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2035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教案 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我国“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概括,主要介绍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地位、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对我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开发治理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课程标准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2、了解黄河和长江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3、了解黄河和长江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2、运用地图说出黄河和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整体感;2、感受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3、感受母亲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重要价值;4、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1、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其自然景观;2、黄河和长江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难点:1、从地图上黄河和长江流经的地形区;2、归纳出黄河和长江各段的特点和在水利、灌溉方面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河和长江的概况及其价值;难点:利用地图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图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音乐龙的传人,“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其实,长江、黄河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整个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所以她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长江美,美在哪里?黄河壮,壮在何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去品品长江的美,看看黄河的壮!问:这首歌或诗描写了我国哪条大河?他们都是我们的母亲河,对于黄河长江,你还知道有哪些诗词吗?好,看来大家对黄河长江还是相当了解的,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课,老师给大一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就是比较法学习,所谓比较法就是把相近的或同类的进行归纳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节课处处要用到比较法学习,下面就先让大家初步运用一下比较法,来考考大家的知识到底有多少渊博,看面两个同学一小组完成表格(参看课本P多少页)出示:黄河长江概况表。过渡,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对我们两条的母亲河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一、 认识母亲河归纳:1、 从形状来看,他们又象什么呢?2、 两条河的发源地又是哪里?3、 它们又经过哪些省区?共同经过的省区?4、 它们流经的地形区5、 分段,每段的特点是什么?6、 主要支流有哪些?过渡:这两条大河在我们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他们又是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下表:黄河与长江的比较黄河长江地位中国第二长河中国第一大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峰形状“几”字形“V+W”形长度5400多千米6300多千米入海口渤海东海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180万平方千米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流经地形青藏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分界处河口与孟津宜昌与湖口主要支流渭河和汾河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面临的主要问题断流;水土流失和地上悬河;凌汛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不合理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二、 利用母亲河展示:河流的作用问:起了怎么样的作用辨论赛:黄河长江大比拼谁的贡献大呢?请两组同学以事实为依据,举例说明黄河和长江各自的贡献。可参考材料,先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黄河组:你认为黄河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何贡献?请举例说明。长江组:你认为长江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何贡献?请举例说明。在防洪发电、;等方面举例说明归纳:长江和黄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防洪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都有其价值过渡:如果我们任意地无节制地利用,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呢?看下面的图片三、 忧患母亲河教师:黄河和长江哺育着中华民族,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河历经沧桑,正在渐渐失去她昔日的风采。(一)环节一: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关于黄河的污染、断流、干旱、河水浑浊等方面的图片;另一组是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的图片。(二)环节二:问题讨论(1).造成黄河断流、干旱和“地上悬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哪些?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又有哪些?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2).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新想法,一切合理的分析和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对黄河、长江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思考:结合材料和我们身边的实际,探讨钱塘江污染源主要有哪些?作为生活在温瑞塘河畔的中学生能为我们的“母亲河”做些什么呢?小结:千百年来,黄河和长江日夜奔腾,她们经历了中华民族的,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衰落,她们用乳汁哺育了龙的传人,她们勇往直前的的精神也鼓舞了一代有一代炎黄子孙。而今,她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母亲河将会慢慢“死”去。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母亲河,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让我们的“母亲”重现往日光彩!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总结,一方面使学生在感情上认同和热爱母亲河,另一方面,要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起到深化课堂主题的作用。学生作业设计:1、下列长江的支流,位于长江上游的是( )A、乌江 B、湘江 C、赣江 D、汉江2、长江上游是从源头到( ) A宜昌 B宜宾 C 河口 D孟津3、长江发源于( ) A、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B、青海省的各拉丹东雪峰 C、西藏自治区的巴颜喀拉山北麓 D、西藏自治区的各拉丹东雪峰4、下列省会城市中,位于黄河干流沿岸的是( )A、西宁市和西安市 B、兰州市和太原市 C、兰州市和郑州市 D、呼和浩特和银川市5、黄河干流的哪一段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高于两岸平原,形成地上河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6、长江和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A、青海、四川 B、青海、西藏 C、西藏、四川 D、河南和湖北7、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量较大,很多城市都崛起于河的两岸,这条河流因此就被称为该城市的母亲河。那么,深圳的母亲河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黄浦江二、资料分析: 材料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据观测,黄河每年输入海洋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长 堤,其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失去了大量养分,而且泥沙淤积在河底,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河”,加大了保堤防洪的难度。材料二: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以及北面的汉江。有的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由于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江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1) 根据以上材料说说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根据以上材料说说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谈谈我们应该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教学后记:古往今来,黄河和长江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们的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就是体现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时,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融进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环境教育等1、内容的多样性本节课还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地理学科学科与语文学科、历史学科和音乐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地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获取整理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处理运用资料的方法。2、情感的多样性学习时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都应有所体现,实现思想教育与教学的完整统一,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通过对黄河的学习,通过音乐、辩论等,让学生领略了母亲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的人。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