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1046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鉴赏: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i)吟啸(xio)衰落(shui) 怀瑾握瑜(y)B华发(hu) 涤纶(ln)谪居(zh) 羽扇纶巾(gun)C间隔(jin) 蓑衣(su)应和(h) 狼狈为奸(bi)D萧瑟(s) 刹那(ch)书卷(jun) 料峭春风(qio)解析:B项,华hu。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故国神游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道芷阳间行C人生如梦 技不如人D竹杖芒鞋轻胜马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以前的”;B项,动词,说/动词,取道;C项,动词,像一样/动词,比得上;D项,动词,胜过/形容词,风景优美的。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放荡不羁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D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解析:A项,风流:风采特异,业绩突出。答案:A4下列各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词人自感苍老,同年方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恰成对照。B“羽扇纶巾”,“羽扇”代指诸葛亮,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C“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D“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解析:B项,“羽扇”指的是周瑜。答案:B5对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ABC D解析:总起句,“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领起句。答案:A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A背篓/背井离乡着迷/不着边际卡壳/拦路设卡B肥胖/心宽体胖 鲜见/屡见不鲜 蛮横/飞来横祸C饿殍/人浮于事 针灸/脍炙人口 怆然/沧海桑田D沏茶/雕栏玉砌 提防/醍醐灌顶 诧异/姹紫嫣红解析:A项,bi,zho/zhu,qi;B项,png/pn,xin/xin,hng;C项,pio/f,ji/zh, chung/cng;D项,q/q,d/t,ch。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年轻人对流行歌曲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_多了。(2)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土地财政”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_。(3)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A淡泊质疑不止B淡薄置疑不止C淡薄质疑不只D淡泊置疑不只解析:(1)淡泊:不追求名利。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2)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常用于否定句中。(3)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不只:表递进,不单,不仅。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电影同桌的你中,导演将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现实的无奈与苍凉写成了一则青春物语,不止让观众陷入对青春的回忆,还掀起了向青春致敬的风潮。B“世上只有妈妈好”,一句童谣带出家庭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父亲缺席,孩子和父亲相处的时间过少。其实,教育子女也是父亲不可推托的责任。C歌德作浮士德历时六十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文化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解析:A项,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和范围。应改为“不只”;B项,推托:借故拒绝;应改为“推脱”;D项,不合语境: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不能说“讲得栩栩如生”。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xx巴西世界杯小组赛B组,卫冕冠军西班牙02不敌智利,连败后提前出局,他们连续蝉联冠军的梦想就此破灭,球迷伤心不已。B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中国来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更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C读完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读者就会被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D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评判健康的标准。现在,许多都市人正面临着睡眠危机的影响。解析:A项,语意重复,去掉“连续”。C项,成分残缺,应在“使”之前加“文章”。D项,搭配不当,应去掉“的影响”。答案:B5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BCD解析:是中心句,引领下文,可排除A、B两项;讲保持打击的原因,故在前,可排除D项。答案:C二、阅读鉴赏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简要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的艺术表现力。答:_(2)这首词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答:_答案:(1)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2)这首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豪举,共同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答:_(2)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答:_答案:(1)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2)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_(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答:_答案:(1)(示例一)“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示例二)“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示例一)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示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三、语言运用9请从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_;_。答案:(示例)苏轼,一个天真的顽童,消解了浊世带来的痛苦,找到了人生的诗意,掬起了心中的明月(仰望着清空中的明月)巴金,一个真诚的赤子,舍弃了大方之家的荣誉,找回了隐没的良心,彰显了人性的光辉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报道,我国每年因餐饮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xx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如此庞大的“舌尖上的浪费”,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答:_答案:(示例)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反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用古诗)“光盘”光荣,“剩宴”可耻。(对比、谐音)11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考官说:“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来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言外之意:_。应对:_。答案: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示例一)应付:(希望留下):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示例二)应付:(巧化尴尬):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苏东坡传逮捕与审判(节选)林语堂苏东坡,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去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幸而安然无事。可是在他吐到第一百次时,他就被人抓住了,在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三月,他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在他到任谢恩奏章上,他说了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儿过分的话。只要他单歌咏人民的疾苦贫穷、捐税、征兵,那派小人还能装聋作哑,置之不顾。现在他直接指明那些小人,其中有在王安石势力下蹿升起来的李定和舒禀。朝政是在无以名之的第三流人才的掌握中,这类人是唯利是图随风转舵,既无所谓东,也无所谓西。苏东坡过去曾不断给皇帝上表,每次皇帝看了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赞美苏东坡。现在我们想起来,这些小人以前曾经阻挡苏东坡进京城。万一苏东坡蒙召当权,可就真有危险,因为新政的领导人物那时不是已经失势,便是已然退隐。苏东坡到任谢恩表只是例行公事,譬如略叙为臣者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以此美缺相赐。但是苏东坡说:“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随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新进”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在过去为新政的朋党之争里,这一名词是固定代表那种含意的。李定和舒禀心想苏东坡为什么会自信能逃得出他们的手心呢?并且他说在他那个年纪,他担任地方官是因为他不可能再惹是生非。他是不是暗示那些在朝为官的必然会惹是生非呢?古之文人学者,因为没有民权的保障,在措词造句上,便发明出一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表现法,而阅读的学者也养成一种习惯,乐于寻求含义于字里行间之中。在中国古代,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报纸。苏东坡所写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在神宗熙宁元丰二年(一七九)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数日之后,舒禀,当时尚在御史台,找了几首苏东坡的诗,内容关于农人青苗贷款,农人三个月无盐吃,还有燕子与蝙蝠争论的寓言。他说写的那种诗,显示苏东坡不但考虑欠周,也是不忠于君。舒禀随同弹劾表章,附呈上苏东坡印出的诗集。李定,现今升为御史中丞,也随后跟上一表,陈述有四个理由,苏东坡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一共有四份弹劾苏东坡的表章。这件案子交予了御史台。李定,当年因隐瞒父丧,司马光骂他是禽兽不如,现在担任检察官。他挑选了一个极其能干的官吏派到湖州去,免去苏东坡的官职,再押解入京受审。御史请求,一路之上苏东坡必须关入监狱过夜,皇帝不许。神宗皇帝从无意杀害苏东坡,不过这个案子既然依法控告,他也愿予以充分调查一番。苏东坡的一个好友王洗,是他印了苏东坡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子由送信,子由立刻派人去告诉苏东坡。这可以说是使者之间的大竞赛。朝廷使者偕同他的儿子和两个御史台的兵丁火速出发。但是他儿子在靖江忽然生病,于是耽误半天的行程,结果苏子由派的使者先到。这个消息到达时,苏东坡是何等心情,我们必须要知道。他到达湖州不久,也很喜欢这个新职位。他常和长子去山林间漫游,同游的还有子由的女婿、女婿的弟弟。在苏东坡记游飞英寺的诗里,他说自己“莫作使君看,夕以中已非”。根据孔平仲的记载孔平仲是苏东坡的朋友,他是听湖州祖通判卿说,苏东坡遭逮捕时,那位通判正好在场苏东坡已经先得到子由给他的消息。他可不知道控告的罪名之轻重。使臣一到,苏东坡就正式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职务。官差到时,正式身穿官袍,足登高靴,站在庭院中,手执箱板,御史台的两个士兵分立两旁,身穿白衣,头缠黑巾,眼睛里凶光闪动。太守官衔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何事发生。苏东坡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法接他。东坡与通判商量应当怎样出来,因为苏东坡心想自己既然被控,就不应当穿着官衣出来。祖通判认为他还没正式被控,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于是东坡穿上官衣官靴,手执红板,立于庭中,面向官差而立,祖通判与官衙人员则头戴小帽,排立于苏东坡身后。两个士兵手执御史台的公文,紧握一个包裹,似乎其中藏有刀剑。官差面目狰狞,默不作声,气氛紧张万分。苏东坡首先说话。“臣知多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家人一别。”皇差皇甫遵淡然道:“并不如此严重。”这时通判迈一步向前道:“相信必有公文。”皇甫遵问:“他是何人?”通判回禀自己的身份。士兵乃正式递交公文予通判。打开一看,原来只是一份普通公文,免去苏东坡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官差允许苏东坡出发前,归看家人。根据苏东坡在笔记上记载,他到家时,全家正在大哭。苏东坡向他们笑着说出下面一个故事,安慰他们:在宋真宗时代,皇帝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大儒。有人推荐杨朴出来。杨朴实在不愿意,但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皇帝。皇帝问道:“我听说你会作诗?”杨朴回答道:“臣不会。”他想掩饰自己的才学,他是抵死不愿做官的。皇帝又说:“朋友们送你时,赠给你几首诗没有?”杨朴回答道:“没有。只有拙荆作了一首。”皇帝又问:“是什么诗,可以告诉我吗?”于是杨朴把临行时太太作的诗念出来: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苏夫人听见这首诗,不由得破涕为笑。这故事曾记在苏东坡的笔记里,但不知是不是他当时现编的。家中决定由长子迈陪同前往。王适,他一向充任苏家的塾师,现在同他弟弟留在家中,后来才偕同苏东坡全家入京。太守官邸的人全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个个躲躲藏藏。但是老百姓都出来看太守启程。根据县志记载,老百姓都泪下如雨。官差与士兵的态度与办事的要求,都蛮横无理,后来苏东坡在上哲宗皇帝书中,说他们逮捕太守犹如捕盗。官衙中只有王氏兄弟和陈师锡设酒筵钱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