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短新闻两篇 第2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321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短新闻两篇 第2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短新闻两篇 第2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短新闻两篇 第2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0短新闻两篇 第2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深邃(su)阳光明媚(mi)发迹(j) 丰腴(y)B.亵渎(d) 迥然不同(jin)笨坯(pi) 婆娑(su)C.隽永(jun) 噩梦初醒()窒息(zh) ) 管辖(xiD.惴惴(zhu) 剥光衣服(bo)祷告(do) 瞩目(zh)2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降落/降旗易帜/窒息瞩目/沙渚解放军/解说员B.停泊/剥光婆娑/琥珀嬉笑/游戏雏菊/处决C.废墟/焚烧长廊/涨幅祷告/颠倒受难/难忘D.木然/模样折磨/抹墙冉冉/掩映蒙蒙细雨/茫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的事实是另外一些人难忘的。(2)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3)黄小姐意外得知自家保姆姚阿姨是位炒股“高手”,就主动对方为其提供荐股服务。A.终生 遗迹恳请 B.终身陈迹恳求.终身遗迹恳求 .终生陈迹恳请4下面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 万人死在那里。A. B.C. D.5怎样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的标题?下面解说最恰当的是A.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有事情是众所周知的,没有新鲜的内容了,所以说“没有新闻”。但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否则,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B.作者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事情,所以说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新闻”,但其他没到过这里的人并不知道奥斯维辛,有必要让人们了解这里发生的可怕的事情。C.奥斯维辛的现在是一个充满阳光,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城市,没有二战期间作为集中营时可怕的事情发生,所以“没有什么新闻”。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个新闻标题融入作者愤怒的感情,使作者不愿把更多可供报道的新闻报道给人们。6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尾遥相呼应,突出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浑然一体。B.本文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C.在写集中营的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和绞刑室时,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使人读了心里也随着紧张起来。D.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1本文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新闻标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2阅读第至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答:展览内容:_参观感受:_3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答:_4“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答:_【表达交流】1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文学作品题目的重要性,新闻作品尤其讲究拟题的技巧,请从下面两篇新闻的标题中任选一个,赏析其拟题技巧和深刻内涵。(1)别了,“不列颠尼亚”(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2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汤黎):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69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联合国设立的第9个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当天,在位于波兰南部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举行了各种仪式,包括波兰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议员和政要以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参加了一系列相关纪念活动。参加纪念活动的大屠杀幸存者们在集中营死亡墙前、焚尸炉和毒气室前,和位于比克瑙集中营被屠杀的吉普赛人的纪念碑前,以及前苏联红军战俘的墓碑前敬献花束、点燃蜡烛,并默默祈祷,缅怀那些大屠杀的遇难者。奥斯维辛的幸存者波格丹表示,在集中营度过了最黑暗的日子。他很高兴自己能挺过来并走出集中营。雅德维嘎和他的母亲在华沙起义失败后被抓到集中营。她说,作为活的见证人,她希望传递真相,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个地方。(摘自:2014年1月28日网易新闻)答:_短新闻两篇(课时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 详细答案【基础过关】1C【解析】A.“深邃”的“邃”应读“su”;B.“笨坯”的“坯”应读“p”;D.“剥光衣服”的“剥”应读“b”。【备注】无2A【解析】A项,jing,zh,zh,ji;B项,b/b,p/p,x/x,ch/ch;C项,fi/fn,chng/zhng,do/do,nn/nn;D项,m/m,m/m,rn/yn,mng/mng。【备注】无3D【解析】“终生”:一生。“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遗迹”与“陈迹”都含有“痕迹”之意,前者强调“保存遗留”之意,后者强调“陈旧”之意。“恳请”与“恳求”都含“恳切、诚恳”之意,前者含“请求”之意,有对对方的尊重之情,后者侧重于对对方的要求。【备注】无4A【解析】句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据此排序。【备注】无5A【解析】联系课文内容主旨作答。【备注】无6C【解析】“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分析有误。【备注】无【阅读拓展】1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解析】略2展览内容: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者的感受:“恐怖”“压抑”“震撼”等。【解析】略3示例:祷告是为了求得保佑或宽恕。但在这个“人间地狱”里,生命、人性、文化、信仰全部被灭绝。因此,在这里,受难者不可能得到一丝的安慰和生的希望;而刽子手也不可能忏悔自己的罪行,更得不到宽恕。【解析】略4反衬手法。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反衬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解析】略【备注】无【表达交流】1(1)(模仿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别了”,用委婉而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种统治的结束,蕴涵着中国人的自豪。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主要新闻事件,而且新题别致,寓意深刻。(2)故意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蕴涵深意:“没有什么新闻”是指纳粹法西斯在这里的罪恶行径,世人早已知道;虽然没有什么新闻,但是仍有必要继续揭露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解析】无【备注】无2波兰隆重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9周年。【解析】略【备注】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