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五讲 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509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五讲 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五讲 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五讲 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五讲 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知识结构(一)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1拿破仑战争(1)拿破仑战争的性质:拿破仑战争自始至终一直具有反干涉和谋取霸权的性质,在1807年前,反干涉性质占主导地位,从主流上看,是进步的,正义的。1807年后,拿破仑想在国外推行无限制扩张和建立欧洲霸权,是非正义的。(2)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使法国在十几年间主导了欧洲的国际事务,但也把法国拖入了与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主要列强对抗的地步。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具有革命意义的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并冲击了诸如贵族、教会和手工业行会等特权体制。 战争促进了欧洲大陆民众中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2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历史上第一个规定国际关系格局的体系,不过当时只限于欧洲。(1)维也纳体系的建立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间,参战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处理战后问题。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大国在如何分赃和抢占利益上矛盾重重,长时间进行着频繁而激烈的争吵和讨价还价。会议最后签署了“最后总决议”,通过这些决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被称为维也纳体系。(2)维也纳体系的结果:历史的逆流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19世纪早期的革命、独立和改革以法国七月革命为代表标志了体系名存实亡。1848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维也纳体系存在于工业革命已经在欧美扩展的蒸汽时代,它的瓦解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必然结果。(3)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维也纳体系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动,是历史进程中的一股巨大逆流,因为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作为最早的国际体系,首先开出了大国逞强、肆意践踏小国主权和安排弱国命运的恶劣先例。在一定程度上开了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先河,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二)一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经济上的竞争,一战前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1900年,世界上大部分领土已被分割完毕了,新兴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很多国家倾向于利用军事增长,例如英国和德国都深陷其中的战舰竞赛,作为分散人们对国内严重社会危机注意力的一种方式。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对殖民地的竞争转而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形成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被统治民族的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2)主要过程:战争的欧洲阶段(1914-1917年),主要战事有:1914年发生在西线的消耗战,特别是马恩河战役;1915年东线上俄国的退却;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战争的全球阶段(1917年),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特别是美国参战这个事件使战争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3)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内部削弱了欧洲,降低了其在整个世界的实力地位。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惨遭战祸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战胜国也希望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带来的动荡。这就促成了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外交的调整。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洲、亚洲的政治版图,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 1919年6月28日,一战的战胜国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和约,1923年另订洛桑条约以代替色佛尔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维护机构国际联盟。1920年初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宗旨。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维持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曲折地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愿望,顺应了整体世界发展的趋势。尽管英法操纵下的国联并没能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保障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但不等于说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完全没有存在的现实基础。事实是,在世界日益联成整体,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日趋衰落的英法已不具备驾驭全球事务的实力。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所建立起来的凡尔赛体系和国联从一开始就没有稳定的基础。美国由于十四点计划遭到阉割和国联领导权被英法占据而拒绝批准和约,并拒绝参加国联,使凡尔赛体系和国联缺少了足够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政治与经济力量的支持。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和会之外,以德国为首的各战败国也被剥夺了发言权。它们都对这个体系持敌对态度,这使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只能达到莱茵河边。同时,与欧洲直接相关的战债和赔款问题,解决的也不顺利。这一些都使凡尔赛体系刚刚建立就面临严重的挑战。和会没有讨论远东问题,日本对欧洲问题又很少有发言权,这就使将远东强国拉入国际体系的希望至少暂时无法实现。(2)华盛顿体系列强在欧洲的关系得到调整后,它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冲突就突出出来。而且,美国既然没有参加国际联盟,那它就更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介入国际事务,为实践反映美国资本利益的“机会均等”、“门户开放”原则树立一个样板。远东成了可以满足美国要求的地方。当时,美国以它在大战中的作用和战后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巨大影响,使任何一个欧洲大国都不能忽视美国的要求。19211922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九国会议,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基础上建构起这里的“新秩序”。这既反映出巴黎和会在建立一个全球性国际体系方面的不足,也体现出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密切,过去那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国际体系,那就必须在远东单独建立一个与欧洲平行的体系以弥补其不足。(三)二战与雅尔塔体系1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则进入了萧条、危机和战争时期。30年代上台的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去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势力平衡。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起来的苏联在国际事务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出现了一种三股主要力量并立的情况。 (2)主要过程:走向战争阶段,指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之前。主要的大事有:日本入侵中国;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奥地利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灭亡。其中西班牙内战的意义非比寻常,因为它实质上是两种冲突的统一体一种是西班牙社会的腐败和紧张局势引起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冲突,一种是由思想体系的冲突和大国利益的冲突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大幕。战争的欧洲阶段,主要战事有:对波兰的瓜分;德国在西线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占领了丹美、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英法军队敦克尔刻大撤退,1940年6月,德总攻法国,意也对法宣战,法投降;1940年7月10月,德进攻英国,即不列颠之战;对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征服;对苏联的入侵。战争的全球阶段,主要大事有: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进入了全球性战争阶段;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作战中优势明显,强大的攻势蹂躏了苏联、北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随着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的巨大胜利、英国人在埃及的突破性进展、盟军在法属北非的登陆、1943年墨索里尼的垮台、盟军对德国的连续不断的轰炸和日本舰队在太平洋的失败,战争开始出现了转折;1944年至1945年,欧洲基本上已被由东挺进的苏联红军和从西面的诺曼底登陆海滩涌入的英美联军解放;1945年日本投降。(3)影响:二战使欧洲遭到彻底的战争破坏,元气大伤。二战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经历的一场空前浩劫,战争的总体性、残酷性和全球性在这场战争中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二战向人们提示了在核时代打世界大战将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因此,战争手段的迅速发展,反过来又成了遏制战争的有力武器。原子弹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全面战争将会造成全球毁灭的后果,从而在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工具时要三思而后行。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美苏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制。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雅尔塔体系实质:所谓雅尔塔体系,主要指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二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是美苏确立的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体系。(四)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争霸;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下的欧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了联合自强和崛起,逐渐走出了美国的阴影;日本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开始振兴,都极大的改变了冷战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崩溃。不过,美国难以实现独霸世界的目的,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仍在继续,而且这种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更加不可逆转。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二、重难点解析1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是现代化的反动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有曲折和倒退,在20世纪上半期表现为两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一战是少数大国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但是,这次战争的时代背景与以往不同,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和整体世界形成以后发生的,因此战争的特点和影响也与以往大不相同。整体世界形成后,少数大国的殖民地和经济利益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由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局部地区的利益会牵涉到全球性利益。因此,少数大国的争夺具有了全球性,使得战争具备了转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参战的国家只有动员国家的全部力量,才能够维持战争。这样,现代战争涉及的范围和残酷性远远超过了近代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战争一旦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挑起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演变成长达四年之久的世界大战。而且战争的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或者削弱对方。但是,在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英、法等国最终战胜,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违背整体世界发展趋势的战争使战争挑起者自食其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惨遭战祸的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战胜国也希望维持有利于自己的和平的世界秩序,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带来的动荡。这就促成了国际关系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外交的调整。这些调整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体世界发展的需要,但是,这些调整是初步的,极其有限的,不足以起到全面适应现代化新发展的需要。以维持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联盟被少数二流大国所操纵,民族自决权的承认只局限在有限地区和国家。特别是维持和平的着眼点只放在了世界政治秩序上,完全忽视了如何维持制约世界政治秩序的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空前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欧美国家不顾整体世界的存在,延续传统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对外进行倾销,本国高筑关税壁垒,在势力范围内实行保护性、排他性政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二十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法西斯主义同样是对现代化的反动。法西斯统治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彻底抛弃民主,实行恐怖独裁统治。畸形的战争经济阻碍了正常的经济现代化发展。对外侵略战争无意义地耗费了本国现代化取得的物质财富,肆意践踏各国的主权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则,也打断了被侵略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思想文化方面,法西斯企图消灭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切成果,使人们的思想倒退到愚昧、盲从的中世纪,人的价值遭到蔑视,人的权利被彻底取消,人性被泯灭。在科学昌明、民主进步的二十世纪,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的大倒退。特别是法西斯主义的出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德国和日本作为传导型的现代化,尽管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工业化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全面推进现代化,最终成为破坏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也使本民族堕入毁灭的边缘。2对联合国的认识:酝酿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的联合国,不是国联的延续,而是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发展到现在,规模很大,各种机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可以说,联合国本身的发展,其影响和作用的日益扩大,就是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整体的佐证;反之,联合国以它的多方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助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并不是说联合国是一部万能的机器,可以任意加工、修整当今的世界。它同样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和难以克服的困难。但它仍然可称为世界整体发展新世纪的里程碑。3雅尔塔体系和冷战格局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和冷战格局是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格局,它们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即合作主线和对抗主线。(1)两条主线并行发展,有时甚至重合。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分为战时和战后两个阶段。战时阶段主要确定与战争相关的问题,比如无条件投降原则、第二战场的开辟、苏联对日宣战等。战后阶段主要是根据战时确定的原则和框架勾画未来世界的蓝图,如对法西斯战败国的处置、各自势力范围事实上的确定等。因此,雅尔塔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随着战争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战时内容已经终结了,狭义上的雅尔塔体系专指对战后世界的安排。正是在安排战后世界的过程中,冷战爆发了。德国是在冷战最激烈的年代走向分裂的,分裂后的两个德国,西德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东德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既是冷战的内容,也是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后来的“柏林墙”也是冷战的产物,同样补充了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所以,雅尔塔体系和冷战格局不是一回事,尽管有时的重合会导致两者的共同性,但这并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2)两条主线相互影响,相互推动。雅尔塔体系和冷战格局几乎是同步形成的。冷战加快了东欧的苏联化进程,推动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东欧的苏联化又反过来把冷战推向了高潮。(3)两条主线强弱交替,在不同时期发挥主导作用。雅尔塔体系形成于1951年对日媾和,冷战格局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前,冷战这条“对抗主线”占主导地位,危机和冲突甚至地区性的战争时有发生,且异常激烈;70年代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这条“合作主线”占主导地位,特别是赫尔辛基宣言以后,缓和成为东西方关系的主流。期间虽然有冷战的插曲,有人叫做“第二次冷战”,但缓和成为大势所趋。在“合作主线”的作用下,东西方冷战渐渐偃旗息鼓,并以缓和与渐进的方式宣告终结。(4)两条主线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和冷战格局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冷战不是由雅尔塔体系造成的,雅尔塔体系也不可能导致冷战,相反正是因为雅尔塔体系的存在,使得冷战始终没有发展成为热战。相反,雅尔塔体系崩溃以后,不仅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而且热战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不断升级。所以,雅尔塔体系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体系,但在一定的历史范畴内,它无疑是符合世界发展方向的。三、典型题例例题1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新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 )A三国鼎立 B美苏均势 C多极格局 D单极格局答案 B解析正确答案为B。材料中丘吉尔把英国称为“小毛驴”,自然不可能与美苏平起子坐,可以排除A;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是在这时,C也不正确;巨大的俄国熊和巨大的北美野牛明显说明美苏均势,由此形成的是两极格局,D不正确。例题2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 “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D体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答案 C解析正确答案为C。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结论错误,国际政治新秩序还尚未建立;B项表述正确,是对题干的概述,未阐明变化原因;D项错误,国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即便社会制度相同也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例题3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他的暗影大概也懵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1)茨威格认为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历史史实进行解释。(2)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看法有什么警世作用?参考答案(1)原因:战前4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果。解释: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高潮。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敌对和军备竞赛,使国际摩擦频频发生。(2)影响: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警世作用:追求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解析本题借助材料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回答第一问要从“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进行分析,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回答第二问时要借助材料的相关内容,即“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等加以概括。四、新题集锦(一)选择题119世纪末,俾斯麦曾对欧洲国际关系作了一个比喻,说欧洲大国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陌生乘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互相戒备着,如果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做好了先扣动枪机的准备。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国之间:A正在为建立一个新秩序而斗争 B欧洲大国之间互相不信任C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形成2俾斯麦认为,19世纪末的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里的“两个大国”指:A.英国和俄国 B俄国和德国 C德国和英国 D英国和法国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此话生动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恐怖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 B脆弱的和平会被恐怖所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和平4右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人口处的一座雕塑,这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此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C警告有发动战争历史的国家以史为戒 D警示二战中饱受侵略的国家勿忘历史5“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C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D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6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美国地位相对削弱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 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A B C D7邓小平认为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使“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健康发展应该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符合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各国的发展将积极探索符合本国特色的基本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事业将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的A B C D8以下国旗演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说明:前图背景为红色,后图由上而下为白、蓝、红三色)A苏联成立 B东欧剧变 C北约东扩 D苏联解体9下列两幅漫画所表达的共同主题,其实质是: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A大国在外交场所的角逐 B两大政治集团的角逐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较量 D大国间实力的较量(二)综合题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印尼巴厘岛、在西班牙马德里、在英国伦敦等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一次次向无辜平民挥起了屠刀。(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材料二: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2)材料二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什么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C 6B 7D 8D 9D 10(1)依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因素: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宗教矛盾,领土矛盾等。(2)主题:和平与发展。原因: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核战的毁灭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彼此力量的互相制约等。解析(1)依据可从材料中第一句话找出。20世纪时代主题的变化可联系具体史实,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革命成了当时时代的主题,而20世纪下半叶鉴于战争的惨痛教训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世界开始倡导“和平与发展”,虽然局部战争仍然存在。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可结合当今世界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归纳。(2)战争的惨痛教训使得人们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而核战争的毁灭性威胁使得各国不敢轻易动武,只能以各种合作的方式对抗。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间的相互制约也在不断增强。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问题等),要求各国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