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29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第24、25课是是河南中招的必考篇目,其中24课在xx年中招已考过,25课中的江城子.密州出猎xx年考过。据此,古诗文复习应立足于课本,明确考试范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答题技巧。3.中招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34首古诗词曲为考查范围,注重对写景抒情类,爱国言志类作品的考查,试题以简答题为主,题量为2道,总分值为4分.常考考点有:品味炼字,名句赏析、主旨情感,画面描述等。4.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习本单元时,对基本内容和情感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是对于常考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还很陌生。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宋词是继唐诗后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二)学习目标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3. 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四)新课讲解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时间:( )分钟要求: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手中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疏通大意。 2、听录音朗读望江南这首词,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和节奏。3、 抓住词中重点词句,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自学检测1.温庭筠:本名 ,字 , 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他年轻时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 ,却常替人作文。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 ”。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 ”。花间词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2.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3.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请学生说出词的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5.给下列生字注音解释。倚( )( )斜晖( ) 脉脉( )( ) 悠悠( )肠断( ) 白蘋洲( )( ) 6.a.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明确:表明她精心打扮,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也写出盼归的殷切心情 ,以及心中充满希望。 动态描写 一个“独”字说明她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并且一直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写尽了她的孤独落寞和期盼。 静态描写 b.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思妇怎样的心理变化?(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变化)c.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人影不见,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d.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水悠悠,当初同爱人分手的江洲依旧,却不见人影,怎能不使她愁肠寸断呢?7.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本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本词刻画了一个独处深闺,登楼远望,盼望远行爱人归来的思妇形象。抒发了她渴望爱人归来的殷切心情和因爱人未归的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自学指导内容:课文方法:默读、独学、合作交流时间:( )分钟要求: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手中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疏通大意。 2、抓住词中重点词句,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自学检测1.李清照:字 ,号 , 女词人。 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前期:多描写 生活,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后期:生活的苦难使词风重在表现 。 2.背景简介: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3.请学生说出词的大意。明确: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能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词的内容。能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能准确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望江南主要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武陵春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五)当堂训练望江南:用原文句子或词语填空 1、望江南词中表达望眼欲穿、思念不尽 的感情的句子 过尽千帆水悠悠 2、望江南写思妇盼夫未归失望极深的句子过尽千帆水悠悠3、全词最能表现思妇心情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 4、“梳洗罢”表现了思妇急切心情,“独倚望江楼”表现了思妇孤单寂寞形象,“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思妇内心的失落。武陵春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词眼)?(愁)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愁绪?明确:以景衬情(“风住尘香花已尽”),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以细节描写(“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表现自己内心的浓重愁苦以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写出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化无形为有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现自己愁苦的沉重。3.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确:只怕是双溪上那蚱蜢一样的小舟,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 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化无形的“愁”为有形,表现自己愁苦之重。“舟轻愁重”之喻,语意新奇,比喻奇特,想象惊人(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两首词。2、收集表现“愁”的诗句(七)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