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12299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落实文言重要实词,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2、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学会客观对待分析事情。学习重点:落实重要字词;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办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纪昀,字 ,清代著名学者, 生性诙谐风趣.任 总纂官.著有 等。2. 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 木杮()湮()没啮()沙 溯() 欤()3. 文学常识填空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 小说,题材以 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分古今图书为 、 、 、 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4.整体感知(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二、合作研讨 1、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2、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3、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迁移拓展1. 课外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进一步了解纪昀其人其文。2. 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四、学后反思谈谈自己的收获 !河中石兽学案答案一、1、 晓岚 四库全书 阅微草堂笔记2、 (p) (zho) (y) (fi) (yn) (ni) (s) (y)3、文言笔记 妖怪鬼狐 经 史 子 集4、(1)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 石兽的事。 (2)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二、1、第一层:交代找石兽的事由,寺僧至沉落河中的地点和下游均没 找到石兽。 第二层:讲学家嘲笑寺僧,认为石头埋在河底深沙中。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 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2、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3、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三、1、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非过誉之辞。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堪称其毕生之真实写照。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力学不倦的结果。他三十岁以前,致力于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2、讲学家一知半解却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河中石兽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重要实词,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2、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培养学生客观对待分析事情的态度。教学重点:落实重要字词;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办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方法:朗诵法 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视频铁齿铜牙纪晓岚导入二、预习展示1字词注音展示 圮(p) 募(m) 棹(zho) 杮(fi) 湮(yn) 啮(ni) 溯(s) 欤(y) 2 作家作品展示 作者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该书是纪晓岚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3 课文内容展示河中石兽 讲述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三、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疑。(词、句解疑)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学生朗读,师生评价)3.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明确:三位,他们分别是寺僧、讲学家与老河兵。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理由,水有冲击力,将随水流而下。讲学家认为石兽在下沉处深埋,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老河兵认为石兽已逆流而上,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四、研读品味1.(1)文中三人谁的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明确:老河兵的方法是正确的。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的作用;而老河兵有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石兽、泥沙与流水的关系,符合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2.组内交流3.班上展示各组派一人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展示,之后讲评。允许听者质疑。(多媒体可展示有关美句以及答案)四、 达标测试1.学生做“当堂达标检测题”,教师监考。2. 学生做完后,组内相互批改, 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案3.各组汇报批改情况,尤其是错得比较多的题。五、总结反思1.学后反思学生谈感受,谈收获,反思不足等。2.教后反思教师总结学习重点,目标达成,学生表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