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2295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初中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初中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初中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初中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学目标l 读懂全文,熟读成诵。l 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程序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读读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苏轼为什么要在夜里去游承天寺?他在承天寺都看到了什么美景?难道承天寺夜里的美景很美?苏轼都收获了些什么?)师:大家看到题目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让我们来整理一下:(1)苏轼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夜间去承天寺? (2)苏轼看到了寺中怎样的景致?他的感受如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文,争取可以通过多读读懂文章,体会作者的心情。下面请大家注视投影,听老师朗读这篇文章,听时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出示无标点的文章投影)2教师配乐朗读文章。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投影中的没有停顿的部分语句。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并且由此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音字与朗读停顿不准确的地方。5学生自主学习,译读课文。师:文章读准了,读顺畅了还不够,下面请大家迅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争取读懂文章,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等会再提出来交由大家共同解决。6.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交流。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月色入户:(门)(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足不出户、低绮户、斜光到晓穿朱户”等例句比较得出户的意思)遂至承天寺:(于是、就)怀民亦未寝:(睡)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7整体感知文章,以带动字词的解释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师: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想大家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回答我们在理解课文标题时所提出的几个问题,谁来试着回答一下?生:苏轼夜里难以入睡,所以想到了自己住在承天寺中的好友张怀民,他们一同欣赏月景,为月景而感动,不仅感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师:你可以试着说一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的意思吗?生: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师:奇怪?一次夜间的出游,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叹,这句话到底有怎样的深意呢?我们不妨先从苏轼谈起。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思考从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地苏轼?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里有一个_苏轼。标画文中相关的语句,并且思考自己推荐的理由。8学生细读文章,标划自己找到的相关句子,并思考自己推荐的理由。9师生共同交流发现,在串译文章的过程中找寻相关的重点实词、虚词,积累并背诵文中的重点句段。教学猜想:(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有闲情雅致,喜悦与闲适的苏轼。(抓住“欣然”一词,作相应的朗读、背诵指导,读时应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感,以此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2)念无与为乐者。孤独寂寞的苏轼。(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善于观察的苏轼、有闲情逸致的苏轼。(引导学生想像月光如水的空明澄澈以及动静相合的美,写景句描写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色比作空明澄澈的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这样美妙空灵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廓然无一物”的内心,是一种虽处逆境依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想像之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且可以读出那种心中的感觉来。)(4)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豁达乐观的苏轼。(尝试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体味文中句式的表达效果,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可以读出句子中传达出的那种洒脱,从容,坦荡。采用删减的方法体会“但”字中表达出的豁达乐观积极的情绪。在“闲人”一词上做好深入的引导和拓展让学生可以结合更多的作品深入的了解苏轼。苏轼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被贬至杭州时,他筑苏堤,造福百姓,诗云“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至密州,他“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发安慰之语;贬黄州,初到之时,他感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与友人游清泉寺,更是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语;贬惠州,他“不辞长作岭南人”,表露“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胸怀。他跨越儒道两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所以,虽遭贬谪,看到月色喜人,他“欣然起行”,依然有闲情雅致夜游赏月。)10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张怀民之后,以张怀民的身份评价苏轼的文章,从而形成学生多文章的整体印象。1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苏轼更多的作品,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