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663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与居住区隔开有专门官员管理又叫草市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A BC D答案:C2唐德宗曾向长安富商借钱八十余万缗,这些富商开办了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机构,当时叫()A飞钱 B柜坊C票号 D邸店答案:B3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 B隋唐C宋元 D明清答案:D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集镇和夜市兴盛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西汉时期,出现在明清时期,发生在宋朝,故正确的顺序是,选D项。答案:D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获取异域珍宝特产获取最大经济效益A BC D答案:A6我国古代大都市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政治中心的优势B大运河的开通C经济重心的南移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唐都长安,坊市总一百一十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街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邱,四方奇珍,皆所积集。长安志卷八材料二武后(武则天)天授三年四月,神都(洛阳)置西市,寻废。至长安四年十一月,又置。至开元十三年六月,又废。唐会要卷八十六材料三唐代两京及州县“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材料四(宋)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五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去闲处,通晓不绝。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东京梦华录卷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唐代市的特点。(2)唐代对市场的管理,对商业发展有何影响?(3)依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的市有何特点。(4)宋代市场管理政策的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本题组考查唐宋城市商业和政府的市场管理职能,旨在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概括。第(2)问结合唐代对市管理的限制分析其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第(3)问由材料四、材料五相关信息总结宋代的市的特点。第(4)问对商业的放宽限制说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答案:(1)市坊分开。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取决于朝廷的命令。市的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夜市被朝廷禁止。(2)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理,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成长。(3)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夜市不再受到禁止。晓市和庙会集市已经出现。(4)商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素能提升1(改编题)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早市 B村落C草市 D夜市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关键词是“赶集”,C项“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题意。A、D两项一般没有日期限定,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答案:C2(原创题)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A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B瓷器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来源D对外贸易出现专门的官方垄断机构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故选D项。A项是汉朝,B项是唐朝,C项是南宋。答案:D3(改编题)明清时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指的是()A徽商 B闽商C晋商 D鲁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则推新安”指的是徽商,从“江北”“山右”可知是山西,晋商,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和D项题目中没有体现。答案:A4(xx南通三模)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上述变化反映出宋代政府()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摈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说明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征税本身就是间接监管, D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崇尚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答案:A5史记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A长期停滞不前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C一直非常发达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受压制,但仍有发展。答案:B6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明代()A出现了区域性的商帮B长途贩运日益发展C海外贸易趋于繁荣D乡村集市开始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说明明代南北长途贩运贸易日益发展。答案:B7(xx常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问题:(1)比较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提取两项有关西汉至明朝商业城市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解析:本题组以图文形式考查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旨在考查图片信息解读、比较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城市的变化从图一、图二、图三中可以看出城市分布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可以从经济发展因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海外贸易兴盛等)、交通便利因素(京杭大运河的建成等)作答。第(2)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阻碍商品经济和商业城市发展的因素,主要从封建统治者的内外政策分析。答案:(1)变化:分布地区由主要集中于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商业城市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原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朝起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唐、宋、元海外贸易兴盛;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趋势。(2)理解: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实行抑制商业的政策,明清又实行锁国政策,极大地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古代城市难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马噶尔尼使团成员对清朝中国城市的赞美(摘选)对北京的看法:铺石的街道上挤满了人,商店,作坊和顾客之多,处处表现着繁荣兴旺的气象北京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人民表现得生活非常愉快。对苏州的看法:苏州是一个面积非常大,人口非常多的城市,城内的房子大部分建筑和装修得很好,这里的人民大多数穿丝绸衣服,样子显得非常愉快,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片繁荣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