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0990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的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学法导航1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它通民反的理。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陈胜、吴广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动起义的,起义的经过怎样,我们学习了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就知道了。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记叙方法上的特点。 本段仍以人物对话为主,间以叙事。陈胜和吴广商议大计,分析天下形势,制定斗争策略等,都以他们对话的形式向读者表达,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情,对他们的性格理解得更透彻。 三、分析课文第3段 1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吴广素爱人:一向。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故意。亡:逃跑。陈胜佐之:帮助、协助。成死者固十六七:固:本来。十六七:十个里面有六、七个。从民欲也;顺从。为坛而盟:建筑。祭以尉首:用。将兵徇蕲以东;率领。车六七百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骑千余:古时一人一马为称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陈涉乃立为王:于是被拥立。诸郡县苦秦史者:被压迫的。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 2、可讨论如下问题: 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_ _ _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_3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_。 四、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领会课文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分析了课文内容,了解了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这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政,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也让读者了解了起义领袖敢于反抗,善于斗争,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那么课文在记叙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胜的性格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本课时我们先来讨论这一问题。 2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_3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_陈涉世家习题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辍耕之垄上之:苟富贵,无相忘苟: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与: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借旁近与之伤仲永与:辍耕之垄上之:怅恨久之之:楚人怜之之:辍耕之垄上上:上使外将兵上:佣者笑而应曰应:宜多应者应:陈胜年轻时即有非凡的抱负,你从选段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文中加点的字。会天大雨:会:固以怪之矣:固:卜者知其指意指:皆指目陈胜指: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书: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你知道鲁迅是怎样评价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吗?请写下来?文中陈胜、吴广为起义都做了哪些准备?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文中画线句子是什么意思?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为什么?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戊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并:宁:恚:令: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广故数言欲之故:温故而知新故:故自号曰醉翁也故:扶苏以数谏故故:若为佣耕为:为天下唱为:士卒多为用者为:为坛而盟为:扶苏以数谏故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固以怪之矣以:以激怒其众以:杀之以应陈涉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本段中最能表现陈涉反抗精神的语句是。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是怎样的呢?陈胜为什么要在杀尉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四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比:被: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选贤与能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号为张楚号: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数:请找出与“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相呼应的句子。九年级语文22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第一课时学法导航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一)教学过程1作者、背景简介。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弗f雎j怫f跣xin抢qing傀gu祲jn缟go挠no谕y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5、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_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学法导航一、分各色朗读课文。二、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_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_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_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_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_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_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_8、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_唐雎不辱使命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4、 以头抢地( )5、 彗星袭月( ) 6、天下缟素( )7、 寡人谕矣(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 2、仓鹰击于殿上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 三、翻译下列句子。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 唐雎不辱使命_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 长跪而谢之_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 岂直五百里哉_ 1.给下列被括字注音。以头抢地耳_免冠徒跣_怫然_休祲_2.解释下列被括字。臣未尝闻也( )夫専诸之刺王僚也( )天下缟素( )休祲( )九年级语文23、隆中对第一课时学法导航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1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补充以下要点: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四、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五、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七、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第二课时积累词语,掌握规律。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二、几个难句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三、学生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2熟读第3、4段。第三课时学法导航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三、精读课文第三部分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_四、简析课文第一、二、四部分思考:这几部分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_五、简要小结全文的写法_九年级语文24出师表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法导航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三、整体感知1、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2问题探究(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_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_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_ (4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_如何具体执行? _ 提出怎样的劝诫? _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_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_。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_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_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_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4第三课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_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_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_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_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_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_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_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_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_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_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解释下边加点的词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引喻失义 义:陟罚臧否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中道崩殂 道: 以咨诹善道 道: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用原文填空)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的人,(用原文回答)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选段中,表现蜀国有利主观条件的句子是。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解释加点字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性行淑均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以光先帝遗德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 若无兴德之言 无: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无: 有所广益 益: 至于斟酌损益 益:九年级语文25、词五首 学习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法导航第一课时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检查预习: 三、 朗读 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望江南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_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_5、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_。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 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3、 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_(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_(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_四、 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基础练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筠( ) 倚( ) 斜晖( ) 脉脉( )貂裘( ) 麾下炙( ) 舴艋( )二、填空。1千嶂里,_。2过尽千帆皆不是,_。3持节云中,_。4_,欲语泪先流。5了却君王天下事,_。三、解释加粗字。1老夫聊发少年狂( )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燕然未勒归无计( ) 4独倚望江楼( )5斜晖脉脉水悠悠( ) 6了却君王天下事( )【综合练习】四、阅读理解。1望江南是一首_的词。“望江南”是_词的开头两句写闺中女子登楼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急切神态。“独倚”二字让人想像出她_、_(填两个成语)的形象。2渔家傲的下片说尽了作者矛盾繁杂的心情,这个矛盾是什么?3破阵子一词中现实与梦境交融,其中写现实的词句是_。词句_有力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4请谈谈你对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理解。练习二1.【渔家傲 秋思】一词中表达将士壮志未酬,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体现作者希望北宋皇帝能够知人善任,重新起用自己的句子是:_?3.温庭筠的【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一谈。_4.【渔家傲】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句,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_5.【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6.请你谈谈对【江城子】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的理解7.【武陵春】一词中日晚倦梳头一句有何作用?8.【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的场面的语句是什么?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是什么?9.【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