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 诗歌赏析教学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12364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 诗歌赏析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 诗歌赏析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 诗歌赏析教学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6 诗歌赏析教学案 苏教版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一、复习重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表现手法,语言。二、古体诗分类:1、送别思乡诗。这类诗往往表达离愁别绪: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2、咏史怀古诗。这类诗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3、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4、边塞战争诗。这类诗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5、咏物言志诗。咏物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写物就是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三、解题技巧:(一)读诗途径:(1)了解诗歌的类别;(2)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情境);(3)了解诗歌描绘的形象;(4)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5)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二)答题步骤:1. 对诗歌意象、含义的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2. 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3. 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含义手法(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4. 赏析修辞方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术语)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5. 赏析表达方式的作用: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6. 赏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复习检测】(一)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释:崔雍、崔衮:李商隐的从表兄弟。竹坞: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此指骆氏亭。重城:一道道城关。(1)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2)本诗是怀友诗,为什么结尾要写“枯荷听雨声”?(3分)(二)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黄鹤楼 崔颢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第一首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三)日暮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请用生动地语言描绘日暮诗中第一、第二句的画面,并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杜甫在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四) 出关 清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歌前两句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居庸关的雄伟气势的?(2分)(2)请赏析“马后桃花马前雪”的妙处。(4分)(五)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释钟山:山名。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相对:对着山。7、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分)8、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六)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敷(f)浅原:古地名。碎红:桃花的落瓣。画梁:有彩绘的屋梁。燕子筑巢于梁上,故云。(1)请简要描绘一、二两诗人“见”到的景色。(3分)(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七)湖 上 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说说诗歌第一句中使用“乱”字的好处。(3分)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3分)(八)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颈联的画面。2、赏析尾联中“偶然”的妙处。(九)【甲】使至塞上 王维 【乙】汉江临眺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的颔联所表现的画面。(十)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名句,句中“伴”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答案】一、(1)写出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1分),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引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或: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共3分) (2)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分),突出了思念之情。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1分【答案】二、1、(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前者: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后者:作者面对“汉阳树”“鹦鹉洲”触发个人羁绊异乡的旅怀愁思。【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答案】:三、(1) 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这是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先描绘,后点出景物,说明特点。)(2)杜甫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点出“迟暮”。) 第二首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的情操。【答案】四、(1)(2分)第一句从静态写古老的边地州城(写居庸关亦可)凭山俯海的雄伟气势(1分),第二句从动态写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从侧面表现居庸关的雄伟气势(1分)。【评分要点】本题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即可。共2分。 (2)(4分)马后桃花指关内家乡温馨生活(1分),马前雪指关外苦寒环境(1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突出地表现了出征将士的思乡之情(写留恋之情亦可)(1分)。共4分。【答案】五7、“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8、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答案】六、(1)暮春时节,细雨霏霏,桃花随着雨点,四下乱飞;一半去追逐清清的溪水,仿佛要随那清溪流回桃花源去;一半却力不从心,跌落尘土,被污泥浊水所沾染。(找准景物得1分,抓住特点得1分,描写准确得1分,共3分)(2)既有对落花遭遇的感伤、怜惜,又有对双燕衔花的惊喜、庆幸,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共三点,答到其中任意一点得2分,答到二点得3分)【答案】七(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3分)(2)、【答案】写出了游人对眼前景色无比热爱的愉快心情。 (3分)【答案】八、1、颈联的画面在山中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了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然而一抬头却恰好看见一片闲云由山中缓缓升起,描绘了一幅色调淡雅,意境恬淡闲适的中国山水画1、 赏析“偶然”贯穿全诗,“兴来每独往”,乘兴出游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值林叟”还是偶然,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因而写出了诗人悠闲山水而自得其乐的情趣和天性淡逸且超然物外的风采【答案】九、(1)使至塞上是作者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凉;汉江临眺是作者受朝廷重托去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官员,路经汉江时所作,诗的感情基调是开朗、欢快、积极。(2)远望汉江,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茫茫。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答案】十: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