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渔父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298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渔父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 渔父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 渔父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渔父双基限时练 苏教版必修5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闾l;B.淈;D.埃i。答案C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C何不其糟而歠其醨 歠:饮D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解析B望:怨恨、抱怨。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明年,秦割汉中地以与楚和复为慷慨羽声B设诡辩于怀王宠姬郑袖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奈何绝秦欢解析D奈何,古今同义词。答案D4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行吟(于)泽畔B不复与(之)言C(屈原)遂去 D(渔父)乃歌曰解析C应是“渔父”。答案C5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葬于江鱼之腹中C屈原既放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B6下面是有关爱国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写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答:_答案爱国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一腔忠心,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诚情怀,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著等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悔选择。7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解析解读图表,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200多位作家”“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的信息。找准图表里的信息点,对比点:200多名作家中,在2125岁发表处女作最多,有95人;在3135岁发表代表作最多,有96人。在20岁前发表处女作的72人;2125岁开始发表代表作;在2630岁发表代表作的31人;在3640岁发表代表作的50人。从这些可以看出:从处女作到代表作渐趋成熟需10年时间积累,也就是说大多数作家需要10年创作积累才能走向成熟。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枯槁:枯瘦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C渔父莞尔而笑 莞尔:微笑的样子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高高地举起答案D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圣人不凝滞于物。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莞尔而笑。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A不同,也不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相同,也相同答案A10对于屈原被流放的原因,屈原和渔夫各认为是什么?屈原:_渔夫:_答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凝滞于物,不与世推移。11屈原“葬于江鱼之腹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答:_答案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表现了他志向高洁。1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译文:_(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_答案(1)全天下的人都混浊可我独自清白;大家都昏醉而我独自清醒,因此被流放。(2)怎么能够用洁白的身体,接受外物的玷污呢?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与陈给事书韩愈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zh)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注属乎其言:即其言相属,就是连续交谈的意思。闵:怜惜。邈:远,这里指表情疏远而冷淡的样子。敏:聪明。诛:责备。标轴:古时著书以长纸书写,写完一张卷起,一端粘以木轴,称为一卷。在轴上题上书名、卷数等。生纸:未经加工精制的纸。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辱:蒙受,蒙得B辄自疏其所以 疏:陈述,说明C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左右:指陈给事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更写:更改解析D更写:重抄一遍。答案D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动词,撰写/动词,做、干;C.介词,把/连词,表修饰关系;D.介词,对于/介词,在。答案A1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在信中首先解释了自己以前长期没有再去拜见陈给事的原因,接着又说明了这次写信献文的原因。B信中回顾和反省了与陈给事之间一段不愉快的交往,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恢复以前友谊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想通过陈给事利用他的权势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的想法。C信中描述了弥漫在当朝权要陈给事周围的谄媚与猜忌的庸俗空气,委婉地批评了陈给事作威作福的作风。D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丑恶的社会风气的不满,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行文转折跌宕,姿态横生。解析韩愈没有想利用陈给事的权势“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的想法”。答案B16用斜线“/”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其 邈 也 乃 所 以 怒 其 来 之 不 继 也 其 悄 也 乃 所 以 示 其 意 也 不 敏 之 诛 无 所 逃 避 。答案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译文:_(2)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译文:_答案(1)道义方面没有进步,贤德的人就不会赞赏;文章日益有名,同路求进的人就要嫉妒。(2)您的态度冷淡,好像不体察我的心思;默默无言,好像不理会我的情意。我回去之后心中不安,不敢再去拜望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