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6987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物质生活的变化(1)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中国服饰开始发生变化。长袍马褂和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的特有景观。西装的流行,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人们的穿着比较单调。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和连衣裙流行;“文革”时期,绿军装和“干部服”(中山装)盛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单调走向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从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开始出现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餐由沿海进入内地。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票证供应,食物比较简单。改革开放后,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食物品种日益丰富。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饮食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3)建筑: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典型民居,南方则是石库门和里弄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最早在租界开始出现。一些商人和官员建起高级公寓和花园式洋房,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特点:变化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内地和农村几乎没有变化。2社会习俗的变化(1)推动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婚丧礼俗:变化最为明显。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式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3)丧葬礼俗: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一些城市建立殡仪馆和公墓。农村仍实行传统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土葬向火葬改革。(4)其他习俗: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和禁止缠足等法律,当时的“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社交礼仪用握手、鞠躬等取代跪拜礼,称呼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等。辛亥革命后,增添了元旦、国庆等节日。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文明的精神。(二)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更新(1)自行车: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大街小巷。50年代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21世纪以来,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2)城市公交:1906年天津创办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出现较晚,上海是在1924年,北京在是1935年。(3)水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5)铁路:1881年,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到今天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2通讯工具的进步(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2)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3)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4)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4)新中国成立后,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到xx年,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1报刊(1)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通俗性报刊受到民众的欢迎。(4)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都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5)影响: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发挥着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同时,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2广播(1)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开播,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均由外国人开办。(2)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3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电影。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定军山(1905年)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歌女红牡丹(1931年)是第一步有声电影;渔光曲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歌。(3)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4)改革开放后,电影走向一个辉煌时代。4电视(1)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1978年改名为中央电视台。(2)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3)影视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图象,传播了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5互联网(1)发展: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2)特点: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被称为第四媒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交流;人们可以更便捷、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3)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 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实施信息的及时沟通;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更大限度的获取信息;互联网也催生着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对其负面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