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31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包括11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5分)1.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C.该反射有多个中间神经元先后兴奋D.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2.(xx安阳模拟)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B.C.D.3.(xx德州模拟)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4.(xx唐山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5.(xx海口模拟)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6.(xx广州联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于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变化B.若于S处给予刺激,则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到B的传导速度大于D到E的传导速度7.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8.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甘氨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9.(xx德化模拟)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10.(xx滨州模拟)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11.(能力挑战题)(xx郑州模拟)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通过检测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二、非选择题(包括3个小题,共45分)12.(16分)(xx宝鸡模拟)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神经元的形成的。(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原因是_。13.(11分)(xx银川模拟)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病人的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3)乙酰胆碱与位于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的抗体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_。14.(18分)(xx福建高考)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00.181.5622.70.050.291.3723.110.571.0826.9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通过该指标可知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答案解析1.【解析】选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起跑动作不是与生俱来的;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程度无关;起跑反射涉及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方法技巧】反射类型的判断方法(1)判断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2)分析过程: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经训练获得的后天性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如小脑、脑干、脊髓等),是由遗传得来的、固有的反射。2.【解析】选A。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神经中枢之前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完好,而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受到损伤。【易错提醒】解答本题时容易忽视题干中的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损伤,错选D。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一定要看清破坏部位。3.【解析】选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发生“电-化-电”的转变,突触小泡的释放会发生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加固训练】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方向不能是()A.B.C.D.【解析】选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也可以是;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不能是。4.【解析】选C。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突触处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传到突触后膜,可以根据突触小泡位置进行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5.【解析】选D。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只有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延伸探究】A项中该同学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缩手?提示:先缩手。通过感受器把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所经过的突触比缩手反射多,由于突触有时间延搁,故而先缩手。6.【解析】选C。根据AB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可判断出兴奋由A传向E,因此在S处给予刺激,在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膜外的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由A传导到E需要经过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由A到B和由D到E都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两点:(1)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兴奋部位在膜外传导相当于负电荷的移动。(2)指针的偏转次数取决于两测量点接触到负电荷的次数及时间。【解析】选D。刺激a、b两点中央偏左侧,a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b点还处于静息电位,即b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表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至a点右侧,但未到b点时,a、b点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当兴奋传至b点时,a点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点右侧时,a、b两点都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在a、b两点中央刺激,a、b两点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即膜外同时为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a、b两点兴奋后,又同时恢复为静息电位,即膜外同时变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8.【解析】选D。脊髓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仍有离子进出细胞,但此时离子的移动对膜电位的维持并不产生影响。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对突触后膜产生刺激,导致Cl-内流,进而使内负外正的膜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故膜外电位不能由正变负;若某种毒素阻止甘氨酸的释放,则突触后膜不能受到正常的抑制作用而表现为持续兴奋,即肌肉痉挛。【易错提醒】虽然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很多,有些还是氨基酸,但其运输的方式都属于胞吐,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神经递质,以达到传递兴奋的目的,在分析时不要只关注氨基酸,否则易误选B。9.【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审题:有机磷的作用是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蝎毒的作用是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2)神经递质不分解,突触后神经元会产生持续兴奋或者抑制。【解析】选A。使用有机磷后,在a点给予刺激后会传递兴奋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在b处释放神经递质造成c的持续兴奋或抑制;使用蝎毒后给予刺激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因此b、c没有反应。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下两点:(1)感觉是刺激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而肌肉收缩是低级中枢的作用。(2)分析图中突触结构,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解析】选A。肌肉的运动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完成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和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向;感觉的产生是兴奋由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11.【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当刺激点处于中点时,兴奋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不偏转,A项错误。刺激b点,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的影响),B项错误。b、c两点间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项正确。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所以电表不偏转,也说明兴奋在突触(神经肌肉的接头)处是单向传导的,D项错误。12.【解析】(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树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2)a处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位点,若给以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a处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传导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d,所以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1)感觉(或传入)树突末梢(2)由正变负(3)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4)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否d处为突触,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3.【解析】(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细胞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处为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2)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会相应减少,兴奋的传递速率也会减慢。(3)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一旦与受体结合后即被分解,其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抗A的抗体与A特异性结合,可减少A的沉积。答案:(1)负电信号化学信号(2)减少减慢(3)突触后膜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抗A的抗体与A特异性结合,减少A的沉积1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点:(1)结合题干及表格数据,提取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因变量的判定指标。(2)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作用途径:突触前膜释放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受体接收发挥作用酶解。【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大脑记忆等相关知识及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1)分析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醋酸铅浓度最高的第组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神经递质ACh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膜电位的改变,神经递质ACh发挥作用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水解后生成的胆碱的量能通过显色反应颜色深浅确定,因此本实验就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的生成量来计算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3)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脑组织铅的含量越高,AChE活性越低,ACh水解速度越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越弱。(4)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通过重复训练以强化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系。答案:(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4)重复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