之情呢?考欧阳修之为人及其所为文,可贵处在一“真”字。他决不会矫情伪饰,自欺欺人。他之所以前后矛盾,其中必有一个难以具言的心理历程。十年前,他写了那封著名的与尹师鲁书,透露了一点消息。那信中说,不少前代名人,包括韩愈在内,“一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因此告诫余靖(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他显然看不起、更不屑做那种患得患失的庸人,他的心有更广的天地。再说,受到打击、遭到贬谪就忧戚怨嗟,反而使那些陷害他的人弹冠相庆,无异于为敌张目。因此,他诗酒山林,随遇皆乐,显示自己绝不曾因横遭打击垂头丧气;反而意气自若,心态安怡,表现出泱泱君子的坦荡风怀,铮铮铁骨。这是他在醉翁亭记里强调“其乐亦无穷也”的真正原因。再说,滁州“地僻而事简”,他于无意中得此闲太守,正所谓不幸中之大幸,滁州又有琅,林泉之胜足资畅游,可以涤荡胸中积困。来滁时过一年,朝往暮归,便渐渐得到一种悠然自适之乐,冲淡了心底的烦忧。更何况,守滁一年,能使滁州的人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又幸滁州士人“喜与予游”,而“与民共乐”正是“刺史之事”(以上几处引文均见作者写于与本文同时的丰乐亭记),更足以使他化忧为乐。怀此乐心,以涉山林,则寓目之景色无不献美于前;以临卮酒,则入口之涓滴无不“饮少辄醉”。“饮少辄醉”也不全限于酒量的大小,而且包含有心之所乐,未饮先如醉一层意蕴。于此可知,由诫人以“无饮酒”发展到“自号醉翁”,经历了一个从不为个人忧患戚戚然借酒浇愁,变为真正“得心寓酒”的心理历程。因此说,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相当复杂,分析时不能以偏概全。(古文鉴赏辞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千古称道,值得认真研究。醉翁亭记是作者被贬滁州时的作品。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参加范仲淹同保守派的斗争,贬官为滁州太守。在到任路途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雁)诗中透露了在政治上受挫后苦闷得忧不成眠的心情。但欧阳修并未在失意中沉沦下去;出身贫困,努力仕进,几起几落的经历,成就了他一种自强不息、宽解达观的处世态度。在滁州所作送张生一诗中,他高吟道:“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乐观坚定的胸怀,充分体现出来。离开滁州三年之后,他还热烈地怀念那段贬官生活,“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阳),这种遥想当年、以苦为乐的态度,并非常人所具备。可见醉翁亭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乐观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任职滁州期间,欧阳修的心境是开阔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于是,忘掉了个人的忧愁,“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感到“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这种欢快乐游的心情,构成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时的情绪基调。醉翁亭记这篇佳作是由一个“乐”字统率全篇的。作者要表达的政治理想,隐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个“乐”的磁极,吸引读者循乐而进,探索其中的情趣。“乐”是从写景开始的。作者由远及近,选择了最短的路径,让读者沿途览胜,渐入佳境。开篇数笔,就提供了一个极富乐趣的环境,初步点明了太守之“乐”的自然原因。而后,他把空间静止的景物放到飞跃的时间中描写,一日间的朝暮变化,一年中的春秋相迭,特别是抓住最能代表四季特征的野花、佳木、风霜、水石的变化,点出山间四时的乐趣所在,这就成为对太守“乐”的自然原因的进一步说明。应当注意的是,面对四时,作者既未伤春,又未厌夏。秋日看到的是高风洁霜,而非无边落木;冬日看到的是水落石耸,而非寒风枯草。从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我们可以透视出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善于从自然造化的神秀中领略山光水色那纯真的美,从而排遣自己的愁怀。然而,文章并不停留在山水之乐上,醉翁亭记最为可贵之处,表现在“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幅安乐太平的生活图景,点出了欧阳修“乐”的社会原因。此处虽着墨不多,却是全篇的思想精华所在,为我们深入挖掘“乐”的思想意义提供了极好的注解。这时,欧阳修的“乐”已由山水之乐升华为多层次的乐趣。自然界的山水感发,仅是作者愉悦的表层原因和最初的触动,隐含在深处的快乐,乃是对滁州百姓丰衣足食的陶醉。欧阳修任职滁州时期,正值宋朝由盛而衰的开端,但在这个封建皇帝的黑暗统治鞭长莫及的局部地区,这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开明太守,在办理政事时又“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因此,滁州百姓得以安逸地生活完全是可能的。对此太平年景,欧阳修几乎忘却了仕途的烦恼和艰辛,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快慰。这使得他的“乐”具有了人民性的因素,醉翁亭记也同那些一味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文字有了明确的分野。随着文章的演进,曾在“觥筹交错”中乐极而醉的太守,对貌似相像而原由不一的“乐”进行了富于哲理的探索。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欧阳修把“乐”赋予三种生命:一是鸟,这是一种没有思想的快乐;二是人(指除太守之外的游人),他们的乐不能与太守相媲美;独有太守之乐,才是凡人俗鸟不能理解的高妙的乐。在欧阳修看来,鸟为投林而乐,百姓为太平而乐,而他自己的乐则是囊括山水、风物、人情的兼济天下之乐。他既为滁州景物而乐,也为百姓而乐,更为自己治滁有方而乐。这样一个鲜明活脱的居于乐之顶峰的太守形象,启发着读者对欧阳修“乐”的思想归宿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欧阳修曾用赞许的口吻谈道:“范仲淹常自谓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在醉翁亭记欢乐气氛的高潮中,我们也隐约从作者身上看到这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影子。从中寄寓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安居乐业的陶醉,这使作品具有了较深刻的思想意义。2关于写作特点在这篇散文里,他要抒发的是被贬滁州一年后的生活情怀。因此,题目虽是醉翁亭记,在“亭”字上反而着墨不多,用主要篇幅来写“醉翁”。林壑泉亭,无不是醉翁活动的衬景;“日出”“云归”,无不荡漾着醉翁的诗情雅意。这样安排重点,写“亭记”却突出人物,不以亭为核心,乍看似乎离了题目,其实扣紧题旨,是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剪裁上独具的特色。但命题既为醉翁亭记,当然又不能完全不点到“亭”。这篇散文写“亭”虽只寥寥数语,构思也很具匠心。全文先用“环滁皆山也”一语喝起,写大景、全景。但这仅是远处环视,只可能看见一片模糊的轮廓,故泛言其为“环滁皆山”。镜头拉近到“西南诸峰”,渐渐望见那“蔚然深秀”之色;再拉近到“酿泉”,便听到了流水潺潺之声;再拉近到醉翁亭,终于看清了亭子像鸟翼一般的具体形象。这样迤逦写来,切合步行入山远近视听之理,又显得层次丰富,胜境迭陈,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印,信步神游于楮墨画图之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第三段写山林中的人,先写“负者”“行者”的来往游人,次写起坐喧哗的众宾,镜头拉近,头像扩大,最终写核心人物“颓然乎其间”的太守,推出“苍颜白发”的特写镜头。后段写人禽和谐共乐,也是先写禽鸟之乐,而后写众人之乐,最后归结到太守之乐,结末一句直接点出“太守者,庐陵欧阳修也”,都是从大到小,由远而近,最后集中到醉翁一人。这种移步换形、聚焦一点的艺术手法,使全文重点突出,“醉翁”始终居于画面的中心。所写事物虽不多,却纷繁有序;林壑之胜,朝暮四时之景,休息、行走的游人,以至喧哗的众宾,幽鸣的禽鸟;这众多杂沓的物态人情,都用一个“乐”字贯串,使文意辐凑,凝而不散。特别是结处“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句中两用“知”与“不知”,文势遒劲,一转一深,构成螺旋式层层推进,是一篇之警策,显示出作者炼句炼意的艺术功力。人多称赞欧阳修的散文富于诗意,誉之为“诗化的散文”。称之为诗,首先要有诗的意境。前面论析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情景相生,意与境谐,已具诗的意境。誉之为诗,还必须具备音乐之美,要求韵律悠扬,声情契合。在这方面,本文也有戛戛独造之处。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醉翁的心情,是悠然自适,悠闲容与的。反映这种心情的句式韵律,也纡徐悠远,逸韵从容,自有诗一般的音乐境界。这就要说到本文连用“也”字的艺术效果。“也”这个助词,本多用来表判断语气,用于句末,往往表示语意顿结。欧阳修在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里,却赋予“也”与今语“啊”字情韵相近的特殊的感叹意味,不是休止符而是一个延长音符。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字,构成曼声咏叹的韵致,以表现醉翁悠然自得的心态,这是欧阳修的独创。欧的史传文字,多顿挫唱叹之美;这类记游乐情怀的文字,却不取顿挫转折而专一反复咏叹。可见他的散文,因情赋声,具有多种风调,多种情韵。所谓秋虫春鸟,各有新声,不拘于一格,却无往而不近乎诗。(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醉翁亭记的艺术性跟它的思想性一样,并不是让人一览无遗,而是必须深入挖掘,才能揭示其隐含的奥妙。本文试从读者欣赏心理的角度,在以下四方面做一些探讨。(1)在结构上,作者讲究艺术的凝聚。“环滁皆山也”,一阅而知是全景;碧绿而秀丽的琅山,分明是远景;酿泉潺潺而流,这是中景;凌空欲飞的醉翁亭,可以说是近景;而携客登临、把酒而醉的太守,当然属于特写镜头了。作者在偌大的空间范围里,一步一步缩小读者的视野,最后笔落在中心人物身上,完成了由景及人的过渡。从思想内容上,作者也是从包罗万象的山水之乐、百姓之乐,逐步深化为隐含在太守内心深处妙不可言的乐趣。写作手法上,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宏大到精微的浓缩过程。作者的这种艺术凝聚法,不单纯是作家主观地对生活场面的取舍,而且也是符合人类共同的欣赏习惯的,人们总是先接触宏观世界,而后才注视微观世界,反映在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上,总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象到里象的。作者深谙此理,因而,这一艺术的凝聚法很自然地被读者所接受。(2)在写法上,作者采用了虚拟的第三人称的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醉翁亭记中,作者虽然在写自己,却舍弃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这是很值得玩味的。正如“长歌当哭应在痛定之后”一样,赋文述乐也当在乐宁之后,处于极度兴奋中的当事人是很难表述清楚感情的。为此,作者采用了虚拟的第三人称的手法。作品写的是作为醉翁的欧阳修,而作为作者的欧阳修则清醒地站在一旁,与愉悦之至的感情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观察和描述醉翁亭边的欢快景象。这种写法至少有三大益处:一是作为议论的语言可以写得更加含蓄,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仿佛不在言己,倒像言他,透露出第三者揣测的口吻,增强了语言的耐人寻味之感。二是对醉翁的容颜可以详尽地加以描述,如“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如用第一人称,肖像描写上就有诸多不便。三是可以把太守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玄妙,让人难以捉摸其中隐含的真实意义,而用第一人称,心理活动只宜写得很直白,达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这种虚拟的第三人称手法,在文章的结尾被作者所点破。唯其点破,才能使读者增强欣赏的乐趣。这一手法在此文中运用得如此娴熟,可见欧阳修对读者欣赏心理的微妙之处,是有着深刻的体察的。(3)在语言上,大量地运用虚词。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内容上是企图表达作者的欢快心境的,但散文这种形式没有给他提供像诗歌那样表达感情的节律,作者选用了“也”字通贯全篇,就是为上述目的。醉翁亭记中每句都以“也”字作结。二十一个“也”字,有规律地分布在一篇四百多字的散文中,一唱三叹,形成一种类似押韵的形式。由于重复出现的“也”字是一个语气词,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语句的更迭,“也”字也就被赋予不同的感情和语气。因此,“也”虽多次出现,却并未使读者生厌,反而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美感。重复地运用“也”字,这在古典散文中是有传统的。中庸曰:“修身也,尊贤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周易杂卦中,也有句末全用“也”字的例子。欧阳修继承了这一传统手法,赋予“也”字以更丰富更复杂的含意:首先,它在全篇起了区别层次的作用,使每句话的意思显得格外分明;其次,它在间隔一定长度的其他声音之后反复出现,形成一种节奏,使作为案头文学的这篇散文,具有了诗歌那样琅琅上口的韵律,在不断的反复中,易于表达出作者不断高涨的欢悦情绪;再次,吟诵这篇散文的同时,读者很容易从“也”字造成的徐缓优游的气氛中,联想到作者自得其乐、摇头晃脑、天真而又自信的动人情景。(4)在句式上,大体整齐,偶有错落,并大量地采用倒文的形式。醉翁亭记的句法颇有讲究,作者善于运用对句形式。既有单句对,如“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又有双句对,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还有三句对,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对“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运用这些对句,不仅利于增强文章的形式美,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读者语感上的节奏与和谐,使每层意思在表达上略呈平衡。读者随作者匀速前行,无急无缓,形成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风貌。当然,欧阳修也不拘泥于一个程式,在句式相对,大体整齐中,作者偶尔也打破这一平衡。醉翁亭记还大量采用倒文的形式。宋人陈揆文则中说:“倒言而不失其言者,言之妙也;倒文而不失其文者,文之妙也。文有倒句之法,知者罕矣。”醉翁亭记中状写的部分常置于主语之前,如先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然后才是被形容的主体:“琅也”。先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而后才出现“太守也”。像这样的倒文句式,文中比比皆是。这种形式的运用,使行文摆脱了常见的叙述方式,把描写山水、人物情态的分句突出在首要位置,极尽雕绘之能,让读者产生一种急于知道被描述的主体的悬念和热望。随着“也”字的到来,主体悠然而出,悬念顿然冰释。如此循环,一篇短文竟平中见奇,意趣横生。读者除却迫不及待地诵读下去,没有其他选择。可见倒文形式的运用,也是造成醉翁亭记传诵不衰的颇为微妙的一个原因。作为一个大文学家,欧阳修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识,他善于观察自然景色的动态美,能从常人熟视无睹的景物中得到醉人的乐趣,而后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的美化为艺术的美,从而使千百年来的读者深受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提高了审美能力。这对今天的文艺创作或文艺欣赏如何返璞归真,重新挖掘自然的意趣,也还是有启示意义的。(古代抒情散文鉴赏)3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发现水源)于州(州城)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于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赵匡胤)尝以周师破李(南唐中主)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间,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全被荡平)。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指早先一代人)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宋皇帝)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滋润化育)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之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教学建议1本文语言优美,因此要把朗诵作为重要的教学要求,必须达到人人能背诵,会默写。2本文教学可以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入手,通过讲解写作背景和分析课文相关语言,理清“醉”和“乐”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诵读、评点来体会全文抒情、写景、叙事巧妙结为一体的特点,欣赏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附板书设计:醉 翁 亭 记欧 阳 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