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改编版(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130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改编版(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改编版(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改编版(一)(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改编版(一)(含解析)(按新课标模式改编)参考试卷:湖北省黄冈中学xx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湖北省黄冈中学xx年5月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湖北省黄冈中学xx年适应性考试(6月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传记选自湖北省黄冈中学xx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宽泛而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孟子曾指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涉及“亲”“民”“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义上的“观”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不仅对“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民”(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物”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民胞物与”“万物一体”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以上主要从天人关系的角度,体现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理解和对待自然方面的价值取向。引申而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从本原的层面看,人类社会中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社会领域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彼此之间应共同存在而非相互排斥。与之相联系,这些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在享有、运用自然资源上应该具有平等的权利:按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原则,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以上权利,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而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以上原则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相反,我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某些阶层、某些集团、某些民族、某些国家在利用、消耗自然资源方面远远超过甚至压倒其他的阶层、集团、民族和国家。这里无疑包含了人类社会中的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如果不加抑制,同样将导致生态的问题:当社会领域的某些成员、集团、民族、国家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时,天人之间的不平衡往往会进一步加剧,正如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将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一样。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可以看到,在天人关系之后,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前面所提及的看法,即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与之相应,解决生态问题也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如前所述,以人观之的“观”既涉及以理性的方式理解世界,也包括从价值的视域看待世界。从逻辑上说,如果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并进而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以人观之”所涉及的以上价值关切对于抑制这种偏向,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选自文汇报2014年12月9日,有删改)1下列对“以人观之”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狭义的理性认知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B涉及狭义的理性认知,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C价值的关切,以天地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但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D孟子指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明理学家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B从人类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有其必然存在的意义。C前一代人对自然的过度占有,必然导致后来世代的生态危机。这就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D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人的角度加以考察与理解,避免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中国哲学对自然等对象价值关切的科学概括,即自然中的“每一个个体”不管是敌是友,都可以互不伤害共生共存。B“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引申而言不仅表现为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原理,而且构成了把握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C不同的个体、阶层、集团、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权利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不能仅仅强化人类部分成员的权利,就否定、排除其他成员的同等权利。D单纯地基于工具层面的理性去理解天人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会引向过强的功利意识,进而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天人关系的失衡。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程)颢举进士,调鄠、上元主簿。鄠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数召见,每退,必曰:“频求对,欲常常见卿。”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庭中人曰:“御史不知上未食乎?”前后进说甚多,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居职八九月,数论时政,最后言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险阻,不足以言智。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于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正使徼幸有小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遂乞去言职,改签书镇宁军判官。曹村埽决,颢谓郡守刘涣曰:“曹村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盍尽遣厢卒见付。”涣以镇印付颢,立走决所,激谕士卒。议者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颢命善泅者度决口,引巨索济众,两岸并进,数日而合。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颢之死,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哀伤焉。(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六)4、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使徼幸有小成 正使:纵使;即使。B尚德之风浸衰 浸:渐渐,逐渐。C盍尽遣厢卒见付 盍:为什么。D泛滥于诸家 泛滥:博览而沉浸其中。5、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程颢的“和粹之气”的一组是(3分)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一日,从容咨访,报正午,始趋出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自安石用事,颢未尝一语及于功利立走决所,激谕士卒。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选取了瘗钱之辨、神宗咨访、中堂议事、曹村埽决等事件,充分表现了程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的形象特点。B程颢回答神宗的提问不知时间的长短,却深得神宗的赞赏;中堂议事不说则已,一说则让王安石愧疚折服。C程颢认为自古以来振兴政治而提出的措施,没有朝廷内外的舆论都说不可以而够有成绩的,何况还排斥忠良之士,阻拦和压制公众舆论。D程颢放弃了科举考试,广泛研究各家学说,但最后还是从儒家的六经中悟通了大道,成为一代硕师名人。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要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言,务以诚意感悟主上。(3分)(2)议者以为势不可塞,徒劳人尔。(3分)(3)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注: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外放杭州时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诗,题写在画上。8.这是一首题画诗,请根据本诗来推想白居易寄赠给张籍的画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象?画中的景象有何特点?(5分)9.此诗的感情既寄寓在景物描写中,又涵咏在尾联之点题中,试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2)瀚海阑干百丈冰,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秋风里的泥瓦匠王往大厦快竣工时,秋风到了。泥瓦匠喜欢秋风。他常常站在脚手架上探着头,迎从西北吹来的秋风,向着西北的天空出神。他的家在这个城市的西北方向。他想象着稻谷、黄豆、山芋和向日葵的模样,想着春天和老婆的约定,恨不得手里的瓦刀变成镰刀。十来天过去了,大楼终于竣工了,可是工友们没领到工钱:建筑公司的老板躲了起来,副手出来解释说,大厦所属单位的资金还没到位。工友们一下子感到了秋风的寒凉。他们找谁都没用,都说老板不出面没办法。一晃几天过去了,秋风好像一天比一天凉。泥瓦匠说:“不行,我等不下去了,我要回去收庄稼。”工友们说:“你头脑有毛病呀,庄稼值几个钱,你这一年工钱怕抵你三季庄稼呢。”泥瓦匠说:“这我知道,可是,我还是想回去收庄稼。”一个年轻的工友怕他真的要回家,说道:“都像你一样走了,谁在在这里要钱呢?谁回去,我们要回的工钱就没他的份!”“对,谁先回去,要回的工钱就没他的份!”其他工友纷纷斜眼看他。可是,这个叫天丰的泥瓦匠还是悄悄走了,趁着大伙睡着时,去了汽车站。临行前留下字条:两天后一定回来。泥瓦匠到了家乡,秋收已经开始了。秋风吹动着他结着砂浆的衣角,他急切地奔向自家的田头。老婆一开始并没问他带回了多少钱,只是心疼他,说他黑了瘦了,给他煮了一只肥大的母鸡。他匆匆吃了几口就说:“饱了饱了,我去磨镰刀,磨好了镰刀,明天一早就去收豆子。我去田头看了,我们家的稻子、豆子都熟了,先收豆子吧。”他蘸着清水,在光滑的石头上磨着月牙形的镰刀。女人一边搓着草绳,一边看着他,更加心疼他了。第二天一早,泥瓦匠和他的女人,拿了雪亮的镰刀,走向了田野。泥瓦匠割得快,女人割得慢。女人割了一会儿说:“他们心咋那么黑呢?盖那么大的房子有钱,咋就不发你们那一点工钱呢?”“可能是真的没钱,盖房的单位欠了工程队的,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就有钱了。”泥瓦匠安慰着他的女人。女人说:“那一收完庄稼,你就去。”“去。收了豆子,再收稻谷,一收完我就去。”说完,弯下腰,拼命地挥动镰刀,豆秆咔咔响成一片。女人说:“你不要这么辛苦,这些活,我能干了,春天时,你没在家,插秧、种豆子,不也是我一个人么?我就怕去迟了,人家拿了钱跑了。”“他们跑不了!”泥瓦匠用镰刀狠狠地砍向一个土坷垃。“你怎么断定人家跑不了?”女人终于忍不住责怪他了。他没办法回答女人这句话。女人割了几把豆子又说:“唉,我就是担心人家拿了钱跑了,你吃了那么多苦不是白吃了?”泥瓦匠停下来,慢慢转过身来,说:“我也担心啊,可是我实在想和你一起收庄稼。”说了这话,泥瓦匠的眼里布满泪水。当晚,泥瓦匠收割到了深夜,月光下的豆子心甘情愿地倒在他的脚下。然后,他又去了稻田。低垂的稻穗在清凉的秋风里轻轻摇摆,他站了好久。“我等不及收割你们了,我要去讨工钱。”他对着稻子说话。泥瓦匠又到了工地。工友们惊诧了一阵后,纷纷来问他秋收的情况。他说:“家里很好,收成也好,可是要钱是大事。”泥瓦匠在他原来的床铺上坐下,整理行李。他打开编织袋,拿出一把刀来,顿时,他愣住了,工友们看到的并不是他做手艺的瓦刀,而是一把月牙形的镰刀。(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5分,两项都对得5分,答对一项得3分,有错项得0分)A天丰在脚手架上迎着秋风的神态表达了身在城市的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丰收的向往,表明他对城市泥瓦匠工作的不满和抵触。B小说中其他泥瓦匠与天丰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被金钱腐蚀了心灵,不想念家里的庄稼,是一群被城市文明异化的农民形象,而天丰并不看重金钱。C天丰的妻子在小说中是天丰的有效烘托,她心疼丈夫的身体,又痛恨城里的开发商利欲熏心,担心丈夫是否能把钱要回来。D小说中写月光下清凉的秋风摇动着低垂的稻穗,表达了主人公天丰对乡村和家乡的眷恋,使小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E小说的语言于平实中带着诗意,散发着乡土的气息,其中的黄豆、山芋、稻谷、豆子似乎都有生命,向读者讲述生活的价值取向。(2)请概括主人公天丰的性格特点。(6分)(3)小说中多次出现“秋风”,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4)天丰又回到城里讨要工钱,结果带去的不是“瓦刀”而是“镰刀”。这样收束全文有何深刻的意味?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利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在美国20年,钱学森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红色中国。”1955年9月17日,经过了长达5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乘坐轮船胜利地驶向东方的祖国。钱学森回到祖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种盼望新中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上书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60年10月中旬,在钱学森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改进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紧张地展开,主攻方向是提高火箭的战术技术性能,使射程、精度、使用性能符合实战要求。改进型运载火箭从方案设计到完成试验飞行仅用了10个月。1966年10月27日凌晨,改进型中程火箭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沙漠深处飞去,准确命中目标并起爆。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我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从此,在世界上确立起我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地位。钱学森教授是一位在科学的追求上永无止境的科学家。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他总结了我国导弹武器和航天器系统的研制经验,提出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军事运筹和社会经济问题,推动了作战模拟技术和社会经济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他荣获了国际技术学界的最高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并由此进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在世界的赞誉面前,他说“成绩归于党,归于集体”。(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钱学森在美国二十年,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优厚的待遇,然而,他毅然决然放弃这些,是因为他心中有一种强烈愿望:祖国要强大。B钱学森是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的得意门生,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参与了美国军方研究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的军事课题。C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D美国军方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是因为钱学森参与美国军方军事机密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当时是美国空军无人航天器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E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二十年,生活和工作都拥有丰厚的待遇,他却放弃这些,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新中国,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文中材料具体分析。(6分)(3)钱学森作为世界级优秀科学家,在科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4)人们都赞誉钱学森是“中国人的骄傲”,钱学森的哪些地方值得中国人骄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文物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_着珍贵而丰富的信息,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文物属不可再生资源,_被毁就不可追回。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_,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_轻率。A承载因为无可厚非有失 B承载一旦无可厚非失之C承传一旦不容置喙失之 D承传因为不容置喙有失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五台山、千岛湖等著名景区被警告后,国家旅游局将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动,重点整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B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建成,为武汉深水港建设和通江达海的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配套资源。C根据湖北人彭高峰寻子故事拍摄的电影失孤近期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武汉话、鄂A牌照汽车、滔滔长江水、巴河铁索桥等湖北元素给人以全新的视听享受。D在解答阅读中的探究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要点不全、脱离文本泛泛而谈等错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不再发生,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微专题训练。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_,并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设备和能量需求,比普通充电器更加省电和智能。据业内专家分析,无线充电技术尚处于初步阶段,其发展路径尽管类似WiFi,但目前仍需要解决无线充电基础设备部署的问题,充电设施、充电器进入普通商户及家庭需要全行业的协调推进。A无线充电因为兼具方便性和安全性,而且具备电满自动关闭功能。B无线充电不仅具备自动关闭功能,而且兼具方便性和安全性。C无线充电不仅兼具方便性和安全性,而且具备自动关闭功能。D方便性和安全性是无线充电的优点,而且具备电满自动关闭功能。16. 日前,一封超短的辞职信刷爆网络,热评如潮。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价它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你如何看?请你针对这封辞职信写一段评论的话。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字。(5分)17.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古村落衰落、消失现象日益加剧。湖北省在建设秀美湖北的同时加强了古村落的保护。请你用简要的文字描述下面一幅宣传画的内容,并拟写一条宣传语。(6分)内容简介:(3分)宣传语:(3分)六、写作(6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为什么去那里,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脚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信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信:“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1.B(A原文是“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而不是“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C原文并没有“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D原文是说只有“后者”,即“爱物”才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2.D(A“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原文中缺少依据;B不是“人类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C“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的结论没依据,过于武断。原文参考: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3.A(A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对“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的概括,参考原文: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里的“前者”指价值关切,“后者”指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选项后半句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解释也不准确)4. C(盍,何不)5. A(只是说跟神宗议事,处理政事果断有才,做学问)6. D(前文有言“颢举进士”,“但”的后面也说得不对)7.(1)大抵是围绕着端正心术、杜塞私欲、访求贤人和培养人才来建言,务求用诚心感悟皇上。(2)有人发表意见认为决口的情况不可能堵住,徒然劳累大家。(3)担心学者厌弃低下浅近的东西而追求高明深远的东西,最终无所成就。8.背景:斜阳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静景:蜃散如破楼,虹残似断桥。动景:江上白浪如花,碧空雁阵如字。(或“描绘了一幅蜃楼残破、彩虹隐约、水雾弥漫、小雨淅沥、夕阳西斜、白浪如花、雁阵整齐的江楼晚眺景象”)(3分)景物鲜奇(清新和谐),色彩绚丽,画面壮阔,极有层次感。(2分)9.感叹景色壮美,含蕴着难捺的欣喜,(3分)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3分)10.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愁云惨淡万里凝 (3)以手抚膺坐长叹11.(1)AB(A项,“他对城市泥瓦匠工作的不满和抵触”在文中缺乏根据,小说中只强调了他思念家乡;B项,“他们被金钱腐蚀了心灵”的评价不当,“天丰并不看重金钱”错误,他对庄稼说“我等不及收割你们了,我要去讨工钱”说明他也在乎金钱)(2)答案:思念家乡,热爱田园生活;关爱妻子,不忍心妻子一人在家操劳;淳朴厚道,不相信老板不给工钱;诚实守信,春天和老婆约定回去收割庄稼,秋天和工友约定两天后回来要工钱,他都做到了。(答对任3点给满分)(3)答案: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寒凉”的秋风营造了萧瑟的意境,以天丰为代表的泥瓦匠这群农民工在城市中付出了劳动,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渲染了他们的困境。作为象征。“从西北吹来的秋风”、“清凉的秋风”等象征着丰收、质朴的乡村生活,表现了天丰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留恋和淳朴真挚的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秋风暗示秋收的到来,故事发生在特定的季节里,一面是秋收,一面是讨薪,两者间的矛盾推动了后文天丰在讨薪时紧急回家秋收,再回到城里等情节。(答对一点给2分)(4)答案:镰刀象征着乡村(生活),瓦刀象征着城市(生活)。无论天丰带去“瓦刀”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表现了他对秋收的极度重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留恋,对城市建筑工生活的厌倦。“镰刀”和“瓦刀”体现了两者间的冲突,体现了作者对在城市中讨生活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的关注,引人深思。(谈结尾的深刻意味,至少答两点,共4分,每点2分)联系现实,可谈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艰难现状,也可谈处理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工业生产)的矛盾问题,还可谈论守信问题等。(提出观点2分,联系现实进行论证2分)12.(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项“经冯卡门推荐”错,D项阻挠主要原因是不愿他回到新中国。E项“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错)(2)他始终眷恋生他养他的祖国。他渴望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盼望新中国强大。(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3)是力学和应用数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提出系统工程理论;中国导弹之父。(前四点各1分,最后一点2分)(4)是他的爱国精神;是他在科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他赢得了国际赞誉;是他谦虚的高尚品格。(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3.B(“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承传”继承并使流传下去。“一旦”表假设关系;“因为”表因果关系。“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无可厚非”: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失之”常与贬义词搭配;“有失”常与中性词和褒义词搭配)14. C(A成分残缺,在“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后加上“的违法行为”;B搭配不当,“丰富”与“交通网络”不搭配,可改为“完善”;D句式杂糅,“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不再发生”可将“避免”“不再”任意删去一个,或改为“为了防止这类问题再次发生”)15. C(A项逻辑混乱;B项不合事理,照应不周,后有“智能”;D项陈述对象不一致)16.这十个字体现的是辞职者能“放下一切说走就走”的自由勇气,是“此地一为别,天高任我飞”的随性快意,是“世界如此美好,人生充满期待”的恣意精彩。(5分。可就辞职理由谈,也可就人文情怀谈,还可就社会责任谈,2分;修辞手法,3分)17. 内容简介:一双有力的大手高高托举起绿树掩隐中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在人们的呵护中炊烟袅袅,祥和静谧(3分)。宣传语示例:守护秀美村落,留存文明记忆。建设灵秀湖北,呵护传统村落。留住古村文明之根,建设精神家园之魂。美丽乡村幸福路,传统村落觅乡愁(3分)。1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