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004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资料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资料 长春版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莫泊桑的小说,以丰富多彩的题材、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幽默机智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4自然段。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作者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接着,用非常经济的笔墨,抓住几件琐细的小事,通过细节描写,渲染了菲利普艰难拮据的家境,初步揭示人物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并引出菲利普一家迫不及待地盼望于勒早日归来的原因。那么,于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与菲利普一家有着怎样的关系?于勒最后回来了没有?小说也就围绕着这些问题一步步地展开。第二部分,从第5自然段到第19自然段。这一部分,插叙了于勒的过去和全家急切盼望他归来的原因,作为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铺垫。于勒由于两封信的威力,神奇地改变了他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形象。于勒的第一封来信,说他“赚了钱”,并表示愿意赔偿菲利普过去的损失,此刻,在菲利普夫妇的心目中,于勒一下子从“坏蛋”“流氓”变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第二封来信,于勒更慷慨了,不仅表示愿意赔偿损失,而且愿意有福同享:“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与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身价更提高了,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变成了“福星”“唯一的希望”。当于勒的信产生了实际的妙用,促成他们“老找不着对象”的女儿的婚事时,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达到了可敬可爱的顶点。这一部分,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一步步地扩大于勒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的形象,为下文于勒跌入社会“底舱”,再变为“恐怖”,受到“诅咒”埋下伏笔,作好铺垫。第三部分,从第20自然段到结束。这一部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包括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到第31自然段。这一层是故事的发展。先写菲利普一家选择哲尔赛岛作为游玩地点的原因,再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插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去吃牡蛎的笑剧。这是菲利普摆架子的高峰,也是他不幸的开始。这些看来好像与情节发展无关,但是就在读者的轻松微笑之中,不知不觉但又很自然地把故事推向前进。菲利普突然发现卖牡蛎的人竟好像他的弟弟于勒,朝思暮想了多年的“福星”,一下子可能成了眼前的穷光蛋。对菲利普夫妇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又多么希望它不是事实。于是菲利普夫妇在惊疑之中决定向船长打听底细。弄清卖牡蛎的人到底是谁。故事情节急遽向前发展。第二层到“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这一层是故事发展的高潮。故事在走向高潮之前,作者故意把紧张气氛舒缓一下,让菲利普与船长周旋一番,然后再证实这个卖牡蛎的人就是于勒。至此,菲利普夫妇一切美好的幻觉全部破灭了,不由爆发了心头的怒火,发出了谩骂与诅咒。情节发展出现了戏剧性的高潮。第三层到“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是故事的结局。菲利普夫妇让小儿子出面付钱,自己避开于勒,脱身而去。第四层,最后一句。这是故事的尾声,好像绕梁余音,耐人寻味。二、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于勒的形象?小说的主人公于勒,作者是把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来写的。于勒生活在一个小职员家庭之中,在资产阶级社会这个大染缸里,他从小就沾染上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恶习,被驱逐到了美洲。从此,他由家庭进入社会,并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居然“阔绰过一阵”,开了一个大店铺,做了一桩很大的买卖。但是好景不长,在竞争场中失败了,破了产,到处流浪,有家而不得归,最后被收容在海轮上,靠卖牡蛎为生,过着猪狗般的生活。于勒的身世沉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从于勒身上,看到了一点时代的眉目。另一方面,作者从于勒身上,还形象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人的价值标准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当于勒花了家里的钱时,便“一文不值”,成了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当他在美洲发了财,并愿意回来与哥嫂同过快活日子时,哥嫂便把他当成“希望”“福音”,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全家念叨着他,盼望着他;当他成了穷光蛋时,哥嫂对他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他又成了“贼”“流氓”,被视若毒蛇猛兽,怕重新回来吃他们。这里,家人对于勒的评价,完全取决于“金钱”!金钱成了资产阶级衡量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与是非标准。2.怎样理解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围绕着于勒这个形象,作者还着力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他们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他们的灵魂,已被资本主义社会腐蚀透了。于勒变化着的身世,好像一扇窥测他们灵魂的窗子,从中可以一下子洞察到他们的内心奥秘、灵魂深处。作者让于勒三次变化着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前后迥异,强烈对比,把菲利普夫妇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菲利普是一个职员,虽然生活拮据,但还略高于一般的劳动人民。他们虚荣、虚伪,发财心很重,一心想爬上上流社会,一举一动总爱摆出上流社会的“一副架势”,他们的一举一动,总爱效颦上流社会。他们极端自私、贪婪。接到于勒来信后,他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于勒这个“福星”早日回来,并且已经用于勒的钱“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就打算置一所别墅的问题已经同人进行了商谈。你看,这笔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多么可笑!可怜!可鄙!此外,作者还揭露了菲利普夫妇性格中冷酷的一面。当他们发现盼望了12年的“福星”可能是个穷光蛋时,顿时大惊失色,脸色苍白,眼神异样,甚至“哆嗦”起来。接着,由恐惧到激怒,又由激怒到切齿痛恨,兄弟、“福星”“希望”又变成了仇寇。多么冷酷无情!至此,读者的视线已窥到他们的灵魂最深处。他们的内心世界里,装着的唯一的东西就是“钱”。他们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恩怨爱憎,完全是围绕着“钱”转动的。作者把菲利普与于勒在海轮上见面的场面,精心安排,着意渲染,写得这样有声有色,是匠心独运的。这个场面,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3.如何理解课文中“我”的形象?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出的。对人物、事件的感受、评论,都是从“我”的角度说出来的。“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他对于勒深表同情。面对着穷苦潦倒的于勒,他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尽管他母亲骂他“疯了”,他还是给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在“我”的身上寄予了作者的感情和希望。作者处在19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里,看到的是虚伪自私、贪婪狡诈,而这篇作品中的“我”,却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这是作者的用心,也是作者没有完全失望的表现。4.关于小说的情节安排。情节的安排对一位短篇小说作家来说,也是至关紧要的。我的叔叔于勒采取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看来平铺直叙,实则波澜起伏。在于勒出场前,小说大起大开,着力渲染于勒在菲利普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全家唯一的希望”,他的信是“家里的福音书”一家人望眼欲穿,盼于勒直盼到这样的境界:“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可是,时隔12载之后,穷困潦倒的于勒出现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像美丽的肥皂泡那样霎时破灭。自此,情节大落大合,场景的气氛,人物的情感,顿时一落千丈,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里的大落大合,又非简单突兀地直落和骤合,而是起伏跌宕,给人以回味咀嚼的余地。当菲利普一家久盼于勒而杳无音信时,作家笔锋一转,暂时抛开了情节发展的主线,而去写菲利普一家外出旅游,使情节的发展舒缓下来。接着,在渡船上又加了一段小插曲,绝妙地描绘和嘲讽了菲利普想模仿漂亮太太吃牡蛎的庸俗心理和菲利普太太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心情更加轻松。这以后,故事奇峰突起,菲利普发现那个卖牡蛎的小贩很像“于勒”,并惊恐地告诉妻子,从而把情节推向高潮,使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此时,作家并没有立刻去揭示谜底,而是让心惊肉跳的菲利普去找船长探听,使情节的发展又暂时松缓了一下。直至船长证实那个小贩确是于勒,情节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了菲利普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的行踪,把人们引入了沉思和回味之中。而对一个普通的情节,莫泊桑能处理得这般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曲折跌宕却无斧凿之痕,实在是难能可贵的。5.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这篇小说的主题不是多么深奥的,情节不是多么曲折复杂的。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可是能够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这正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到之处。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工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当听说于勒赚了大钱的时候,菲利普太太说“这个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当他又成了穷光蛋的时候,这位太太马上把他说成了“这个贼”,“有办法的人”马上成了“是不会有出息的”。莫泊桑也并不忽视人物的外貌,然而,这外貌的描写,同样不依靠作者的叙述,也是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让他们更生动地去显示自己的神情。还拿这位菲利普太太来说吧:她出门的时候安详地用手挽着丈夫的胳膊,接到小叔来信的时候是那么热情地赞扬,发现小叔穷愁潦倒的时候,开头居然能比丈夫更镇静,敏捷果断,指挥若定,随即就暴怒起来以致破口大骂。作者一方面生动地描绘出这个人物的神情,另一方面又留下了宽绰的余地让我们自己去描摹,并不用他的过细的线条和色彩去束缚我们的想象。对于他所写的事件和人物,莫泊桑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所喜爱,有所憎恶的。这些,他也不用自己的申述来表白。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挖苦菲利普,没有用任何一句话来贬斥菲利普太太,也没有用任何特殊的颜色给他们抹上花脸,或者让他们变成畸形,只是疏疏落落的几处写他们看来仿佛好笑的言谈举止,可是菲利普夫妇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已经出现了一副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小说里的故事,是原原本本地写出来的,看不见多少倒叙、插叙,或者别的什么斧凿的痕迹,然而,情节的进展随处在我们的思想里引出问题,使我们急于要追问究竟。对于我们的追问,作者是不慌不忙的、从容自若的。他尽管慢条斯理地说下去,丝毫没有故意要制造个什么气氛的样子,可是我们却总是平静不下来,心里老是起伏不平:“啊,原来是这样!”“什么?这是怎么回事?”就这样逼着我们非得一口气把这篇小说读完不可。读小说,我们常常谈论小说的表现手法。莫泊桑的手法,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手法的手法,是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的手法。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这些,也许就是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值得玩味体会,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思考与讨论一、课文标题为我的叔叔于勒,可是文中写的主要人物是于勒吗?课文中“我”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并通过人物的命运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参考答案:课文的题目虽然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并不是文中所写的主要人物。于勒在小说中,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本来有许多可写之处。但作家并没有写这些,只重点写了他在海轮上卖牡蛎的一幕。作者描写于勒,只是通过他来透视“我”的父母,即菲利普夫妇的势利和自私。文中的菲利普夫妇是可鄙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然而他们已被他们所生活的那个社会腐蚀了,在他们心中,亲情已降到次要的地位,决定他们对自己亲弟弟态度的主要是金钱。二、对于课文的主题一向认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现在则有人进一步地理解为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你可能有更新的思考,请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这是过去比较统一明确的认识,主要根据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货币既能使互相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相,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作了真实的艺术的反映。这样残酷的情景,是对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的概括。2.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也有人认为,揭露“纯粹的金钱关系”只是这篇小说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小说的主题还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站在菲利普夫妇的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在西方文化中,私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这点要注意到)。应该说,菲利普对弟弟还是宽容的,不然不会让他占用自己应得的家产(看来菲利普并不是那么冷酷的人)。于勒的恶行,则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于是,按照人们当时的习惯(西方有到海外淘金的风气),菲利普把弟弟送上去海外的轮船。(不然怎样对付于勒这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呢?养他一辈子吗?)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于勒造成的。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焦急。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于勒也知道自己愧对哥哥一家,所以不肯回家),该怎么办呢?认下于勒,等于生活更加穷困,等于扼杀女儿好不容易得来的婚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三、请根据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果叔叔于勒真的在美洲赚了大钱,回到家中,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因此,叔叔于勒是否赚了大钱,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学生想象得是否合理,反映了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学建议一、本篇课文较长,但容易读懂。教学中可先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然后复述课文情节,明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原因。二、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分析,要客观公正。不仅要看到他们的可鄙、可憎,也要看到他们的卑微与可怜。三、课文的重点部分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有条件的班级也可自编自演课本剧。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创作上受福楼拜、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在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等短篇小说里,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在阿马布尔老爹一个女长工的故事归来里,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以同情。还有不少短篇小说揭露资产阶级的自私和伪善。后期的短篇小说表现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生发表于1833年,反映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欺诈行为。1885年出版漂亮朋友,通过不学无术、卖身求荣的新闻记者杜洛阿的形象,抨击第三共和国上层的腐败。第三部长篇小说温泉,描写银行家利用温泉骗钱,并收买新闻界和学术界的卑劣行为。但作品中常流露悲观失望情绪。以后所写长篇小说比埃尔和让如死一般强我们的心,缺乏批判力量,悲观情绪也越来越浓厚。二、莫泊桑是怎样走上文学道路的小时候的莫泊桑聪颖、活泼。他家住的地方靠近大海,他经常和邻近的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在辽阔的大海中搏击风浪。这些孩子大都是渔夫和农民的后代,有着朴素善良的心地。莫泊桑对他们十分热爱和尊重。有一次,他与一个渔家孩子,还有一对富家母子一同游玩。那位太太对他很客气,但对渔家孩子却很傲慢,常常要他拿这拿那,弄得那孩子很不好意思。莫泊桑见了,不平地说,既然东西是大家用的,那么“就请从我开始,大家轮流着拿吧”。由于他和这些孩子处得来,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很喜欢他,常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玩,并带他出海打鱼、摇船。因此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法国下层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并养成了他对大海的热爱。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回到家里,则是用功的时候,母亲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文学家,格外重视莫泊桑的教育。她竭力培养儿子对文学的爱好,给他朗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带他到海边散步,观察大海潮汐的涨落、太阳的出没和各种自然景物的变化。并谆谆教导他说,不管写什么东西,“一定要把这样东西观察得十分清楚,才能下笔”。母亲的心血启迪了莫泊桑的文学才能,他13岁开始写诗,逐渐走上了文学道路。1863年,莫泊桑进入伊夫托的一所小型教会学校学习。学校在当地很有威望。但莫泊桑厌恶这里贫乏、死板、严格的生活方式,常与学校当局发生冲突。1868年,他写诗祝贺表姐新婚,因诗中隐含了反对教会学校的意思而被开除。他旋即转入卢昂中学,第二年获得学位。在卢昂中学时,莫泊桑继续写诗。他的老师、著名的巴拿斯派诗人路易布耶从这些诗作中看到了才华的闪光,成为他的第一位文学引路人。布耶本人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却是个敏锐的批评家。他告诉自己的学生:艺术领域的工作需要伟大的劳动、耐心、埋头苦干的精神和掌握文学技巧的规律。他微笑着对莫泊桑说:“假如你能作出100句显出本来面目的诗,你就可以成名了。”这句话使莫泊桑领悟到创作的真谛,那就是要忠于自己,要有独创性。从此他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1869年秋,莫泊桑中学毕业,到巴黎学习法律。不到一年,普法战争爆发,出于爱国心,他中断学业,自愿入伍,当了一名野战军的士兵,后由于父亲的引荐,改任军需官。战争大大开阔了莫泊桑的眼界。他亲身经历了法国的大失败,看到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听到了拿破仑亲笔写的投降书的宣读:“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莫泊桑由此认识到了统治阶级的腐败与无能,对上层社会深感失望。而另一方面,他也亲眼目睹了法国人民在祖国存亡的危急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高尚情操和可贵的牺牲精神,深受感动。普法战争使莫泊桑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洗礼,并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1871年,莫泊桑复员回到巴黎。父亲再一次帮助了他,为他在海军部谋得了一个职位。他的工作获得了上司好评,得到几次提升。但他却无意于仕途。他厌恶部里那种沉闷、压抑的空气,讨厌那种谨小慎微、庸俗繁琐的小职员生活。他渴望阳光底下的自由运动。每逢闲暇,他便外出划船,在塞纳河上远航,或在河口游泳。逢到休息日,他更是和一群青年朋友,整天在河上荡来荡去。他头戴渔夫小帽,一边摇橹,一边顺口编些部里的逸闻趣事。或者和大家一起吟诗唱歌,人人快乐无比。他的另一消遣地点是咖啡馆。他常和一些年轻朋友在这里聚会,畅谈文艺、社会和生活。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文艺界人士,大家互相帮助,关系融洽。有一次画家葛尔瓦与一位男爵发生争执,男爵要用决斗维护自己的荣誉。莫泊桑听到了这一消息后,从兵营借了几张粒粒子弹都击中圆心的钢靶,布置在自己家里。然后,他请男爵到自己家里做客,故作假装无意地让男爵看到了这几张靶子。男爵盛赞莫泊桑好枪法,他却轻描淡写地说:“这哪是我的成绩,这都是我的朋友葛尔瓦打的,他真是个神枪手。”男爵的脸都吓白了,从此再不提决斗之事。对于莫泊桑这种毫无节制的游乐,有一个人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这就是当时名闻全欧的著名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是莫泊桑早逝的舅舅普瓦特文年轻时的朋友,与莫泊桑的母亲也很熟悉。1867年,莫泊桑的母亲曾送儿子到克鲁瓦塞福楼拜住处拜访。普法战争后,莫泊桑重返巴黎,她又请求福楼拜关照自己的儿子。从此福楼拜成为莫泊桑的第二位、也是更伟大的一位文学引路人。莫泊桑把自己的习作带给福楼拜。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老师谨慎地表示了自己的好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作品中表明有某些聪明,但是青年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努力干吧。”莫泊桑遵守这个劝告,不停地写作。诗歌、喜剧、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甚至浪漫主义式的剧本,他都尝试过。然而,苛严的老师几乎把一切都看成废品,禁止他发表。这位艺术至上的大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养成对文学的深刻尊敬,理解它的任务,对自己的创作有着自觉的高度要求。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具有发达而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按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生活,并反映出其中特殊的方面。他告诉莫泊桑:“在全世界没有两颗沙、两个苍蝇、两只手或两只鼻子是绝对相同的。”因此,“对你所要表达的东西,要长时期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写过的特点”。他向莫泊桑提出一个难度极大的要求:“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描绘出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整个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的全部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守门人混同起来。”福楼拜还十分注意培养莫泊桑真实精细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告诫莫泊桑:“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指称它,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必须找寻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要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不要利用语言的戏法来逃避困难。”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莫泊桑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形成了朴素、精当、简洁、清新,语言准确、传神的艺术风格,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为了描写一个人被踢后的感觉,他曾特意花钱请了一个人来踢他。为了描写戴家楼中水手出现的场面,他曾多次到码头去观察,并特意请了懂英语的屠格涅夫一起到码头去,以了解英国水手唱的是什么。一个伟大的作家的条件已经形成。1874年,莫泊桑在福楼拜家里结识了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领袖左拉和爱蒙龚古尔。左拉当时已是著名作家。他很欣赏莫泊桑的才华,常邀这位年轻人光顾位于巴黎近郊梅塘的自己的别墅,参加那里例行的文人聚会。在1880年4月的一次月夜聚会中,与会者每人写了一个故事,莫泊桑写的就是著名的羊脂球。这些故事后来被编成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出版,羊脂球被公认为是其中最好的。福楼拜亲自写信表示祝贺,由衷地表示:“我见到你这篇文章,非常高兴。”并且预言:“这是一部杰作”,它“将留存下来”。莫泊桑一生共写了三百来篇中短篇小说。除羊脂球外,著名的还有菲菲小姐米隆老爹两个朋友项链珠宝戴家楼西蒙的爸爸一根绳子一家人我的叔叔于勒等。莫泊桑善于从平凡生活中选取闪光的片段,挖掘其内在意义,以小见大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文体简洁、质朴、优美,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结尾耐人寻味。他因此获得“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三、本文选作课文时的改动这篇小说的译文在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说明故事的缘起和作品中“我”的怜悯行为的原因。原文的开头部分是: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佛朗司竟给了他5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原文的结尾部分是: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5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此外,中间还有一些删节,主要是对菲利普一家这样一些中下阶层人物的虚荣心和可怜相的讽刺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五、左拉对莫泊桑小说的评论左拉说:“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悟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六、作品赏析: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一生写了6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和近300篇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莫泊桑深刻地揭露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丑恶,热情地赞扬了法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人物表现了深切的同情。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是1883年写成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是很平常的。它写的是法国西北部哈佛尔海港一个小市民家庭的生活。哥哥菲利普是一个小职员,弟弟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不仅挥霍掉自己的一份财产,而且花掉了哥哥的一部分财产,因此于勒变成了全家的“恐怖”。可是,当于勒去美洲谋生后,偶然发了财,“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变成“全家唯一的希望”了。以后,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时,意外地发现船上卖牡蛎的穷老头儿正是他们盼望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为了不在女儿、女婿和众人面前出丑,像躲避瘟疫一样,赶快避开于勒,并且改乘另一艘船回家了。作者通过菲利普一家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形象地描绘了小资产阶级爱虚荣、向上爬的庸俗心理,写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是“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从而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特别是菲利普夫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菲利普遇见事情总是显得慌张,但是他爱慕虚荣,爱摆架子。菲利普太太由于贫困,一面节俭过日子,一面又不满贫困生活,经常用讽刺挖苦丈夫来发泄自己的怨气,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他们对待于勒的态度完全是以金钱为转移的,在金钱利害面前,他们的态度变来变去,像“变色龙”一样,使人恶心。这篇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具有特点的。首先,小说的情节结构是独特和巧妙的。一开头,作者用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说明菲利普一家生活过得非常“拮据”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了全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情景。这是小说情节的开端。接着,围绕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展开了小说的情节。作品中写菲利普一家去哲赛岛旅游,是小说的中心部分。菲利普一家去哲赛岛旅行,讲排场、摆阔气,使他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就在他们摆架子达到高峰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出现了:意外地遇到了于勒。这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情,但是这个偶然性是建立在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上的。因此,菲利普一家在这里遇到于勒确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菲利普太太暴怒起来,破口大骂,故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戏剧性的高潮。菲利普一家赶紧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作者通过若瑟夫的内心独白和给了10个铜子的小费的行动,又再一次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满情绪。“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这是多么幽默的讽刺啊!小说最后几句话是故事的尾声。左拉在莫泊桑墓前演说时说过:“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的确这样,这篇小说的结尾是特别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其次,小说的细节描写是准确、真实和生动的。一开始,作者先描写了几件琐细的小事:有人请客,菲利普家从来不敢答应,以免回请;买日用品只能买减价的东西和铺底存货;买15个铜子一公尺的花边,还要在价钱上讨论半天。这几件琐细的生活细节,就把菲利普一家艰难穷困的情形表现出来了,并且为以后故事的发展作好了铺垫。作家在写到菲利普夫妇碰到于勒时,菲利普垂头丧气,不知所措了。菲利普太太迅速叫全家转移,既避开了于勒,又保住了“面子”。在这里充分表现了丈夫怯懦无能,而妻子精明果断的性格特点,但两人的灵魂深处都是自私和冷酷,一样使人厌恶的。别林斯基说过:“忠实地描写精神的丑恶,比一切攻击他的话要有力得多。”莫泊桑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艺术原则,用真实的细节描写,让事实本身说话,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最后,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我”既是事情的目击者,也是事情的揭露者。这种写法起了反衬和烘托的作用,同样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这篇小说的艺术特征,也正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独特风格,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