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1分子动理论 内能考题演练(含解析)(选修3-3).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660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1分子动理论 内能考题演练(含解析)(选修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1分子动理论 内能考题演练(含解析)(选修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1分子动理论 内能考题演练(含解析)(选修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1分子动理论 内能考题演练(含解析)(选修3-3)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解析】选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加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2.(xx台州模拟)小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他把小颗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的折线就是粉笔末的运动轨迹B.图中的折线就是水分子的运动轨迹C.从整体上看粉笔末的运动是无规则的D.图中折线表明水分子在短时间内运动是有规则的【解析】选C。图中的折线是小颗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连线,不是运动轨迹,A、B错;折线表明粉笔末的运动是无规则的,表明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C对,D错。3.(多选)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1时,分子间势能Ep最小D.当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E.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解析】选B、D、E。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能是斥力也可能是引力,A错;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B对;当r等于r1时,分子间势能为零但不是最小,C错;当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斥力做正功,D对;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E对。【加固训练】(多选)(xx宁波模拟)如图,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r0时为引力,随着距离r的减小,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间距离rr0时为斥力,分子力一直增大至最大,故选项A错误;在两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运动,只有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选项E正确。5.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解析】选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个别分子没有意义,A项错误;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体积有关,所以B项错误;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分子平均动能相同,但是分子势能不同,冰熔化为水要吸收热量,所以水的内能大,C项错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体积变化也会引起内能的变化,D项正确。6.我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m的悬浮颗粒物,其飘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PM2.5的运动轨迹只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决定的D.PM2.5必然有内能【解析】选D。PM2.5的尺寸比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大得多,A错误。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B错误。PM2.5的运动轨迹是由大量空气分子对PM2.5无规则碰撞的不平衡和气流的运动决定的,C错误。PM2.5必然有内能,D正确。7.(1)若以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v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关系错误的有()A.NA=B.=C.D.m=(2)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0.283kgmol-1,密度=0.895103kgm-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mL,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A=6.021023mol-1,球的体积V与直径D的关系为V=D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选B。由于=V,则NA=,变形得m=,故A、D正确;由于分子之间有空隙,所以NAvV,水蒸气的密度为=,故C正确,B错误。所以选B。(2)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V=分子直径为D=最大面积S=代入数据得:S=1101m2答案:(1)B(2)1101m28.(1)(多选)以下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2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C.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E.扩散和布朗运动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大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试分析其原因。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扩散现象,试分析其原因。【解析】(1)选A、C、D。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A对;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错;r=r0时,分子势能有最小值,故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对;由分子力曲线知,D对;扩散现象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是颗粒的运动,E错。(2)水分子对玻璃板下表面分子有吸引作用,要拉起必须施加大于玻璃重力和分子吸引力合力的拉力。红墨水分子进入水中为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答案:(1)A、C、D(2)见解析9.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题指南】(1)注意“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的顺序。(2)先计算出纯油酸的体积,再由d=计算油酸分子的直径。【解析】(1)实验操作开始之前要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确定每一滴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所以步骤放在首位。实验操作时要在浅盘放水、痱子粉,为油膜形成创造条件,然后是滴入油酸、测量油膜面积,计算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直径),所以接下来的步骤是。(2)油酸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是,一滴溶液的体积是cm3=210-8m3,所以分子直径d=m=510-10m。答案:(1)(2)5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