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1课时文言语境中的实词意义讲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6501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1课时文言语境中的实词意义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1课时文言语境中的实词意义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1课时文言语境中的实词意义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第1课时文言语境中的实词意义讲义关于“逸马杀犬”的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有这样的记载:“穆(修)、张(景)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唐宋八家丛话中另有一说:“欧公(指欧阳修)在翰林,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不已也。”根据上述记载,关于“逸马杀犬”的事,就有六种写法:有奔马践死一犬。(沈括)马逸,有犬遇蹄而毙。(穆修) 有犬死奔马之下。(张景) 有奔马毙犬于道。(唐宋八家丛话)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毙之。(同院) 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1)“奔”与“逸”比较,哪个用得好些?(2)“践死”“毙”“死”“杀”各含什么意思?(3)如果追究责任,哪种写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答案(1)“逸”比“奔”好:“奔”指跑得急快;“逸”有逃失、纵奔、奔不能止之意,写出了马受惊失控、恣肆狂驰的状态。(2)“践死”写出了死的状态和责任;“毙”“死”都是失去生命的意思;“杀”是使之失去生命,更能表现出犬死的责任在马。(3)(以“犬卧”可看出犬死的责任完全在马)(xx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解析D项“著”应是“记录,登记”。答案D(精彩PPT名师讲解)教你思维联想矫正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答案登记,记载/显扬,显著/写作,撰述/穿/戴重组再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答案挥动,抖动/奋起,振作/整顿/通“赈”,赈济,救济面对,对着/适合,得当/守卫/承担,担当面对,对着/到/从高处往低处看【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出任湖广右参议。宦官视察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皇上召见并任命他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太监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受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才停止。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先做后讲(xx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解析C项,延:延请。答案C【参考译文】詹鼎,字国器,是台州宁海人。他家向来贫贱,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能够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怎么要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没有能和詹鼎谈论的了。他们的老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就成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制住他,就把重要的职位授给方国珍。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置有才能的人为僚属。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扣留了他。詹鼎被抓住后,没有办法,因为这样才替他做事,作了庆元府都事,以廉洁出名。方国珍任平章事的时候,有人违反法律,他便将此事交付给詹鼎处理,詹鼎按法论罪。平章事的妻子受贿,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同意,说:“现在方国珍想要做大事,应该用天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呢?”没答应她的请求。平章事之妻非常恼怒,诬告他,詹鼎被关到牢狱中,半年后才释放。詹鼎又被重新任用,任命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认为詹鼎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军旅事情,多次违反约定。詹鼎就将大家聚集到院子里拉出一个驿丞,斥责他不奉公守法,斩首示众。在庭内的人都吓得大腿发抖,跪着上前请罪,直到跪得无法站起来,詹鼎才罢休。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事禀报,都是跪着说话,不敢抬头看着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竹简案卷堆满跟前,一会儿就处理完。元至正末年,我军(朱元璋的队伍)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万分恐惧,乘船逃到海上去了。皇上大怒,想要派水兵讨伐他。(方国珍)走投无路,詹鼎代方国珍草拟了上表,他的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皇上浏览表后叹道:“谁说方氏手下没有能人啊?凭借这样的人他可以活命了。”就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并且让方国珍做了右丞,詹鼎也被召到京师。当时河南行省郎中一职空缺,吏部请求任命詹鼎担任这一职务。丞相说:“我们一起共事吧,以詹鼎这样的才能,不应该外派的。”待职半年后,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刑部建制还不完备,有司衙门请求再任命其他官吏。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许多人。”他就这样被人称道。詹鼎在刑部,执行法令一向宽大仁厚,没有威名,人们都乐于他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受贿任命军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赃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受贿的事,自己实在不知情。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最终诛杀詹鼎,与他亲近的一百多人也都被处死。命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纲中所举的120个实词,不是个个都考,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当然,高考命题时也不局限于这120个实词。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对实词的考查。思维建模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仔细品味实词所在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从而准确推断出词义。其次: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用熟悉的例句和所推断出的词义作比较。再次:把各个解释放入语境中去梳理文意,联系上下文辨析、确认,因为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作出完全错误的判断。最后:采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推断方法1双音词推断法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推断某个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以将其扩充为双音词,再依据语境取舍。如: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辞言辞、文辞、推辞、辞让、告辞,等等。而又常常利用这一点设置迷局。2词性推断法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3结构推断法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4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它在文中的含义。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陆九龄,字子寿。父贺,以学行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龄其第五子也。幼颖悟端重,十岁丧母,哀毁如成人。稍长,补郡学弟子员。及至兴国,地滨大江,俗俭啬而鲜知学。九龄不以职闲自佚,益严规矩,肃衣冠,如临大众,劝绥引翼,士类兴起。不满岁,以继母忧去。服除,调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兴,坐床上与客语,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至夕,整襟正卧而卒。年四十九。宝庆二年,特赠朝奉郎、直秘阁,赐谥文达。吕祖谦常称之曰:“所志者大,所据者实。有肯綮之阻,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公听并观,却立四顾,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选自宋史)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学行为里人所宗宗:尊崇。B九龄不以职闲自佚 佚:放纵。C服除,调全州教授 服:服从。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弃。解析C项,服,服丧。答案C【参考译文】陆九龄,字子寿。九龄的父亲陆贺,凭借学问品行被乡里人尊崇,生了六个孩子,九龄是他的第五个孩子。陆九龄年幼时聪颖端庄,十岁时母亲去世,九龄像成人一样为母亲哀哭伤悲。年纪大了些,就填补了郡学弟子员的空缺。等到了兴国,兴国地临大江,这里的风俗节俭吝啬,很少有人知道学习的。九龄不因为职位闲淡而自我放松,规矩更严格了,他随时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要面对很多人一样,劝勉安抚百姓引导辅助人们求学,于是士人逐渐增多。不到一年,因为继母去世而离开。服丧期满,调任全州教授。还没上任,就得病了。一天早晨起来,陆九龄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旧把天下的学术人才作为惦记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着就去世了。去世时四十九岁。宝庆二年,皇帝特地赠陆九龄为朝奉郎、直秘阁,赐谥号为文达。吕祖谦经常称赞陆九龄说:“志向远大,脚踏实地。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即使站在万人的表彰面前也于心不安。他听取并且观察,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坦极精粹的境地,不敢放弃。”考场问题聚焦1:忽略活用,导致失误阅卷现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高祖(李渊)击突厥会:适逢。B将诣江都,至长安 诣:到去。C高祖壮其言 壮:豪壮。D太宗寻召入幕府 寻:不久。现场答案采样:答案问题找一找:_追求满分做一做:_答案问题找一找:没有掌握词类活用的知识,C项中的“壮”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豪壮”,意思是“高祖认为这话说得很豪壮”,所以若译为“豪壮”错误。追求满分做一做:C【参考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青少年时代就很有文武才略,常对其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能遇到英明的君主和大好的时机,就一定能建功立业,来取得富贵。”李靖起先在隋朝做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郡丞。适逢唐高祖李渊在塞外攻击突厥,李靖察觉李渊有夺取天下的意图,因而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市)隋炀帝那里去告发李渊,路过长安,因道路不通没有走。李渊攻克长安,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声叫着说:“你既起义兵,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大事,却因为私人恩怨杀壮士呢?”唐高祖认为这话说得很豪壮,唐太宗又坚决请求赦免,高祖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考场问题聚焦2:忽略多义,导致失误阅卷现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节选自明史熊鼎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现场答案采样:答案问题找一找:_追求满分做一做:_答案问题找一找:“延”在古汉语中有五个义项:伸长,延长;扩展,漫延;引导,迎接,引申为“邀请”;招请,接纳;迎击。C项对“延”的解释选用了“邀请”的义项,何况“延”在文言中也不存在“招聘”的意思,再者,联系“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一句,即可推知“延”应为“邀请”。追求满分做一做:C【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矫正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选自后汉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以女妻之妻:嫁。B装送资贿甚盛 盛:多。C更著短布裳 著:穿。D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挽:乘。解析D项,挽:拉。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父奇其清苦 B而吾实贫贱C既奉承君子 D妻乃悉归侍御服饰解析C项,“奉承”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侍奉”的意思。答案C【参考译文】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看重他的清贫刻苦,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着漂亮的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有修养,品德高尚,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及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她)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都称赞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