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张居正改革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1504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张居正改革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张居正改革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张居正改革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张居正改革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张居正13岁参加科举考试,其才华即为湖广巡抚顾璘推许,但顾璘恐他少年得志易自满,特地嘱咐考官不予录取,三年后张居正再次应试,才被录取。这反映出()科举考试是明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考试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政府官员介入考试选拔,会影响其公正性科举制度始终是一种腐朽的考试制度ABC D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人为因素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同时也反映出科举制是明朝主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B2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居正经济思想的认识。材料表明张居正认为农业和商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农商并重,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A项正确,C项错误;明代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农抑商思想,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张居正的思想,不能说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D项错误。答案A3下列对“外示羁縻”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前提是“内修守备” B改善汉蒙关系C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D向蒙古族屈辱求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张居正边防新政的认识。“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改善汉蒙关系,发展互市贸易,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不是向蒙古族的屈辱求和政策。答案D4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A没有关系B阻碍作用C促进作用 D相辅相成解析一条鞭法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规定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刺激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流通,同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也有利于城镇手工业的发展,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答案C5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B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C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D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解析一条鞭法计亩征银,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的转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6明史食货志记载:“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这表明,一条鞭法()A简化了赋税的征收办法B增加了政府收入C减轻了农民负担D保障了军费开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中“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可知一条鞭法简化了赋税的征收办法,A项正确。答案A7明代张居正赋税制度改革的最大影响是()A按财产的多少征税B把赋税分摊到田亩上C用银两征税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解析A项叙述错误,不是按财产征税而是计亩征银;B、C两项是改革的内容;D项是改革所带来的影响。答案D8明朝一条鞭法实施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B税收只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两种形式C税收是商品经济的产物D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对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赋税征银,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答案D9张居正为了更好地推动变法,首先进行的改革是()A整顿吏治 B实施边防新政C丈量土地 D一条鞭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张居正改革过程的认识。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因此,改革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答案A10由于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汉蒙间交流频繁,经两族人民共同努力而兴起的“归化新城”是今天的()A包头 B呼和浩特C大同 D二连浩特解析归化新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答案B11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用人不当B不注重策略C张居正暴病而亡D触动了豪强权贵的利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张居正改革失败原因的认识。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张居正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答案D12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废,张居正身后毁誉但赋税征银的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其共同原因是()A封建君主的开明B民众的广泛支持C改革措施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适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商鞅虽死,其法不废”和赋税征银的保留都是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潮流。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整顿赋役制度,以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造成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豪民隐占土地,逃避赋税。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清丈土地。1578年(万历六年),明政府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都要丈量,限三年完成。1581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总计7 013 976顷。虽比洪武二十六年最高数额少,但比弘治十五年以来增多了。这说明清丈工作是比较彻底的,对于改变“小民税存而产去,大户有田而无粮”的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明史食货志二赋役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一中所述的张居正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此他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效果如何?(2)张居正为赋税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结合材料一、二,判断材料二中提到的“至万历九年”是什么时间?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解析新课标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例即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从历史现实出发,提出一个新问题,目的是让我们凭借对张居正改革中实施的“一条鞭法”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组织答案。(1)问主要结合材料一可知。(2)问主要结合材料二中有关信息组织答案。(3)问根据材料一中1578年(万历六年)可判断“万历九年”指1581年。答案(1)整顿赋税制度。丈量土地。比较彻底,为赋税制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2)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3)1581年。新法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地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的贫民和工商业者减轻了负担;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和胥吏里甲层层盘剥,减轻了农民额外的负担;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张居正看来,“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他发动变法首先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吏治改革。材料二张居正还规定“以钱谷为考成”,把督责地方官清理追缴豪强地主多年拖欠赋税,列为考核政绩的标准。凡追缴不力的,要受到调离或撤职的惩处。经张居正伸张法纪,严格约束,“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材料三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明史张居正传材料四数年以来,所结怨天下者不少矣,夫恶党,显排阴嗾,何尝一日忘于孤哉!念己既忘家殉国,惶恤其他,虽机阱满前、众镞攒体,孤不畏也!张居正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可看出,张居正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从材料三看出,明史对张居正作出了高度评价。请列出支持材料观点的史实。(3)材料四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改革家必须具备的素质。请加以概括。解析回答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第(2)问可结合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成效组织答案;第(3)问理解材料中的牺牲精神。答案(1)加强中央的权力,实行政绩考核制,严明法纪。(2)实行边防新政,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进行赋税改革,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进行吏治改革,加强中央的权力,严明了法纪。(3)面对改革遇到的阻力,为了国家利益,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