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1664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境分析,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2.如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藻类植物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污水中的Mg2+D.该人工湿地使污水净化,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xx江南十校联考)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地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4.(xx蚌埠模拟)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5.(xx厦门模拟)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xx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11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3个亚种群6.生物质能是将树木、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生物质所蕴藏的能量,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的可再生能源。燃料乙醇、沼气、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等就是生物质能产品。下列关于生物质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生物质能可有效控制“温室效应”B.生物质能是不可再生能源C.发展生物质能有利于发展“绿色经济”D.发展生物质能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7.泥石流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山体疏松。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可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B.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C.为实现快速绿化,保护山体,应由外地引入一些繁殖迅速的新物种D.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8.(xx亳州模拟)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A.A国B.B国C.C国D.D国9.表中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10.(能力挑战题)目前全球大气中的CO2浓度增高,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假如某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其顺序是()水中溶氧量下降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水中溶解氧增加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A.B.C.D.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50分)11.(20分)请回答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是 的结果。(2)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水平的多样性。(3)从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说明,红豆杉具有。(4)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如图所示,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原因是。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上,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生态学家建议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12.(30分)(能力挑战题)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人工池塘水(4号)。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总氧量)和总氮含量。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重量的4份菖莆分别在4个容器中水培养15 d,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莆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1)和总氮含量(单位:mgL-1),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4号在实验中起作用。(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态势。(3)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些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原因是这些物种。(4)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实验自变量:不同pH的酸雨。实验设计思路:a.采用一系列一定浓度梯度(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对照。b.在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如50粒)的小麦种子。c.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d.一段时间(7 d)后,分别统计装置中的 。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写出3种即可)第一种: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 。第二种: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 。第三种: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 。答案解析1.【解析】选A。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习性,有时人类善意的“举动”会破坏它们正常的生长过程。研究者认为,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剩下的栖息地变小了,并且支离破碎,其质量也因污染而下降。因此,为了保护物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2.【解析】选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所具有的能量;芦苇是一个种群,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藻类植物吸收污水中的Mg2+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实现的;人工湿地使污水净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体现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3.【解析】选C。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限度内,环境承载力会增加,但决定其值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无论何时,人口数量都不应超过环境承载力,如图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生态系统要重新协调,达到新的平衡。4.【解析】选A。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引起永冻土融化,进一步会对该区域的公路造成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水中N、P等元素的含量偏高所致;酸雨的形成是由于SO2等气体排放过多所致;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大量排放氟利昂等物质所致。5.【解析】选A。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故B错误;“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3个亚种群间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6.【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1)区别生物质能与常规能源;(2)理解绿色经济的意义。【解析】选B。传统燃料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可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从而降低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生物质能归根结底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成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一把“钥匙”;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如果不转化为可再生能源,通过燃烧或自然分解,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温室效应。7.【解析】选C。泥石流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因此,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可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物种迁入,由于食物、空间资源充足,没有天敌,一定时期内可以快速增长,可能会构成生物入侵,对当地物种造成灾害;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8.【解析】选B。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9.【解析】选B。外来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由表可知:鸟类生存受到的主要威胁是丧失栖息地,而栖息地的丧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哺乳动物生存受到的威胁较多,主要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该表中并未提到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因此不能作为判定是哪种生态系统的依据。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两个关键的知识点:(1)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2)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解析】选C。水体中N、P等植物所需的矿质营养增多,造成浮游植物迅速繁殖,植物光合作用放出O2,使水中溶解氧增加,有利于需氧微生物的繁殖,需氧微生物分解浮游生物的尸体,水中溶解氧由于过度消耗而下降,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继续分解尸体,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水体中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1.【解析】(1)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之所以具有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有关。(2)不同生态环境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反映出生态系统水平的多样性。(3)药用价值为直接价值。(4)图中曲线变动趋势表明维持适宜的单位面积放牧量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品。答案:(1)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2)生态系统(3)直接价值(4)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品 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2.【解析】(1)BOD浓度越高,说明污染程度越大,4号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2)实验中一定要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观察指标的选取要注意易于观察、测量、记录。(3)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要慎重,否则会对当地物种造成破坏。(4)采用一系列一定浓度梯度(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作为对照实验,一段时间(7 d)后,分别统计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若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无影响;若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若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答案:(1)1号对照(2)根数、根长、节长、叶数(写出两项即可)(3)若在当地缺乏天敌和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4)a.清水d.种子萌发率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无影响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方法技巧】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技巧(1)实验顺序和步骤一定要合理,方法要简便易行。(2)如果实验中用到几组器材或需要分几组实验,切记要进行编号,如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人工池塘水进行编号,方便区分。(3)在探究某个生理现象时,变量所能发挥的效果都要考虑周全,如酸雨对萌发率的影响,可能变化不大,可能使萌发率降低,也可能使萌发率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