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70184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xx辽师大附中模考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诫不用”的现象,这反映出()A. 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B. 城市设施普遍完善C. 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D. 工业文明受到抵制解析:由常识可知,自来水本无毒,但在近代的上海初引进时却让人认为有毒,可见工业文明受到抵制。故选D。答案:D2. xx德州高三质检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析:注意时间“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三项都是民国建立后。答案:B3. xx河北衡水模拟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 ()A. 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 国家贫穷落后C. “左”倾思想盛行 D. 当时的世界时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由题干的“20世纪60年代末”和“军装”和“干部服”盛行,依据所学知识:60年代由于受政治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答案:C4. xx湖南岳阳模拟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 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B. 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 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D. 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它的出版意图是要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和所学史实可知,外国书刊创办目的是为了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答案:B5. xx广东第十校联考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 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 近代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 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说明近代化遭到下层民众的反对;“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说明外国资本的侵略是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答案:D6. xx保定摸底海上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B. 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C. 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D. 近代我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城市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答案:A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 xx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据徐柯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 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B. 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C. 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D. 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解析:辛亥革命后政府严令剪辫,但是“保辫会”、“复古会”依然存在,说明社会革命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D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由“政府严令剪辫”看出A项过于绝对,排除。答案:D8. xx湖北咸宁四校联考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A. B. C. D. 解析:本题可以逆向思维解答,从选项入手,把握特征,中“民国初年”显然是与题干不一致的,B项正确。答案:B9. xx辽师大附中模考长期在上海生活的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一口气列举了西方输入的食物、用物、玩好等57种,指出这些洋货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这突出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是()A. 奢侈享乐已日渐成风B. 传统伦理道德已荡然无存C. 洋货流行已日渐成风D. 传统生活方式已荡然无存解析:由“洋货”“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可知当时洋货流行已日渐成风。故选C。答案:C10. xx北京西城期中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A.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B. 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C. 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D. 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的共性及变化的趋势,即近代化,D项正确;A项“放松”说法无从体现,也与史实不符;B项“开始重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从时间信息来看,此时洋务运动已破产,C项排除。答案:D11. xx湖南师大附中模拟20世纪初年,中国官办报纸一时称盛,而民办报纸更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计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日本东京和上海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A. 中国新闻媒体获得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B. 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性巨变C. 留学教育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D. 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解析:A项的“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B项中“根本性巨变”不符合史实,D项材料无法体现。20世纪初中国掀起留日学习的高潮,而这些报纸与杂志大量在上海与东京出现,正好印证当时中国留日的主要出发地与留学的主要聚集地所在,故答案选C。答案:C12. xx江西吉安段考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xx年)中不能得出的认识是()1985年1990年1995年xx年xx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762233216429316823381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05691572383513526483585007互联网用户(户)723130145189021717A. 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媒介B. 电台广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普及C. 电视节目制作内容越来越丰富D. 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解析:材料反映出互联网及其他的媒体都呈发展之势,故不能说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故选D。答案:D13. (26分)xx安徽皖西高三联考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曰:“(歙县)弥望皆瓦屋草房绝少,屋多建楼,大家厅事极宏敞,梁用松,柱用杉柏与银杏,皆本邑产。墙用砖,铺地以石,或用砖及木板,一门颜雕刻,费辄数十百金。但天井小,少窗,光线黑暗,此其所短。溪山清丽,居此者如置身画图中,故人人有不忍轻去其乡之意。” 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最具代表性的棠樾牌坊群,从两头到中间都按忠、孝、节、义排列,以“义”为中心。材料二民国歙县志云:“屋庐之制,因居山国,木植价廉,取材宏大,坚固耐久”当地居民“处之以学,行之以商”。明五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商人致富后,即返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材料三陶甓公牍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近的徽派建筑风格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劵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绩溪上庄制墨名家“胡开文”家族,就遗留有西洋式的门楼。(1)根据材料一,总结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成因。(12分)(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近代徽派建筑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3)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徽派建筑风格变化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成因。第(1)问,主要抓住材料、装饰、伦理、式样等方面概括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成因”主要抓住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劵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遗留有西洋式的门楼”分析近代徽派建筑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先前建筑的缺点、对外开放,吸纳中西建筑长处三方面分析原因。第(3)问,注意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和不断创新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以砖、木、石为材料,重装饰;文化气息、伦理色彩浓厚;与山水相映,诗情画意,天然和谐;但天井和窗较小,光线昏暗。成因:徽州地处山区,土地偏狭;盛产木、石等原料;徽商资金雄厚,热衷于建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宗族传统、程朱理学的影响;商业交往的需要;攀比心理等。(2)变化:与前代相比,晚清以来的徽派建筑门窗高大,光线较好;体现中西合璧(或融入西方文化元素等)。原因:旧式建筑光线昏暗;吸纳其他建筑优点;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等。(3)认识:徽派建筑的前后变化是时代和社会生活变迁的结果和反映;文化在传承和吸纳中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和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14. (26分)xx湖南邵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申报大事年表1872年英商安纳斯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1909年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创办自由谈等副刊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1919年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1928年销路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申报言论又趋保守1937年申报正式形成股份公司。不久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1949年停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材料二一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史量才先生(18801934)。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其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业务蒸蒸日上,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史量才先生能够创造申报“黄金时代”的原因。(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申报的历史影响。(14分)解析:第(1)问,原因从报刊出现到1934年前中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中华民国成立,政治民主化进步)、思想(新文化运动,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材料提到的史量才先生自己独立办报宗旨,创新栏目,丰富的办报经验等分析。第(2)问,“影响”从申报对自身影响、对中国报刊业影响、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等角度思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民国成立,政治民主化进步;新文化运动,人们思想解放;有自己独立的办报宗旨或核心思想(“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敢于发表民主自由言论;引进先进设备;敢于创新(增辟新栏门、创副刊);弘扬爱国主义(反对日本侵略);史量才先生办报经验等。(2)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的基本结构;创办了许多新闻形式;其倡导报刊言论自由,为人民说话的思想等对新闻业发展做出榜样;推动近代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为后世研究近代中国历史提供了大量史料:记录了自晚清以来到中华民国曲折复杂、艰难的民族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的近代化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外交、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内容。(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