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125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江渚(zh)凤阙(qu) 绮筵(yn)扁舟(pin)B碣石(ji) 渌水(l) 草腓(fi) 訇然(hn)C金樽(zn) 危樯(qin) 旧醅(pi) 恣欢谑(z)D耶娘(y) 酩酊(mn) 砧声(zhn) 韶光(sh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3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4分) 旧式教育是什么?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4.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说明:棒子即玉米,色黄。画面内容:_ 寓意:_ _ _ 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3分)( )以一布衣终于家 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因不复仕进 出谷万斛以粜 厚遗以遣之 为之罢市三日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三、诗歌鉴赏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河湟旧卒 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1)最后一句中“独”字颇耐人寻味。联系诗句,试用自己的话分析“独”字可能有哪些含义。答:_(2)“独吹边曲向残阳”与前三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结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四、名句默写(8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夜色下的玫瑰 女人家有个不大的院落。院落里盛开着娇艳的玫瑰花。她的丈夫为救一个落水儿童,永远地离开了她。她本是一挡车女工,现在,厂里说垮就垮了。 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针头线脑儿,哪儿都离不了钱。女人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她还有个上小学的儿子,正是长个头的时候,菜也好,汤也好,女人总想做的可口些。世上的好事只能想,做起来可就不那么顺手了。 有热心肠的邻居给女人介绍了个丧偶的男人。好说歹说女人总算是跟人家见了面。人还说得过去,会一手好油漆手艺。 男人说话也直来直去:我没啥呼风唤雨的大能耐,但我会把你和儿子当作我的亲人。不会再让你为吃喝花钱的小事劳心就是了。 花钱也是小事?女人想,有手艺的人说话就是跟没手艺的人说话不一样。 回来后,邻居问女人到底是啥意思,说出来,好给人家回个话儿。 女人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女人其实早就早想好了,能有个人来帮衬着把儿子养大,还能陪她说说话,这比什么都好。女人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这件事透给了儿子。当时,儿子正在吃饭,一听这话,小脸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 儿子问:那我要叫这个人爸? 你不想叫,就叫他叔叔好了。 他算哪路英雄,要到咱家来管着我?我不喜欢陌生人来咱家指手画脚。 儿子摔了筷子,眼泪婆娑地拎着书包上学去了。 女人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出了门。那是件很好看的丝织披肩,是那个男人让邻居转送给她的。女人敲开邻居家的房门,把那件艳丽华贵的披肩塞到了那位热心的大姐手里。女人没说儿子不原意。女人说:我想等几年再说。邻居家的大姐问:等到人老珠黄吗?女人垂了头。再抬起头时,眼里就有了雾一样的东西。女人仍去做钟点工。做一天就给一天钱;不做,就没有一分钱。有时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找她做钟点工,有时十天半月也没有人找她。女人就这样靠断断续续做钟点工的钱来打发紧紧巴巴的日子。 那件披肩又被邻居家的大姐送了回来。大姐说:你看看,你看看,多知疼知热的一个男人。人家回了话儿说不成也没啥,留下做个念想吧。 女人闲下来时,就会从衣柜里拿出披肩看呀看。女人一次也没有舍得披在身上。女人每次端详完披肩时,样子都是痴痴的。那段时间,老师传过话来,说儿子最近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现在初中生早恋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事情。女人跟往常一样做给儿子吃,洗给儿子穿。儿子也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该上学上学,该做作业做作业。到了夜深人静的晚上,儿子神神秘秘在写什么。女人一走近儿子跟前,儿子就又捂着又盖着不让母亲看。女人只好说些弦外有音的话给儿子听,无非是劝儿子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儿子倒也懂事。母亲说什么,他就点头应承下什么。可等母亲转向离去了,他就又神神秘秘地写个没完没了。 老师第二次来找女人时,说有同学反映常给邻班的一个女同学写求爱信。而且两人来往密切,躲在走廊里说个不停。 女人是个做事沉得住气的人,可这次真有点儿坐不住了。她牢牢地记下了那个女同学的名字。她不想先找儿子来谈这件事,她想只有先和那个女学生多接触几次,才能再来做儿子的工作,男女之事,妇人多多少少是懂的。 女人更不想把这事在学校里闹得沸沸扬扬。她等女学生下午放学后,约女学生到学校外的公园里坐坐。可是女人在横穿马路时,因心里装着事儿,心思就不那么专注,竟被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撞倒在地。倒下了,就再没起来。那天,儿子去参加一个数学比赛,回家时,天就快黑了,家里空荡荡的,母亲不在家,儿子以为母亲是去做钟点工,一边写作业,一边静静地等母亲回来。等呀等,一等不来,二等不来。 他和那个邻班的女同学说好的,今晚邻班的女同学要来看那条披肩。 儿子把母亲在家常看披肩的事,还有母亲每次看完披肩失魂落魄的样子,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他要先把这些写出来,感动这位女同学,然后求女同学帮忙,告诉她那位油漆手艺的父亲,他的一条披肩,一直被一个女人完好地保存着。儿子希望女同学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结百年之好。每当儿子看到母亲生病时孤苦伶仃的样子,就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阻挡母亲嫁人。 儿子一个人坐在院落里。 夜风把院落里的玫瑰花轻轻地摇落,袅袅娜娜飞到儿子手里那条披肩上。一片,又一片。11.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玫瑰,这里的玫瑰花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2.这篇小说运用了误会法,请分析情节上构成误会的过程。(4分) 13.这篇小说很善于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来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试举例分析。(6分) 14.说说你对小说中母亲最终没有改嫁这件事有什么看法。(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媒 体 与 学 术学术被认为是象牙之塔,媒体则是面向大众的。近些年,媒体与学术出现了互相渗透的情形。一方面,大学教授纷纷走上媒体,设席开坛,担当评委,评点时事。另一方面,媒体不断干预学术,既揭露腐败,抨击造假,又胡编学术,乱造大师。对此,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有道理。其实,学术与媒体互相渗透,其得失在于人,在于媒体人有无学术根基或是学者对媒体有无驾驭能力。我国自有报刊始,学者与媒体就互相交融。报纸副刊,是学术与媒体沟通的最好渠道。许多知名副刊,主其事者和作者,多为大学教授,学术根底厚实。学术与媒体合二为一,尤其是学者与媒体人合二为一,提高了媒体的文化品位,学术也转变为社会生活的思想资源。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报纸副刊纷纷萎缩,文化版转型为娱乐。这让传统媒体的学术见识大为减弱,也令学术与社会渐离渐远。直到近些年,电视等媒体相继开设大讲堂,将学者引入新型传播方式,化学术叙述为大众话题,重新构筑学术与媒体的桥梁。不过,这与传统媒体和学术的结合,不是一回事。从前的学者多是通才,学术是他们的根基,报刊是他们的心声,社会是他们启蒙的对象。可以说,主动发言是他们的特征。今天,学者被媒体看好的前提是专业,讲什么以观众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带有很大的被动性。文笔是过去学者介入媒体的基础,在学术底气的映照下,优美晓畅的文字带给读者思想和情趣。现在的学者进入电视和广播,需要的是讲解故事的能力、编排故事的技巧,“三分钟一个亮点,五分钟一个高潮”。阅读、思索是今天的弱项,盯住屏幕接受才是主流,而屏幕最容易传播的是现成的结论、引人入胜的情节、拍案惊奇的形象、且听下回分解的期待。时代不同,媒体人、学者、受众不同,媒体与学术互相渗透的结果自然也不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换作故事,启蒙改为娱乐。现在人们需要的是消遣,所以,学术必须具备大众文化市场需求的基本要素才可以进入媒体。丧失学术独立,这就是准入证。而许多媒体用“眼球效应”替代社会效应,学术价值从属于新闻价值,这是通行证。今天,在电视里讲故事不能不说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但我也奇怪,过去的学问大家,大多地方口音浓重,却四处设帐授徒,桃李满天下。是不是那时的人们更尊崇思想与文化,而现在一切都系于表演,别的只是一种装饰?媒体与学术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请概括出来。(6分) 媒体与学术结合,在今天体现出哪些特点?(6分) 媒体与学术结合,可能具备哪些积极意义?(6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铸就了一个个大写的“人”,赢得了成千上万人的敬重。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美德,让我们看到了满目光明。可是,也有些“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不幸、失落、怜悯,甚至是丑陋、痛苦和悲哀。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请以“小人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语文试卷答案纸 选择题(15分) 125673.(4分) 4.(5分)画面内容: 寓意: 8.(10分)(1)(3分) (2)(4分) (3)(3分) 9.(1)(5分) (2)(5分) 10、(8分)(1) (2) (3) (4) (5) (6)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1(4分) 12.(4分) 13. (6分) 14.(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15. 16. 17. 5.(3分)B(反,通“返”,回到。)9、(1)答案:“汉军零落尽”,失去战友的孤独;“头白返故乡”,家人不在、乡人不识的孤独。(可以不举诗句)(2)答案:最后一句是描写,前面三句是叙述。描绘一幅孤独的画面,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10(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3)(3)海上生明月 (4)空令岁月易蹉跎 (5)欲为圣明除弊事(6)犹音者书滞一乡(8分。每空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