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1.3.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31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 1.3.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1.3.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1.3.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1.3.3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一、选择题1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A2326N90N B090NC2326S2326N D02326N2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海口市 B广州市 C济南市 D银川市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回答34题。3元旦这一天,下列各地中白昼最长的是()A北京 B上海 C厦门 D海口4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A5月1日 B8月1日 C11月1日 D2月1日5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中()A太阳高度角最大,黑夜最长的季节B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C太阳高度角最小,黑夜最短的季节D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67题。6如图,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 Bb Cc Dd7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正值夏季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小值Dd地出现极昼现象为了冬季采光,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据此完成89题。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24452.02H1.7H40281.18H1.2H35211.41H1.1H1.2H26361.86H1.6H1.7H8.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A BC D9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 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 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读下图,完成1011题。10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是()A020N B020SC20N2326N D20S2326S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二、综合题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阴影部分为黑夜)。(1)该图是以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方向,时间是_月_日前后。(2)为_线,其中是_线,为_线。(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北半球的节气是_,北京时间是_时。(4)M点昼长_小时,P点夜长_小时。(5)M、N、P、Q四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是_。13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地。(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单项选择)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日_点。14当前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擅自缩短了楼间距,降低了居室日照标准,关于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建筑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间距理论实际采用24452.17H1.7H40281.17H1.2H35211.41H1.11.2H26362.00H1.61.7H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为南北朝向)(1)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_。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_。(2)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楼房间距应比上海_(宽或窄)些,原因是_。(3)甲、乙两幅照片是在城市某住户客厅拍摄的,时间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其中在冬至日正午拍摄的是_。答案1A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在一年中距太阳直射点最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2A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距南回归线越近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四个城市中,海口最靠近南回归线。3D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在地球上越靠南,白昼越长。四地中,海口位置最靠南,所以其白昼最长。4B厦门市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应为距离二至日最近的一天,所给的四个选项中,B项8月1日距夏至日最近。5D天文四季是按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进行划分的。获得太阳辐射最多时,即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此时应为夏季;与之相反即是冬季。6B图甲的中心极点为南极点,a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12月22日),则b为秋分日(9月23日);图乙的中心极点为北极点,d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6月22日),则c为春分日(3月21日)。7C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a地位于南回归线,为冬季;b地位于赤道,昼夜平分;d地位于北回归线,无极昼极夜现象发生。8D由表中内容可知,冬至日四个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高到低依次是,因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都位于北半球,所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高,故选D项。9B结合第8题的结果和表中数据可知,我国从南向北楼间距应逐步扩大,才能保证楼房有良好的采光条件。10C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从图中可以看出,若EF为赤道,则P点的纬度为70N,该地出现极昼,则表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20N及其以北。11A由图可知,当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0时,即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变大;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12(1)南东南1222(2)晨昏晨昏(3)2326S,45E冬至日17(4)120(5)QMNP解析第(1)、(2)题,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知中心为南极点,晨昏线为,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为晨线,为昏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为极昼可知为12月22日前后,根据自转方向可知P点在N点东南方向。第(3)题,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为只有正午12点时才直射,所以正午12点的经线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据推算可知为45E,即东经45经线地方时为12点,据此可推出北京时间是17点,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第(4)题,M点在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P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处于极昼期,夜长为0小时。第(5)题,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从图中四点位置,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QMNP。13(1)2326S,18012月22日(2)乙(3)D(4)1623414(1)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2)宽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3)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