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三)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3436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三)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三)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三)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三)岳麓版必修3角度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与阅读能力。材料意思是“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由此可见,作者主张实行仁政。答案C2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解析汉代反季节蔬菜的出现,有人认为是灾异,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B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材料反映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为了适应加强汉武帝中央集权的需要,故答案为D。A材料没有体现;B是孔子的思想,C是宋明理学思想。答案D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关键信息: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A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但不符合题意;C、D项是心学思想主张;依据教材知识,并结合题干对“己”的解释,B项正确。答案B角度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角度命题5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解析从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反映文学世俗化发展特点,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不是儒、释、道思想的作品。D选项西游记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答案D6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书法艺术的理解能力。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宋代书法各具特点,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故选B。答案B角度三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7王守仁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的理解能力。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答案A8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歌主要抨击明朝 ()。A君主专制加强 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C理学的空疏学风 D土地兼并现象解析关键是题目中的“主要抨击”中的“主要”一词。省略号后的一句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到是“括帖上下文,”说的正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答案B专项二失分防范练防范点一对诸子百家思想认识不清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材料主旨人民饥饿,是因为居上位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这段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答案C防范点二不能准确把握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张1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为邦本解析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A项不能体现材料主张,C项是黄宗羲思想,D项与材料不符。答案B防范点三不能准确把握四大发明的影响11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马丁路德的话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防范点四不能辨别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12苏轼对右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解析图片中的画中有诗,诗句可以表达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在涵意,这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再结合苏轼的评语,他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A、B是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C项印象画派产生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正确。答案D专项三大题定分限字练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摘编自荀子材料二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西汉)刘向叙录“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材料四一个成功的自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历经数代人的实验和尝试而达致的成就,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10分,限90字)(2)根据材料二,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10分,限80字)(3)根据材料三、四,简述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10分,限80字)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在后代的发展概况。第(1)问,结合教材相关荀子的思想观点,再抓住材料一中的“人性之恶”、“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隆礼贵义者其国治”、“天行有常”等关键词句。第(2)问,首先明确材料二董仲舒是在推崇荀子,朱熹是在否定荀子。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适应了汉武帝“有所为”的需要,其中荀子的礼法并用的思想适合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因此被推崇。而到了南宋由于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而理学家们又主张性善论,再加上其“天行有常”的观点与程朱理学的天理观相违背,所以遭冷落否定。第(3)问,材料三与材料四在强调通过历史检验,在今天荀子的有些观点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们需要结合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等实际,找到荀子思想中的合理成分。答案(1)主要观点:人性本恶,通过学习而从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群生存的制度;隆礼贵义,礼法并用,君主集权;天自有规律,认识它并运用它,造福社会。主要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2)不同境遇:西汉推崇;南宋冷落。主要原因:西汉吸取秦亡教训;巩固“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荀子思想适合这一需要。南宋复兴孔孟之道的理学兴起和发展,其哲学出发点是人性本善。(3)在社会分化和转型时期,荀子约束人的放任行为,建立秩序的思想对整合并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借鉴意义。荀子强调道德在法律施行和官僚政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有助于当代健全法制建设和改善政府治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限10字)(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限60字)(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6分,限40字)(4)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6分,限40字)解析本题围绕儒学思想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可从材料一中直接提炼;孟子的政治主张结合天下得失的因素即可回答。第(2)问,利用材料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及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这一知识点。第(3)问,爱民的关键要依据材料进行归纳,儒学的地位回答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影响即可。第(4)问,标准要依据材料回答,主张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可用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评价进行整理。答案(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