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0285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一、概述理想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著名诗人流沙河写的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诗人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想也不同的。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首诗主要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阐述理想,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诗歌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诗中高度概括哲理,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2)学习比喻修辞,了解其使用和作用。(3)学习诗歌的意象,精巧的构思、精美的语言。(4)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2、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体会诗歌的意象和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在诗中阐述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理。(2)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如果有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会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也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而且学生已经学过诗歌在山的那边,对于诗歌有一些的鉴赏基础。班级人数有52人,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休课件展示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在朗读方法上,经引导学生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合适的语气。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竞赛法:竞赛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并切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体验法:调动学生的人体验来理解诗歌,使诗歌的哲理化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人生哲理。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准备好录音机、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朗读评分表、小组竞赛统分表。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就在我树德学校你们有这样一位师兄:一位来自于乡下初中生在中考时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成绩并不理想,在面临中考的失败的同时,家里又遇到灾难,这位少年在这双重的打击下,他立志要好好学习,要当一名医生,挽救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数学是他较弱的学科,于是他决定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另外再多做一道数学题。常常大家都休息了,他还用水桶倒扣在地上,当成椅子,在走廊那昏暗的灯光下,咬着笔头为一道数学题而冥思苦想。三年的时间,他就这样一直坚持着,高考时数学他取得了149分的高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而后在大学的出色的表现又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他坚定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理想是什么?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流沙河的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相信我们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以身边的真实的事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二、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 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 “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 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22年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三、检查预习情况1、同学们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看谁能完全正确。缀(zhu)连 倔(ju)强(jing) 洗濯(zhu) 玷(din)污 怨(yun)恨 扒(p)窃(qi) 诅(z)咒(zhu) 脊(j)梁( liang) 鬓(bn)发 碌(l)碌终生 可望不可即(j) 寂寥(lio) (学生活动: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注音,其余的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共同完成)碌碌终生 可望不可即 绝处逢生 洗濯 玷污 扒窃(检查预习环节,在学生做练习时巡视教室,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做完后,教师做出讲解订正,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加以点评,督促学生预习。) 四、朗读训练 1、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读,注意读音、语气、语调及节奏,在诗中作好标记。)2、教师对朗读方法指导并示范朗读。朗读基本技巧指导: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朗读时往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如准确判定诗句的重音、明晰诗句的节奏、运用于诗句内容的语气语调等,而这些都是有章可循的(进行细致的朗读技巧讲解)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容易被忽视,老师以第五节为例诗作出分析: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节诗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感染力。又如第八节,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最后一节是展现重新获得理想之后的欢快心情以及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昂扬的意气,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这样下来,整首诗就显出了回环起伏,具有动人的旋律。 3、学生自由诵读诗,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学生在朗读时遇到疑难可举手,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集体朗读。(教师认真听读,并作出评价和指导)5、朗读擂台赛。(选出五位同学作评委给参赛选手打分,教师作好记录,评出优胜者。)五、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主旨1、采用学生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讨论每一节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2、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主旨。六、小结1、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1)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总结(2)理解诗歌,首先要朗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次要围绕主题探究每一句诗,每一节诗的含义。同时,对一些诗句,要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达到感悟和理解。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最好能熟读成诵。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 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一边轻声播放歌曲水手,教师一边介绍郑郑智化生平经历。二、精读,研讨与赏析1、深入思索,教师针对各节诗的内容分别列出思考问题以引导学生探讨思路。指导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要求:把学生分成六组,以抢答方式进行,每次回答人员可有一次机会寻求组员的帮助。以下八个题目分为四轮(每轮两道题)抢答。(1)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2)第四节中“理想是软盘”、“海天相吻的弧线”分别说明什么道理?(3)第6节中说理相“敲碎你的黄金梦”是说作者反对挣钱吗?“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怎样理解?(4)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讲述一名特警在新婚第二天早上失踪的事例)(5)为什么理想带来的荣誉是“副产品”?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6)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讲述史铁生的故事)(7)第十一节诗中“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8)结尾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突出新课标所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实例的运用也使课文的思想观念转化为了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意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的交流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2、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1)重点赏析和体会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2)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3)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试模仿课文也写几句,看准表达得形象生动。仿照第一节诗,以爱心为对象写几句话。爱心是 , 。爱心是 , 。爱心是 , 。爱心是 , 。(这一过程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学习体会的及时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三、阅读体验读完流沙河颇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朗读,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我们牢记: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为航标灯,为实现他而努力奋斗,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高尚的人。五、作业布置激情导入新课收集一下有关名人追求理想的动人事迹,做好笔记。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训练,以擂台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作者初步探知诗歌内容、主旨自主合作,小组竞赛方式探究诗歌的情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自由发言,谈学习感受及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