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4课时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2393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4课时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4课时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4课时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4课时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目标导航1.描述体内细胞的内环境。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3.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4.描述体温调节。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体液:包括_和_,_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即_,包括_、组织液和_等,这三者的关系如图:3稳态(1)概念:在_和_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_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_及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意义:有利于人体对_的适应。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调节方式:_,包括_和_。 二、体温调节1体温(1)概念:人身体内部的_,大约37。(2)常用测量部位:_、_和_。其中_的温度最接近体温。2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理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_和_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_和_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的来源和去向产热器官:主要是_和_。_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_的产热量剧增。物质来源:由_、_、_等的分解代谢产生。散热器官:主要是_。散热方式:_等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_。(3)调节中枢:_。(4)温度感受器:有_感受器和_感受器两类。(5)体温差异:个体间的体温相差一般不会超过_,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约高0.3,且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此外,人在患病、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刚刚进食后,体温也会_。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 B.C. D.2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知识点二体温调节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人体的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中B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处于寒冷环境中,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中肾上腺激素含量增加D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是皮肤立毛肌收缩,降低新陈代谢4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基础落实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4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5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6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含乳酸过多时,会与HCO、HPO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7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和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C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维持血浆pH的稳定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能力提升8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体温来源主要是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9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BCE途径中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完成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C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10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1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B代谢废物完全由过程排出C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至少要经过4层生物膜D所有生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12. 右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_;B_;C_。(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试以图示表示ad四者物质交换概况。_。(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与b之间隔以_,b与d之间隔以_,b与c之间隔以_,b的来源有_,b的去向有_。(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_。具体而言,与_等系统有直接关系。实验拓展1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帮其完成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1)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2)材料用具:略。(3)实验步骤:取两组(各5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_;甲组鼠用手术法_,然后缝合,乙组鼠做相同的手术,但不破坏下丘脑,然后缝合。把甲、乙两组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4)预期结果与结论:若_,则假设成立;若_,则假设不成立。(5)请分析回答: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_。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个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4课时稳态的生理意义及体温调节知识清单一、1.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3.(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环境酸碱度各种化学成分(2)多变的外界环境(3)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二、1.(1)平均温度(2)直肠口腔腋窝直肠2.(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热散热(2)肝脏骨胳肌肝脏骨胳肌糖类脂肪蛋白质皮肤辐射、传导、对流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3)下丘脑(4)温觉冷觉(5)1略微上升对点训练1C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D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3C人体的温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人在炎热环境中,皮肤的立毛肌舒张,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从而散热量增加。4C室外温度低,此时应该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所以体表大部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另外还要通过加强代谢过程增加体内产热量,因此需要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课后作业1A人体内环境主要指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2D“水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其去向为血浆和淋巴。3D人体内的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又叫做内环境。A项中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项中酶的合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C项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不属于内环境范畴;D项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内环境中。4D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比如遗传病。5C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降低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炎热环境中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极端炎热环境中,除了靠神经和体液调节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体温恒定。6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大;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会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进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为Na和Cl。7C图中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长期营养不良,血浆浓度降低,会使C液(组织液)增多;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可以形成H2CO3,作为缓冲物质维持血浆pH的稳定;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8C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与我们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比较接近,所以C项错误。9CB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再经神经支配腺体分泌激素,由激素调节体温,所以此过程中神经和内泌系统都参与了。产热器官有骨骼肌和肝脏,两者都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热量的,人体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冷觉和热觉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10C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从肌肉组织间隙液(组织液)进入人体静脉血液,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细胞周围,进入组织液;也有从肌肉组织间隙液(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经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11A代谢废物的排出是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途径完成的,其中是主要的途径;O2离开红细胞要经过1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经过2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1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6层生物膜;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用通过内环境这一媒介。12C由题图可知,1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为组织液,5为毛细淋巴管,2为红细胞,3为血浆。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是血浆,正常情况下,渗透压均高于4,只有当4渗透压高于3时,才会出现组织水肿;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3的少。13(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3)d、aa、d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液和血浆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14(3)测量甲、乙两组鼠的体温破坏其下丘脑(4)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5)赞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B、DA、C解析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本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是有无下丘脑,在实验前应测量小鼠的体温,以便与手术后作对照,若无下丘脑,体温调节能力发生改变,则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