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过关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9186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过关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过关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过关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过关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1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2某地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其时代为春秋。据记载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司马牛,字子耕。这些现象反映出 ( )A.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 B.春秋时期牛作为重要畜力用于耕作C.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 D.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3北宋苏辙的襄阳乐诗云:“里人种麦满高原,长使越人耕大泽,泽中多水原上干,越人为种楚人食。”诗句主要反映出 ( )A.吴越地区充足的粮食输往襄阳地区 B.襄阳地区出现麦稻兼种的农业景观C.荆楚农业文明对吴越海洋文明产生影响 D.政府移民政策促进了襄阳地区的农业开发4据史载,清后期内蒙古清水河一带“从前开垦之始,沙性尚肥,民人渐见生聚。迨至耕耨既久,地方渐衰,承种地母,均被沙碛碱废,不堪垦种,遂至黄沙白草,一望弥满。”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朝实行“野无旷土”的农业开发政策 B.农作物选择不当影响了边境的农业开发 C.过度开垦破坏了清水河一带的生态环境 D.严重缺水制约了清水河一带的农业种植5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C.会引起阶级矛盾尖锐和社会局势动荡 D.政府往往会设法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7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下列乡村图景不能体现中国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父母在,不远游;老婆孩子热炕头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8 据报道,印度尼西亚文物考古队最近在印尼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国沉船上打捞出一批青花瓷,文物专家据此判断这艘中国船的沉没时间最早应是在中国的 ( )A.唐朝时期 B.宋朝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9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10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11“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 )A.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 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D.柜房和飞钱问世促进商业的繁荣12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13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C.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邦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14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致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侯人请换,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 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15读下图,从中我们可直接得到的信息包括 ( )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16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7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18“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19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廪,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佞。”这说明当时( ) A.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B.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C.自然经济结构遭到巨大破坏 D.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稳定20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B.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21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的最为突出,最为典型。”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 坊市制度 B. 朝贡贸易 C. 广州“十三行” 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2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23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由明至晚晴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C.明朝以来,农民迁徙自由逐步加强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24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2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过关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4分)27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xx年在合肥召开,至xx年,已召开五届。 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6分)(2)据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6分)(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4分)28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曰:“南海藩舶,本以慕化(向慕归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唐政府所征收的外贸税入,旧唐书王愕传记载:“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而“两税”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材料三 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与拓展的历史意义。(8分)(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分)(3)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海洋的重视与利用问题的认识。(4分)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BDABBACDAD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CBDBAADACDC二非选择题26(1)变化: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分)(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2分)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2分)直接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分)(3)开仓救济;发放贷款;减免赋税;免征徭役。(4分)(4)表态:不能。(1分)理由;小农经济的落后性、脆弱性;统治阶级剥削本质没有改变;农耕文明下的生产力水平低下。(3分)28(1)状况:唐朝海外贸易远达波斯湾沿岸和红海沿岸。唐朝视外商来华为对大唐的仰慕,应善待外商,实行开放的外贸政策。(即“本以慕化而来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外贸税收是唐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是唐朝的主要税收。”)(6分)意义:从水路沟通了东西两大外交圈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同欧亚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2分)(2)政策:中国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2分)影响:维持了自然经济的稳定,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3)认识:海洋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着内在的联系,重视和利用海洋,国家就富强兴盛,反之则衰弱;得海权者兴,失海权者衰;增强海洋意识,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时代的呼唤。(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