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阶段质量评估 浙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9187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阶段质量评估 浙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阶段质量评估 浙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阶段质量评估 浙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阶段质量评估 浙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据报道,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硫化氢能使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对此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及分化程度要高于肝细胞B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完全相同,RNA完全不同C适宜浓度的硫化氢可诱导离体的牙髓干细胞“脱分化”D在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时,其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2(xx温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B中期时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C后期时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D末期时通过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3下面是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一定存在两条Y染色体B图中染色体数DNA数12C图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图中一定存在两条Y染色体4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体内的3张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乙图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基因重组发生在甲图所示时期C丙图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D上述三图可能同时存在于该动物体的某器官中5下面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粒分裂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丙戊过程中C丙可以代表体细胞,甲只能代表精细胞或卵细胞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6下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周期时长为14 h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段C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段7根据DNA含量,将某二倍体植物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比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组部分细胞发生核糖体的增生B乙组细胞均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C经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乙组细胞数比例会增加D丙细胞内含有2个或4个染色体组8(xx浙江五校卷)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B三个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C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变化D与甲相比,乙中细胞的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9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2n24)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过程中某时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最多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过程中C一个a细胞产生的c细胞染色体组成有212种D该哺乳动物一定为雄性个体10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4分)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下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中Dnase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负责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2)凋亡基因的表达最终通过_(填细胞器名称)来实现。(3)Dnase破坏DNA分子的_,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Caspase能够破坏特定蛋白质中的_,从而形成多肽片段,导致蛋白质失活。(4)巨噬细胞以_形式吞噬凋亡细胞,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12(18分)洋葱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其生理功能各有不同。某研究小组对各个区域K的积累量和运输量进行了统计并绘图,结果如下:(1)根尖结构的形成是由于分生区细胞_的结果,如果在根的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溶液,可能发生的变异是_。(2)图中表示K积累量的曲线是_,根尖吸收K能力最强的区域是_,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3)如果根尖细胞在含有3H核苷酸的培养液分裂一次后再转入普通培养液培养,则在下一次有丝分裂中期3H在染色体上分布是:_。(4)如果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一般要先对根尖材料进行_,然后再经过_后,才能制片观察。13(18分)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DNA重复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研究发现,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当端粒缩至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是一段模板序列,可指导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请分析回答:(1)白细胞和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_。其中_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正常分化出的白细胞能够通过变形运动吞噬侵入机体的细菌,白细胞的变形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_。(2)端粒酶的作用相当于HIV的_酶。结合端粒酶的作用推测,癌细胞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可能是由于_。(3)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自然菌群,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从双歧杆菌中提取出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检测LT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LTA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此实验中还有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是_。图1结果说明LTA能_,且LTA作用的效果受_的影响。选用LTA浓度为40 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LTA通过_。答 案1选D牙髓干细胞的分裂能力高于肝细胞,但分化程度要低于肝细胞。同一个体的牙髓干细胞和肝细胞中,DNA基本相同,但RNA只是部分相同。由题意可知,硫化氢能使牙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而不是“脱分化”。牙髓干细胞“变为”肝细胞,实质上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会发生一些变化。2选B同源染色体配对行为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末期时通过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时通过形成细胞板发育成细胞壁进行胞质分裂。3选D由图像分析可知,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也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4C5选C图示甲、丙、丁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且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N、2N、4N,分别对应的细胞为成熟生殖细胞(或第二极体)、体细胞(或减后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乙对应减前、中期细胞,戊对应减或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减期可发生基因重组,丁和戊时期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6选C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故此细胞周期时长约为20 h。染色体数目倍增是在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时,应为图中段。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在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差错,即最可能发生于段。段为细胞分裂期,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7选C图示表示某二倍体植物连续增殖的细胞,所以该分裂为有丝分裂,根据各组细胞DNA含量可判断甲组可能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或为普通体细胞,乙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S期,丙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的G2期和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时期。细胞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会停留在后期,所以丙组细胞数比例会增大。8选D图中过程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是细胞癌变,过程是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相同,都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实现的。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过程。过程使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9选C 过程为精原细胞自身增殖过程,属于有丝分裂,在其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最多,有四个染色体组; 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只有两种组合;该分裂过程的结果是产生了4个精子,因此该动物一定是雄性个体。10选DA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只是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B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的变化,间期复制DNA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C图中,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加倍。染色单体是DNA复制后出现的,与DNA的数量是一致的。11解析:(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3)Dnase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Caspase能够破坏蛋白质的肽键。(4)巨噬细胞以胞吞形式吞噬凋亡细胞,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答案:(1)糖蛋白信息交流(2)核糖体(3)磷酸二酯键肽键(4)胞吞溶酶体12解析:(1)洋葱根尖的四部分细胞起源相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秋水仙素既可诱发基因突变,也可引起染色体畸变。(2)成熟区吸收K的量较大,但积累量并不大;由于吸收K是主动转运,与该区域细胞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应为线粒体和核糖体。(3)以一个DNA为例,在3H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分裂一次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都只有1条链有3H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液中分裂一次,形成的4个DNA分子,分布在两对姐妹染色单体上。每对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相连接形成1条染色体,其中只有1条染色单体被3H标记。(4)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需要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答案:(1)增殖和分化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2)B成熟区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答出两项即可)(3)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被3H标记(4)解离漂洗、染色13解析:(1)淋巴细胞和各类血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白细胞吞噬细菌依赖膜的流动性。(2)因端粒酶能催化RNA指导合成DNA,故其相当于逆转录酶。依题中信息“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可知,癌细胞中端粒酶有较高活性,能逆转录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其与结合蛋白形成端粒,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殖,端粒并未缩短,从而表现出恶性增殖而不衰老死亡的特点。(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LTA,对照组中应不含LTA,其余处理均相同。由图1可知,随LTA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说明LTA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且该抑制效果受LT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由图2可知,LTA处理后,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端粒酶的活性逐渐减弱,故推测LTA对白血病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等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实现的。答案:(1)造血干细胞T淋巴流动性(2)逆转录端粒酶有较高活性(3)培养液中不添加LTA抑制白血病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LT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抑制白血病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