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化学上册 第二章氧气的制法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2213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化学上册 第二章氧气的制法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化学上册 第二章氧气的制法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九年化学上册 第二章氧气的制法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化学上册 第二章氧气的制法教案 人教版题 目氧气的制取(复习课)总课时3课时学 校 教 者 年 级九年学 科化学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0年 月 日 月 日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学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课本介绍了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学生不仅要掌握三种方法的原理,还要掌握三种制法采取用的装置,装置有多种,介绍每个装置的优点的缺点,并要求学生掌握选择装置要考虑的因素。在本节中学生还将要接触到催化剂,学生还要了解催化剂的作用,以及催化剂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因为本节课中需要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制氧气,并且根据结论来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现在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特别的兴奋,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巩固了本节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种制氧气的原理,以及在制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使学生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特点。3.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过程与方法:1.在本节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初步学习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三种制取方法的优缺点。3.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重点氧气三种实验室制法的原理。难点1.三种制法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的含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实验用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锥形瓶、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等。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本节的内容,以及实验中要注意事项。 学生从家里自带一些铁锈的粉末。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组织教学(2分)复习巩固(8分)精讲新内容(25分)提出问题:1.氧气有哪些用途,这些用途利用和是氧气的什么性质?2.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导入: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方法一:采用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 + 氧气问题一:我们刚刚介绍了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请大家来分析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装置来进行实验最为简捷方便?只需一只试管和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即可,就可以完成制取并检验氧气的目的。问题二:若要用过氧化氢来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用上面的装置还可以吗?如果不可以的话,要相应的做哪些改进呢?(可以选择用其他的仪器)个别学生做答,比较答案的完整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同桌之间进行分析计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都正确,但是彻重点不同,教师进行一一点评。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真的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获得了成功。学生在教的鼓励下探究新的制取装置。此环节即检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很好的发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来做每一个实验,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可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 小结归纳(5分)布置作业(5分)板书: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的装置。教师提出了几套装置:1.用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导管组成的制取装置, 优点: 缺点: 2.用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导管组成的制取装置, 优点: 缺点:3.用大试管、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带孔的塑料隔板组装成的制取装置, 优点: 缺点: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来制氧气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 + 氧气装置:1.用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导管组成的制取装置,2.用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导管组成的制取装置,3.用大试管、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带孔的塑料隔板组装成的制取装置, 同学们分别讨论这几组装置的原理,以用优缺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每一组装置的使用情况和适用范围。掌握了这个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二课时组织教学(2分)复习巩固(8分)精讲新内容(25分)复习巩固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装置,每一组装置各有什么优缺点?导入:二.氧气的第二种实验室制法: 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氯酸钾制氧气。1.反就原理: 2.制取装置: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 橡胶塞提出问题:使用该装置进行制氧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氧气的第三种实验室制法;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反就原理: 2.制取装置: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 橡胶塞、一小团棉花 (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而使气流不畅)学生根据上一节课所说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回答的很全面,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把后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比较,打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点,进行讨论能否用一套装置进行两个实验。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二者可以使用一套装置。只不过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里要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到导管而使导管堵塞,使气流不畅。此环节即检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很好的发挥。在比较两个方法是否可用同一套装置时学生们可以充分的活跃思维,设计的较好。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二课时归纳总结(5分)布置作业(5分)板书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1.分解过氧化氢 2.分解氯酸钾3.分解高锰酸钾板书:二.氧气的第二种实验室制法: 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氯酸钾制氧气。1.反就原理: 2.制取装置: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 橡胶塞三.氧气的第三种实验室制法;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反就原理: 2.制取装置: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 橡胶塞、一小团棉花 (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而使气流不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补充,使内容更加完整。在进行小结归纳时,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归纳这种学习方法。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三课时组织教学(2分)复习巩固(8分)精讲新内容(25分)复习提问:1.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2.氧气制取完以后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呢?导入新课: 我们在实验室中制取了气体以后要进行收集,可是在收集气体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什么因素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问题一:1.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问题二: 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决定,现在请大家分析收集氧气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总结气体收集方法: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若气体不溶于水则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问题三:比较二种收集氧气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积极动脑进行思考。学生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同学们分组进行做答得出正确结论:收集氧气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此环节即检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很好的发挥。在比较两个方法是否可用同一套装置时学生们可以充分的活跃思维,设计的较好。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具体授课节次 小结归纳(5分)布置作业(5分)板书问题四: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以有氯酸钾的分解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入催化剂。问题五: 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特点?一变二不变板书:一.如何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则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若气体不溶于水则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二催化剂: 1.定义: 2.特点: 一变二不变学生积极的回答二氧化锰所起到的作用。在进行小结归纳时,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归纳这种学习方法。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具体授课节次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具体授课节次教 学 流 程分课时环 节与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具体授课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