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1)(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855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1)(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1)(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1)(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41)(含解析)考纲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xx新课标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按计划供应粮食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计划供应粮食没有改变粮食总量,故不能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经济发展期,不是经济恢复期,D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可以保证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需要,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故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2(xx新课标全国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对1953年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认识。粮食统购统销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未提高生产力,不可能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经济政策,与政权建设无关,故B项错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是粮食而不是劳动力,故D项错误。这种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将农民手中的粮食纳入国家控制的范围,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3(xx北京文综)“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题干中的由“单干”到“小组”再到“合作社”反映了农业由个体小农生产到集体生产的发展演变过程,据此可判断这首歌谣反映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的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4(xx安徽文综)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材料中的信息“卖地卖牲口”,说明农民掌握着土地所有权,B、C、D三项所处的时期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无权“卖地”,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面临的困境,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才能彻底摆脱贫富分化的厄运,A项正确。答案:A5(xx重庆文综)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奠定了新中国工业的基础,而且“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给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选B项,排除A、C、D三项。答案:B6(xx安徽文综)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取决于”,即决定性因素,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及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故A、B两项错误。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不完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考纲考点二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7(xx山东文综)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左”倾错误。从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跃进”词条的注释中可判断此时还没有认识到“大跃进”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拨乱反正”与“大跃进”没有关系,B项错误。D项与“大跃进”的史实不符,错误。从题干的1978年12月以及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跃进”的阐释等可知,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党的“左”倾思想的影响依然比较严重,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8(xx大纲文综)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时期的“左”倾错误。亩产36 956斤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是“左”倾错误的表现,由此可排除B、C两项。此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A项错误。农业“高产卫星”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D项正确。答案:D9(xx江苏单科)“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 解析:“大跃进”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与史实不符。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答案:B10(xx山东文综)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要的。答案:D11(xx重庆文综)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 08358050356619591 48386761649719601 6371 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1957年相比大幅度提升,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说明此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因此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故本题选A项。答案:A切入点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1下图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一幅照片。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A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度B强调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使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犯“左”倾错误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切入点主干知识:“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A总路线、总任务 B轻工业、重工业C一化、三改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解析:题干中的“一只鸟”应指“一化”(工业化),这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侧重于生产力方面;“一双翅膀”指三大改造,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因此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就像“一只鸟”和它的“一双翅膀”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故答案为C。答案:C切入点核心概念:近代中国存在的经济类型中国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近代化,是与资本主义分不开的。事实证明,近代中国不可能首先解决近代化问题,只有首先解决民族独立问题,才能谈得上近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国近现代五种经济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据此回答35题。3上图中所示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曲线图中提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A在1840年占据主导地位,以后逐步解体,可判断A为地主经济,B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由此可以判断为洋务经济。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4关于上图中曲线B与曲线D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近代企业,使用机器生产B生产资金都来源于民间C企业性质都是资本主义企业D生产都从轻工业开始起步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曲线B是洋务企业,曲线D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中近代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源于政府,企业性质主要是封建官办企业,生产从重工业开始起步。因此,B、C、D三项表述均错误,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5上图中某种经济形式的结束,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的是()A曲线B B曲线CC曲线D D曲线E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答案:C切入点经济建设应崇尚科学精神,力避违背客观经济规律6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进行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实行解析:从图片信息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轻工业品产量在19591961年间出现下滑现象,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结果,故选C。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