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6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279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6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6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6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二板块 2.8.6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1. 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两序,非体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 B. C. D. 解析用排除法。只是介绍会试录乡试录写序文的格式,不是作者的观点。叙述写序文的变化情况,指出写序文的人借别人的著作得以流传后世。排除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答案C2.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B. 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C. 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D. 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解析杜牧认为为别人写序的人,必是后世宗师。而自己水平有限,离后世宗师的标准很远,所以不能写序。这是杜牧自谦推托之辞,但并不是D项所说一给别人写序就成为后世的宗师。所以D项错。答案D参考译文会试录乡试录,都是主考的官员在书的前面写序,副主考在书的后面写序,这是职责所确定的。凡是书也都如同这样。再比如说开国之初时府、州、县志写成,一定推选那个地方德高望重并且有文化的人给它作序,如果不这样就选择府、州、县那些地方的官员写序。请人作序的人一定找对恰当的作序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自己,实在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做官的人,如果他的文章很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就可以不必谦让给当地的文人;乡里的德高望重的人,如果他的文章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官员就不敢作序了。如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自己作序,不让给官员与乡人了:这样做,也是所说的职责。因此,书的序一般只有一篇。如果另有启发,就可以写成后序,也有的人只记录成书时间,并没有序言。现在却已有两篇序言,还要增加到三篇、四篇甚至更多的。两篇序言,已经不是正常的格式,再没有找对合适的写序人,确实是不应该的。世上有些君子学问不高却喜欢滥发议论。凡是书的内容有所启发,作序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很大的启发,只是记录写书的时间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就在于喜欢给别人作序。唐代杜牧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为文章作序的人,都是后人学习敬仰的楷模。现在我和您同样生活在今世,想为您没有写完的文章作序,本来就是不可以的。”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所谓的序,就是用来叙述作书的主要意图,始于子夏为诗作序。其后刘向把校勘书籍作为自己的职业,每编成一部书就写一篇序,文辞非常优美,典雅不俗。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认为自己不出名,向皇甫谧求写一篇序。从这之后,撰写文章的人大多向他人请托写序来使自己的名声和文章流传,这些人都急切地追求名声,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啊!等到文章流传久了,那些收藏的刻本,有的模糊不可辨,就有人完善并重新刻印,又有人重新为它写序,这时的序应该用来告诉人们重刻的目的。可是,现在的一些作序者,不是胡乱评论过去一些贤人,就是过分地称颂或搬弄是非,多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这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小孤山新修柱峰亭记元虞集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敦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某:我。甃结:砖块建筑。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徙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3. 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登者忘其险焉日就圮毁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必能有为无疑矣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写作者在临川见吴幼清先生,写登临的人忘记了小孤山的险峻,是对李侯的评价。这些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直接关系。故确定答案为D。答案D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 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露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 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解析此题综合考查理解文意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对原文中“至牧羊”理解有误,其意应为“以至于在亭上牧羊”;“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的说法有误,原文意为彭泽的官吏都在场,也为此感到羞愧而被激怒。答案B参考译文延祐五年,我借圣天子的命令,在临川召见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船在彭泽停留。第二天,登上小孤山,望见那小孤山雄伟突出、险峻豪壮,胸中顿生浩然正气,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喜欢它的高明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从前有一座亭子在半山腰上,在那里,完全可以把天下的流水放在自己的脚下,在一个瞬间放眼万里之外,泰然安坐,观赏它们,可以借此过完一整天。石级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栏杆扶手完整牢固,登临的人忘记了小孤山的险峻。这大概是已为元所亡的宋朝江州守臣厉文翁所修建的,距离现在已经六十二年了。而看守亭子的人心不诚,亭子一天天地倒塌毁坏。一步一停地登台阶,还怕倒塌倾覆。亭子太破败了,以至于有人在亭上牧羊,弄得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会儿也不能在那里停留。这时,彭泽的官吏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被激怒,决心要铲除荒秽,把亭子修理好。询问守亭的人,他们回答说:“小孤山不在彭泽县的管辖范围内。”于是大家一起无奈地离开了。第二天,到安庆府拜访,府判李维肃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于是我把这件事告诉他。他说:“这是我的家乡。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一柱,可以吗?我所说的一柱,将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各方一起涌来,也不会摇动它;使它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的强盛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那些力量都将萎靡不振,驯服顺从,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除了小孤山这座山峰,还有哪座山峰能担当得了这些呢!我自己都能想象出要修建的一柱峰亭高峻特立的模样了。你应当替我记载它。”李先生是真定人,在朝廷做官几十年,历任郎官,被称为有资历的老臣,文雅,有才华,以正直有骨气自持,很被迎合世俗风气的人们嫌恶。过了很久,被起用辅佐郡守(任安庆府判),有的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李先生认为不值得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况且这小小的一座亭子,对于一个郡的施政没有大的危害。到郡中不到十日,一了解到他应当做的事,就把这事当作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知,他应当做那些比修亭子重要的事时,一定能毫不迟疑而有所作为。三、xx河北百校联盟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舟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5.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俞通海“沉毅”的一组是()谋渡江,无舟楫因以舟师略太湖退则情见,不如击之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兜鍪尽裂,仅免莫若入江,据敌上流A. B. C. D. 解析写“太祖”。记录他的作战经历。写他的部属奋力作战。答案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俞通海元末投奔太祖。他与父亲俞廷玉等人在巢湖聚集了千艘战船,在太祖正苦于无法渡过长江时前往投奔,太祖非常高兴。B. 俞通海擅长水战,作战勇猛。在胥口与吕珍的战斗中,他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右眼被射中,因此失明,仍坚持击退敌军。C. 俞通海治军严明,对下属有恩德,士兵作战勇猛。在南昌与陈友谅的作战中,正是凭着将士们的拼死作战,俞通海才得以脱险。D. 俞通海深受百姓爱戴和皇帝器重。平定湖州和太仓后,军队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在他去世后,太祖亲往吊唁,哀伤落泪。解析原文为“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敌方不知道俞通海已受重伤,敌军是主动退兵,而不是被击退。答案B参考译文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颍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装备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所困,派遣俞通海从小道走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地说:“这是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其中最好的。他跟从太祖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带领水军夺取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的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人多我们人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他不能继续作战,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俞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陈友谅大举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袭击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助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士兵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开了,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的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带兵突围逃跑,最终战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太祖)赐予他良田金帛。俞通海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他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击桃花坞,被乱箭射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亲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俞通海)第二天死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亲临吊唁哭得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