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203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世界现代史 0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xx北京东城二模22)1947年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进行了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上的演说,宣称“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也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这表明了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战略目标公开对抗苏联 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A B C D【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杜鲁门主义) 【解析】根据题干中杜鲁门在演说中提到“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说明其企图对世界各国的事务进行干涉,体现出了企图称霸全球的目的,故正确;虽然题干中杜鲁门的演说提及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但结合客观史实可知世界大部分的动乱都与美国有关,故错误;题干中杜鲁门进行了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演说,而当时苏联也在插手希腊和土耳其的事务,说明了美国开始与苏联对抗,故正确;希腊和土耳其属于东南欧国家,所以不能体现对西欧进行援助,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xx北京顺义一模2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A美苏两大政治集团的全面对抗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D战后区域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解析】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与材料“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信息一致,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在战后的全面对抗,故A项正确;“二战”后,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故C项错误;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战后区域性集团化的开始,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xx北京丰台二模22)下列对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欧洲资本主义遭到严重削弱 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A B C D【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兴起与发展【解析】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遭到严重削弱,故正确;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正确;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故正确;二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4(xx北京丰台一模23)对下图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多极化国际格局已形成 欧洲版图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A B C D【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解析】图片右上角有“独联体”,说明该地图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的地图,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故错误;苏联分裂成了独联体,东德和西德统一成联邦德国,欧洲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故正确;苏联解体之后,海湾战争爆发,地区冲突、宗教矛盾不断,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故正确;苏联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遇到挫折,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5(xx北京东城一模37)(36分)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考点】(2)古代中国的商业对外贸易(朝贡贸易);近现代中西方外交;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2)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概括总结材料中不同时期中国和西方首脑外交内容,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加以解释说明即可。【答案】(2)本题14分。示例:古代西方,在专制统治之下,首脑外交是主要形式。古代中国由于实行朝贡外交,不存在首脑外交。到近代,由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法治的建设,外交不再由首脑把持,被职业外交取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也形成了职业外交。20世纪中前期,在世界大战、冷战等大国对弈中,大国之间首脑外交再次出现并走向成熟。随着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也开始参与到首脑外交的舞台。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多极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提供的便利条件,使首脑外交更加盛行,由少数大国之间发展到广泛参与,外交活动的内容从政治扩展到经济、生态等领域。中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积极主动的开展首脑外交。综上所述,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联系。6(xx北京海淀一模37)(34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21世纪初战争与武装冲突形势示意图 法M-F杜兰等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注:图中深色区域为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地区。(3)依据上图,概括21世纪初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分布情况。(2分)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形势出现的原因和特点。(10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解析】(3)第一小问分布,从图片看有亚洲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泰柬边境武装冲突、科索沃战争等,非洲有苏丹内战等,亚洲有部分领土争端,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课本必修一第八单元最后一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第二小节“和平与动荡并存”相关知识回答即可,一是两极格局瓦解,长期被压抑的民族矛盾、种族、宗教等矛盾爆发出来,二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到处干涉别国内政。第三小问特点,从图片看都是局部的、小规模胡而非全球性的。【答案】(3)情况: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分)原因:两极格局结束;长期被压制的种族、民族、宗教和领土争端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6分)特点:区域性和小规模。(4分)7(xx北京海淀二模40)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亚洲国际格局演变”的角度,解读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出正确的观点,比如说从殖民体系瓦解的角度,以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分界点,将整个亚洲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分别以材料中涉及的中国、美国、日本、西欧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解说,具体来看抗日战争对亚洲格局产生的影响。【答案】(2)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0分)示例1: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对亚洲国际格局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反法西斯战争前,亚洲大部分国家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日本不断对外侵略,企图独霸亚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欧洲列强衰落,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一批新独立的国家,西方殖民体系在亚洲解体。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逐渐形成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际地位下降。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示例2: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加速了殖民体系在亚洲的解体,英、法等欧洲列强在战争中被削弱,亚洲出现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反法西斯战争改变了亚洲国家的力量对比,日本战败,称霸亚洲的野心破灭,国际地位下降;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后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增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迅速提升,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进步意义。8(xx北京昌平二模37)(36分)相通相连相融(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形势紧密相连。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史实,回答:中国是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发展自己的?(16分)【考点】(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3)首先分为两部分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角度回答。比如说50年代即两极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对此的应对即为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政治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0年代回答思路与此类似。【答案】(3)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系。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政治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与世界接轨,改革开放深化。政治上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经济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外交上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1(xx北京东城一模22)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2(xx北京丰台二模23)与下表状况的出现无关的因素是()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551960196319661968197019741976产值17323943168210261438196945455544A马歇尔计划 B重视科技教育C民主化改革 D利用战争订单【考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与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二战后,日本重视科技教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战后,在美国占领期间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接受了美国的大量军事订单,为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3(xx北京东城二模23)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史实结论A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表明北宋一度放弃了抑商政策B古希腊梭伦改革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为近代代议制民主奠定了基础C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意味着两极格局被打破D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渐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标志着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考点】王安石变法;梭伦改革;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制 【解析】王安石实行市易法只能说明宋代重视商业的发展,但不能表明其放弃了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古希腊梭伦改革是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不是为近代代议制民主奠定基础,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打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业经营和分配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D4(xx北京昌平二模37)(36分)相通相连相融(3)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形势紧密相连。结合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发展的史实,回答:中国是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发展自己的?(16分)【考点】(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3)首先分为两部分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从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三个角度回答。比如说50年代即两极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中国对此的应对即为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政治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0年代回答思路与此类似。【答案】(3)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系。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政治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与世界接轨,改革开放深化。政治上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经济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外交上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