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四.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5780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四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点拨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建立起来。2“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4中共八大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确定的路线未得到贯彻执行。()5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点拨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6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点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它不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点拨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8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9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左”倾方面的表现辨别不清、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掌握不全面、不能全面理解新中国工业经济体制的转变等1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易错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自愿相结合”“社和社、社和组”。由题眼可知,材料说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大炼钢铁,追求高速度,这违背了客观规律,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强制性,不符合“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经营模式,排除D。2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多年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答案B解析把握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多年,前30年即是19491979年,后30多年即1979xx年。显然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自由的流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合。3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A解析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1 650亿元是由“大跃进”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据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变化。4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答案D解析反右斗争扩大化发生于1957年,导致政治建设遭到破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1960年,导致经济建设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导致政治、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故D项符合题意。高频考点强化练高频考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2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5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1952年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项错误。6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7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 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分析,此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题干现象是“大跃进”在科技领域的表现,因此应选C项。8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B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影响C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关系D接受了苏联失误的教训答案B解析从材料“20世纪60年代”可以判断出。20世纪60年代“大跃进”和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落后。20世纪60年代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9(xx广元调研)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B忽视民主与法制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D片面发展重工业答案C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适当调整工资、集体福利,反映了对消费的重视。这是吸取了对苏联模式中重视积累、忽视消费的教训。故C项正确。10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合作化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史实中共十二大是在1982年召开的,三十年前分地指的是19501952年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而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B。11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商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商业占工业总产值非国有商业占商业总产值197820%10%199252%70%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两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在xx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12“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答案D解析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落寞说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大题冲关规范练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xx):宏观调控经济着陆“十五”(xxxx):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xxxx):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回答:(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各举一例说明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答案(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新进展: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三个节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xx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