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悬崖边的树》教学设计 河大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58491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悬崖边的树》教学设计 河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悬崖边的树》教学设计 河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悬崖边的树教学设计 河大版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材分析: 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革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本诗以树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的斗争为线索,表现了乐观豁达的心态。整首诗分为三节,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塑造树的形象。悬崖边的树历尽艰辛,饱受风雨的吹掠,但它坚韧而倔强,艰难的站立,更可贵的是它坚定的信念与追求,给读者以深深的震撼。 教学策略:诵读法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近代诗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诗,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诗人曾卓的一首现代诗悬崖边的树。 学生听介绍 引出本课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投影打出) 生读作者简介和作品写作背景。 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师范读 (投影出示听读要求) 给读不准的字注音。 注意老师范读时句子的节奏。 感知本诗所描绘的内容。 检查听读情况。 生读听读要求 生听读 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 自读研讨 (投影出示思考题) 树植根于大地,除非是连根拔起,否则是不会被风吹走的。然而在诗中,树却被风吹到了悬崖边,而且站在那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印证第一节诗中的哪个词?联系诗的写作背景,你想到了什么? 本诗写树其实是写人,第二节描绘了树的神态、处境,请你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分析树代表了哪一类人? 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可能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 学生自由读 讨论思考题 理解诗歌内容 突破本课难点 小结: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作者经常借某物来喻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能更好地体现文学作品的含蓄美,更有力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学生结合本诗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使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以便今后运用。 指导学生朗读: 齐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注意诗句的节奏。 指导有感情朗读,提醒学生结合作者融入字里行间的感情,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朗读的重音。 指导配乐朗读。 生齐读 三名学生分别有感情朗读 学生配乐朗读 感受诗的气势美 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发展学生语感。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学生自由读、背 提升学生体验、感悟、欣赏作品的能力。 总结。学了这首诗,你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悟。 学生谈感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