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52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虽是 (甲) ,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 (乙) 之妙。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 (丙) 。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zh)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御览之宝”的大章,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最迂(y)阔的是一些藏书印,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有时候还可于无意中遇到石质特佳的印章,近似旧坑田黄之类。先君嗜金石篆刻,积有铜器铭文、碑石拓片很多,印章亦不少,丧乱中我仅携出数方,除“饱蠹楼藏书印”之外尽属附章。有一块长方形寿山石,刻诗一联“鹭拳沙岸雪,”,不知是谁的句子,也不知何人所镌(jun),我觉得对仗工,意境雅;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我喜欢它文字凸起有棱、圆融秀丽之貌。还有一块白文“春韭秋菘”,我曾盖在一幅画上,后来这幅画被一外国人收购,要我解释这印章文字的意义,我当时很为难,照字面翻译当然容易,说明典故却费周折。南齐的周颙家境清贫,“文惠太子问:菜何味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早韭嫩,晚菘肥,菜蔬之美岂是吃牛排吃汉堡面包的人所能领略? (取材自梁实秋图章,有删改)【注】排奡(o):形容文笔刚劲有力。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篆(zun)刻 副业 B动辄(zh) 谐音C迂(y)阔 胸意 D所镌(jun) 嗣后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雕虫小技 妙笔生花 画蛇添足 B雕虫小技 画龙点睛 大煞风景C举手之劳 妙笔生花 大煞风景 D举手之劳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3在第一段结尾横线处填入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篆刻已不复是谋生苦事,而是文人雅事了B篆刻不但是文人雅事,而且是谋生苦事了C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D篆刻不但是谋生苦事,而且是文人雅事了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日色冷青松 B蝉翼柳塘风C禅房花木深 D梅柳渡江春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B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D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6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2分)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7下列对图章功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使画作更生动 B表明藏书归属C推动字体演变 D展现文人雅趣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苍以天下化平 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C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 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反省。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12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4分)13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从下面4道小题中任选3道)(6分)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 , 。诚既勇兮又以武,魂魄毅兮为鬼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溅溅:流水声。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尊,通“樽”,酒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3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雕不出来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杨振宁教授跟我闲谈时说:“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会逼真,反而会显得小了。熊秉明要为我雕一个像,把我们从几岁开始就在一块儿的感情全雕进去。”他的神气,很是希望这座像能雕成。说这话时,他六十岁左右。受他这几句话的影响,我想起从前在旧金山,见到孙中山的雕像,那像小得出奇。那是当时的华侨为尊崇孙中山才按照标准的尺寸雕成的。雕成这样小,绝不是故意的,只是不知道雕刻其实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如果像科学似的,丝毫不差地按尺寸雕出就不生动了。我又想起在费城的富兰克林的雕像来。那是富兰克林刚到费城的模样,好像是个穷学生夹着一包书,匆匆赶路的打扮。我站在那座铜像面前,为那风神所吸引,不想走。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宿舍后,心里还在兴奋,竟不能自已。念及此,我不禁暗暗叫着:“杨振宁这位专讲精确的大科学家,他的雕刻理论也这么精彩!”后来,我又去拜访杨振宁。劈头一句:“杨先生,熊先生替你雕的像,雕好了吗?”杨教授望着窗外,有些凄然地说:“没有雕出来。”我比他还要期待看到这个雕像,所以就更觉得失望,只好告辞。前几个月看报,杨教授自几岁时就要好的朋友熊秉明逝世了。从报上看到熊秉明的作品,是鲁迅的像,原来是铁雕,把鲁迅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神气雕出了几分,至于“俯首甘为孺子牛”则不大看得出来。也许“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对自己的期许,从他本人的相貌上根本看不出来。我想杨振宁的雕像,熊秉明一定非常努力地雕过,但结果是没有雕出来。怎么把从七八岁到七八十岁七十多年的交情都雕进去?这个目标可能根本不能求之于雕刻。“观古今于须臾”,是东方的辞赋上说的;“刹那即永恒”,是西方诗篇上说的。也许熊秉明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况且即令可致,亦不可求。也许不知操过多少次刀,弯过多少次铁杆,也许人像都已成形了,但自己左看右看,均不满意,就告诉杨教授说:“我雕不出来,也决意不雕了。”其实,岂止雕刻如此,艺术创作皆如此,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贵的也许均不可求。想起了我与杨教授初识的情形。杨、李获得诺贝尔奖前夕,我在宾大正念书,忽闻杨振宁来演讲。我约了同学斯乃德。这个同学是电机系的,还不知道杨。刚在厅内坐下,斯乃德望着讲台上惊讶地说:“啊!这位杨博士可真漂亮呀,为何不到好莱坞走走,一定立时被星探发现。”我以为他开玩笑,但他的确是严肃而诚实的。杨教授确实漂亮,那两道目光如闪烁的星光。斯乃德仍在惋惜:“可惜呀可惜,你看,只是呀他太用功了,背有一点点驼了。”三十多年以后,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展电子系,杨振宁来了。我介绍这位贵宾时说: “诸位同仁,我初次见杨教授时,觉得他像电影明星。二三十年后,现在大家看,他依然像电影明星!现在改行,犹未为晚!”我同学当年说的是实话,我引他的话,也是实话。二二年,台湾出了一本杨振宁传。我打开来看,图片几乎都是杨教授提供的,第五十六页是杨教授小时候的照片,他的父亲在后面题了字:“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下面有著者的说明:吾欲字以伯“怀”。为谨慎起见,我给妻子打了个电话:“杨振宁的字,可能是伯怀吗?”妻子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一定是伯瓌。”她接着又说:“瓌这个字通瑰奇的瑰,多出现在赋里面。比如曹子建的洛神赋有瓌姿艳逸,仪静体闲的句子。从外在看是美丰仪,从内在看自然是异禀了。伯是长子,父亲在端详十二岁长子的相片,愈看愈心动,而欲字以伯瓌,其期许多深啊!”有些像,雕不出来,也许不是坏事;有些传,写不出来,也许也不是坏事。(取材于陈之藩雕不出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标题“雕不出来”,尽管用语通俗,却内涵丰富,既关乎艺术,又关乎人生。B首段提到杨教授对为自己塑像一事的期待,为后文写他的凄然和我的失望铺垫。C熊秉明未能雕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出于他擅长的铁雕的局限。D“观古今于须臾”“刹那即永恒”意在表现作者的审美观和对雕塑家的最高要求。E文中多处引用了人物的对话,给人较强的现场感,令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16根据文意,概括第段“他的雕刻理论”指什么。(3分)17全文来看,作者在第两段记叙“我与杨教授初识的情形”有何作用?(4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8微写作(10分)阅读下面文字,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文化传统同时也最具形象美感的文字之一。目前,汉字书写中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朋友有兴趣了解汉字,请写一段文字向他介绍汉字的特点。要求:内容明确具体,语言简洁。校学生会建议设立本校“汉字书写日”,请写一段文字阐述提交这一建议的原因。要求:理由充分合理,有感召力。很多人在汉字书写中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请写一段文字来抒发自己对汉字的情感。要求:情感健康真挚,富有文采。19.作文(40分)阅读下面文字,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文题一“点赞”一词源于社交网络的一项功能,多用来表达对别人的赞同、喜爱、支持等。xx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的新年贺词中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你在生活、学习、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曾为某人或某事点过赞?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题二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自己的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正确练习,普通人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有人质疑:“既然诀窍这么简单,为什么多数人仍然是普通人?”格拉德威尔回答说:“诀窍虽然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一、(14分)1(2分)B 2(2分)B 3(2分)C 4(2分)B5(2分)D 6(2分)D 7(2分)C二、(20分)8(4分)若其辞至戚 / 去母后 / 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 / 盖位疑则隙生 / 累近则丧大 / 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 / 呜呼 / 远隙以全忠 / 释累以成孝 / 夫岂宪王之志哉评分标准:标“/”处共有9处,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9处得4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9(2分)D(省:察看)10(2分)B(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11(2分)C(人事对应有误)12(4分)修治礼乐。太平安定后,与公卿大臣拟定了南北郊祭祀和冠冕车服等礼乐制度。以礼谏君。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原陵建立县邑的行为。进退有仪。当声望日隆时,上疏请归;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礼遇贤者。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全三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概括,1分;结合具体事实简要说明,1分。13(6分)三、(5 分)14(2分)D(“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3分) 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评分标准:本题3分。手法1分;妙处,2分。四、(11分)15(4分)C D 评分标准:本题4分,选对一项给2分。16(3分)雕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应该有所放大,突出人物的风神以求生动。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仅照抄原文“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会逼真,反而会显得小了”,只给1分。17(4分)意在表现杨教授年轻时外表的漂亮,以及其内在的勤奋与用功;承接前文相貌刻画在艺术作品中相对易于表现的意思,表明没有雕出来杨振宁的原因应该是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贵的东西难于呈现;以回忆初识杨教授时对其外在内在多方面感受表明对杨教授的艺术呈现之难,引出下文对杨振宁传未能准确、全面地表现人物做铺垫。评分标准:答出1个要点,给2分;答出2个要点,给3分;答出3个要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能够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8.(10分)19.(40分)作文评分参考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3440分)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6分以上。二类卷(2733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7分以上。三类卷(202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29分以上。四类卷(19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说明】缺少题目减2分。错别字每3个减1分,重复的、非知识性的错误不计。最高减3分。字数不足,每少50字(2行)减1分。最高减5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被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很有才智谋略,显宗十分喜爱和看重他。这时汉朝中兴已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平和安定,应整治礼乐,就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举行大祭时的冠冕乘车着服等制度,以及光武庙升堂奏歌、乐舞行列的数目,他议定的制度都记载在礼乐、舆服志里。 永平四年春,显宗到京师附近游览,观赏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设置栅栏猎取野兽,刘苍就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按时令规定,仲春农事繁忙,不应聚集众人兴建工程。不依据礼而采取的行动,不是昭示四方的做法。”皇帝看完了奏疏,立即返回了宫中。 刘苍在朝多年,多有建树,可考虑到自己凭近亲关系而辅佐朝政,声望一天天提高,内心总感到不安。便上疏请求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显宗不接受他的请求。后来刘苍又多次上书请求,言辞十分恳切。永平五年,才允许他返还封国。 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刘苍相比较。后来肃宗想替原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劝谏,皇上听从劝阻并停止了兴建县邑。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常人前去征询刘苍的意见。刘苍总是全心全意地应对,他的意见也都被采纳实行。 建初六年冬,刘苍上疏请求朝见。肃宗因为刘苍一路上冒霜露艰难跋涉,派谒者赐给他貂皮大衣,又派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肃宗亲自巡视他的府第,事先设好帷幕卧床。刘苍认为受到的恩惠超过了仪礼,上疏辞谢说:“臣听说卑贱者与尊贵者,低与高按次序排列,上与下的关系要合理。陛下亲自屈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蒙受的礼遇都超越了常例的规定。臣惶恐发抖,实不能心安。这并不是昭示百姓、安抚臣子的做法。”皇上看了奏疏后连连叹息,更加褒奖和看重刘苍。 刘苍回到封国,患病了,肃宗急速派遣名医去看病,使者的车马在路上来来往往,不绝于道。第二年正月刘苍死了。元和三年,肃宗住在东平国王宫,追溯往事,触发了思念刘苍的情怀,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思慕那个人,来到他的居住地方;那个地方还在,而那个人已死。”于是落了泪,沾湿了衣襟。起初,刘苍回到封地,骠骑时吏丁牧、周栩因为刘苍敬重士人,不忍心离开,就但任王府的大夫,几十年来侍奉刘苍祖孙几代。皇帝听到这一情况,将两人叫到面前,为了怜惜他们久留王府,也打算通过他们传播刘苍的美好品德,提拔他们都当了议郎。评论说:孔子说“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傲,不如贫穷却快乐,富贵却爱好礼节”。像东平宪王刘苍,可说是爱好礼节的人。像他辞别最亲近的亲属,离开母后,难道是为树名取誉而忘掉亲人、抛弃义理吗!因为位高引起皇帝疑心,隔阂就会产生,欲望太大往往损失就大,这就是明智者为其叹息的缘故。唉!远离隔阂以保全忠君之道,消除贪欲以成就孝道,这难道不是宪王刘苍的本志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