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63736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解析“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反映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说明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故选B项。A、C、D三项均表述错误。答案B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两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C项。答案A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心”,体现了其封闭性。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原,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B项。D项表述准确,也符合题意。答案D4“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A王阳明B李贽C顾炎武D陆九渊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他”与朱熹生活于同一个时代,故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开创了中国心学”,可以排除王阳明,因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开创者。答案D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解析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心”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故选A项。答案A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解析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答案B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解析本题以李贽思想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分析与理解能力、对明清进步思想的准确理解。A项“彻底”说法错误,其仅是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项并不是李贽的思想,其并没有提政治主张;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答案D8.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李贽认为,李斯建议“焚书”是英雄言论,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势必要求加强思想统一,这是时代的需要,只不过手段残暴了一点罢了。儒生怨不得李斯和秦始皇。也就是说,战国之后,国家要求统一,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服务于政治统一。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A9.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解析材料认为理学如同“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可见材料认为理学空谈误国,但很明显材料没有认识到理学的积极意义,比如励气节、提高社会责任感等。答案C10.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和所学史实说明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答案A11.吕氏春秋贵公中说:“昔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明清之际,黄宗羲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仁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对以上材料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学者多主张实行公有制B反映了古人对大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C小农经济决定了私利思想的产生D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源于战国时代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古代圣王之治,实行先公后私;但到了后世,往往先私后公。因此希望有仁人志士出来,他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要让天下人蒙受利益。这反映了古人对大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故选B。A项以偏概全;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黄宗羲的民主思想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故D项表述不正确。答案B12.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解析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当时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社会危机加剧,清朝统治由盛而衰,清朝学风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经世之学崛起。当时儒学仍处于统治地位,文化专制盛行,科举考试的内容仍为儒家经典,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来没有心,但是在人为的仁爱影响下,天地便有了一颗仁爱之心了。即人可以努力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普通民众,这句的含义是为百姓的安身立命服务。“为往圣继绝学”:这里的“往圣”是指历史上的圣人孔、孟等,因为董仲舒把儒学神学化,久而久之,谶纬迷信盛行,导致儒学的危机,张载等人希望恢复中断了的孔、孟学术传统。“为万世开太平”:指的是要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这是儒家学者一贯坚持的远大抱负。摘自xx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10期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3)材料三反映的思想与材料二有何不同?解析本题围绕宋代理学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应从规范封建伦理道德方面分析;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指出理学家们的追求;第(3)问应从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不同方面分析。答案(1)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社会安定的目的。(2)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3)王守仁是心学的创立者,所谓心学不过是理学的延伸和发展。程朱理学宣扬的是理在心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致良知”,强调道德自律,而程朱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1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中国文化史材料三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新文化运动史料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观点的?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来归纳。第(2)问表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归纳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认识:注意要联系上一问来谈认识,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第(3)问材料一有多种观点。材料二、三只是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根据材料二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守旧”“复古”,可根据材料三来归纳其理由。答案(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得分)(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3)材料二角度:从“维新”“开明”印证。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材料三角度:从“守旧”“复古”印证。理由: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