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二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2081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二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二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二章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点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内容索引,考点四分散系胶体,考能提升探究高考明确考向,课时作业,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分子:分子是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和。,知识梳理,化学变化,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游离态,化合态,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不同单质,物理,化学,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5)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6)由NaH2PO2是正盐知H3PO2是一元酸(),2.(1)能电离出H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的都是碱吗?,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2(OH)2CO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才是碱。,(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不一定,盐也可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NH4Cl。,答案,答案,解题探究,题组一物质组成的判断1.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A.NO、C2H5OH、HNO3、I2B.CaO、N2、HCl、H2OC.NH3、H2S、Si、COD.CO2、SiO2、CH3COOH、H2SO4,答案,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冰水混合物水煤气铝热剂普通玻璃水玻璃有机玻璃漂白粉TNTH2SO4含氧40%的氧化镁花生油福尔马林密封保存的NO2气体CuSO45H2O液氯王水KAl(SO4)212H2O分子式为C5H10的烃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以上物质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一定为混合物的是,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答案,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题组二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正确的组合是A.B.C.D.,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项正确。,答案,解析,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知识梳理,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图解,回答下列问题: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钠的焰色反应碘的升华氯化铵分解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电解食盐水CaCl2的潮解冰的熔化FeCl3的水解石油的裂化、裂解蛋白质的盐析食物的缓慢氧化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无离子参与,有无电子转移,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5)Na2CO3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解题探究,题组一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1.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答案,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答案,解析,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选项C符合题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题组二古典记载的化学物质及应用3.(2017永州质检)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解析,答案,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4.(2016济宁一模)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A.氨水B.硝酸C.明矾水D.卤水,答案,解析,氨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储存于玻璃瓶中、易挥发、有毒的物质。,考点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知识梳理,2.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3.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的结构、类别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的环境有关,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有关物质个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解题探究,1.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B.b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C.SO2、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CH3COOH与Na2S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答案,解析,SO2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能电离出H和HSO,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的原因是H2SO3电离而不是SO2电离,故H2SO3是电解质而SO2是非电解质,A错;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CH3COOH和b填充在一起,故b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错;SO2中的S元素为4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Na2C2O4中的C元素为3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Na2S是盐而不是碱,故CH3COOH与Na2S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错。,2.铜、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已知:.0.1molL1H3PO3溶液的pH1.7;.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关于H3PO3的说法:a.强酸b.弱酸c.二元酸d.三元酸e.氧化性酸f.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A.bdfB.bcfC.adeD.bce,B,答案,解析,由0.1molL1H3PO3溶液的pH1.7,说明亚磷酸部分电离,则亚磷酸是弱酸;由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则说明亚磷酸是二元酸;由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反应中亚磷酸失电子作还原剂,所以亚磷酸有还原性。,写出H3P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解析,H3PO3OH=,H3P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2PO3和H2O;,Na2HPO3为(填“正盐”或“酸式盐”)。,答案,解析,正盐,H3PO3为二元酸,据此判断Na2HPO3为正盐。,(2)碘化亚铜可作催化剂、饲料添加剂等。已知:.铜能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和碘化亚铜;.CuSO4溶液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并产生白色固体;.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氧化亚铜、碘化钠和水。下列关于碘化亚铜的叙述正确的是。a.碘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I,属于盐类b.碘化亚铜稳定且难溶于水c.氧化亚铜是弱酸,比碘化亚铜更难溶d.铜能与氢碘酸反应,说明氢碘酸是强氧化性的酸,答案,解析,ab,氧化亚铜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铜能与氢碘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原因应该是碘化亚铜更难溶,使反应向右进行,d项错误。,碘化亚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解析,2CuI2OH=Cu2O2I,注意碘化亚铜与氧化亚铜都是难溶性的物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保留化学式。,H2O,1.物质的变化是复杂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可能有多种途径。2.变化是可认识的、有规律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在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要特别关注反应条件和环境。,考点四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知识梳理,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大小,胶体,2.三种分散系比较,1nm,1100nm,100nm,能,能,不能,3.胶体及性质(1)常见的胶体: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从分散剂中析出。,光亮的“通路”,沉淀,4.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继续煮沸至液体呈,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饱和溶液,红褐色,Fe(OH)3(胶,体)3HCl,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4)盐卤可用于制豆腐()(5)胶体不一定是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2.回答下列问题。(1)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原因是。(2)向Fe(OH)3胶体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其原因是。,产生红褐色沉淀,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开始加入稀硫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溶解,题组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1.(2016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一模)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雾、豆浆、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D.往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得Fe(OH)3胶体,解题探究,答案,解析,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制备方法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D正确。,2.(2016郑州联考)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答案,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Cl3中的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题组二胶体性质的应用3.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胶体的吸附盐类的水解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应A.B.C.D.,答案,解析,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FeO的还原产物是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因此,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了、的变化过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路B.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C.根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E.0.1molAlCl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铝胶体,生成0.1mol胶体微粒,答案,解析,鸡蛋清溶液是胶体,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故A项正确;胶体微粒可能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就是胶粒带电荷,碰撞时互相排斥,不容易聚沉,故B项错误;根据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C项错误;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是胶体遇电解质使土壤聚沉所致,故D项正确;1个Al(OH)3分子达不到胶体微粒的直径,多个Al(OH)3分子的集合体才构成胶体微粒,故生成胶体微粒小于0.1mol,E项错误。,胶体知识“4”提醒(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考能提升,探究高考明确考向,1.(2016全国卷,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答案,解析,1,2,3,4,5,A项,Al2(SO4)3和小苏打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Al(OH)3、Na2SO4和CO2,可以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正确;B项,FeCl3和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只能说明Cu的还原性比Fe2强,并不能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错误;C项,次氯酸盐可以转化为氧化性更强且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漂白粉可以漂白织物,正确;D项,氢氟酸中的HF可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SiF4气体,所以可用于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正确。,1,2,3,4,5,2.(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答案,解析,1,2,3,4,5,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为化学变化;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为化学变化。,1,2,3,4,5,3.(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答案,解析,1,2,3,4,5,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1,2,3,4,5,4.(2015重庆理综,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解析,1,2,3,4,5,A项,用胆矾炼铜,即由CuSO45H2O生成Cu,铜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即由Fe2O3生成铁,铁元素被还原,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反应;C项,陶瓷是以粘土为原料高温烧结而成,发生化学反应;D项,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物质外形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1,2,3,4,5,5.下列关于胶体性质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理综,9B)(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2014重庆理综,3A)(3)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2014福建理综,8D),1,2,3,4,5,(4)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2013四川理综,2B)(5)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2013安徽理综,9C),1,2,3,4,5,课时作业,1.(2016北京海淀区下学期期中)拉烟飞行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汽化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A项,“彩雾”中包括水蒸气和汽化后的彩色拉烟剂,因此是混合物;B项,“彩雾”是由高温气体中的水蒸气与汽化后的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的,是物理变化;C项,飞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拉烟剂汽化;D项,“彩雾”的形成过程显色是拉烟剂的原因,与焰色反应的原理不同。,1,2,3,4,5,6,7,8,9,10,11,12,13,14,2.(2016辽宁六校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工业上用石灰乳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C.单质硅可用于制半导体、光导纤维等D.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A项正确;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能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硫酸钙(石膏),B项正确;单晶硅可用于制半导体,二氧化硅用于制光导纤维,C项错误;Cl2和NaOH、Ca(OH)2反应分别生成NaClO、Ca(ClO)2,次氯酸盐与CO2、H2O作用生成的HClO能杀菌消毒,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3.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聚沉,如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聚沉除去,A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4.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A.单质:金刚石、白磷B.酸性氧化物:SO3、CO2、NOC.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焦炉气D.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答案,解析,B项,NO不是酸性氧化物。,1,2,3,4,5,6,7,8,9,10,11,12,13,14,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但均无颜色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C项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6.(2016泉州模拟)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B.NaHCO3C.SiO2D.CaCO3,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7.(2016江西丰城中学调研)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A项,青蒿素的提取采用低温萃取,属于物理变化;B项,雾霾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CuSO4与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项,剂钢是一种铁的合金。,1,2,3,4,5,6,7,8,9,10,11,12,13,14,8.(2017洛阳检测)“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是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B.C.D.,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所形成的物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胶体具有介稳性,静置后不会析出黑色沉淀。,1,2,3,4,5,6,7,8,9,10,11,12,13,14,9.右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A.铁粉B.氧化钠C.亚硫酸钠D.生石灰,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铁粉很容易被O2氧化,所以可作脱氧剂。,10.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全部正确B.C.D.,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错误;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错误;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正确;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2016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A项,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项,C60、液氯、HD都是单质,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石蜡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与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12.(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C.汽油、漂白粉、水玻璃、王水均为混合物D.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最外层电子数少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的也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钋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项错误;根据酸电离出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B项错误;食盐水是NaCl溶液,为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3.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1,2,3,4,5,6,7,8,9,10,11,12,13,14,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由分类图知,该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树状分类法,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组,它的电子式为。,解析,答案,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1,2,3,4,5,6,7,8,9,10,11,12,13,14,(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解析,答案,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1,2,3,4,5,6,7,8,9,10,11,12,13,14,(4)组中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解析,答案,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1。,21,1,2,3,4,5,6,7,8,9,10,11,12,13,14,(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g该物质参加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168,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mol电子时,有3mol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g。,(6)组中有一种物质滴入水中后与水剧烈反应,常用于某种盐的脱水以制取无水盐。写出该物质与AlCl36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答案,AlCl36H2O,SO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可以起到脱水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6H2O6SOCl2=AlCl312HCl6SO2。,6SOCl2=AlCl312HCl6SO2,14.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1,2,3,4,5,6,7,8,9,10,11,12,13,14,(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答案,(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