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9.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20264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9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1.(xx陕西省五校下学期第三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一切有爱心的人们,都应该积极通过慈善机构或直接向社会捐资,那些腰缠万贯却细大不捐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B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C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D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减少了旧本中拖沓冗长的回放交代,以几分钟的舞台呈现,对全剧情节做了有力铺垫,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解析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形容非常刻薄悭吝。含贬义。这里贬词褒用。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答案C2(xx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第二次联合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了解,由于治理雾霾的工作已经全面进行,目前许多地方难以见到晴朗明净的天空,空气质量不高,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大。B文化的终极使命是“化人以雅”。它不能硬性灌输,而是要让人在欣悦中主动亲近,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文化内蕴精神的熏陶和濡染。C以川端康成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作品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精神崩溃,以及人们在这种状态下的感情波折、反常心理。D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事发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救援和联络预案寻找该飞机。解析A项,不合逻辑,“目前许多地方难以见到晴朗明净的天空”不是“治理雾霾的工作已经全面进行”的结果。B项,搭配不当,“文化内蕴精神的熏陶和濡染”前面不能用“理解”。C项,成分残缺,应在“精神崩溃”后面加上“的状况”。答案D3(xx辽宁省锦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依次填入文段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空气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_,_。_;_,_,_。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PM2.5等悬浮颗粒及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呼吸道健康,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并且在城市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滑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性给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雾霾天气大大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交通ABC D解析文段整体是总分结构,是总说应放在前面,也可根据此处的句号来断定与前面构成一句话。是雾霾对交通的影响,承接第一句分说。是雾霾对身体的危害,较更进一层。再进一步说明在城市中的严重危害。答案D4(xx浙江省绍兴一中考前模拟)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字。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说:“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答:_答案寓意:凡事皆不是举手可得的,必须付出时间及代价。5(xx浙江省五校第二次联考)“汉字新解”,是指利用汉字独特的结构、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索新理念。请参照示例,在“敏”“耻”“愧”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个性化的新解读。示例:“说”字:有“言”必“兑”。人能说话是常事,说的话能兑现方才有价值。大话说得天花乱坠,后果很不妙,而信口雌黄胡乱说,结局更危险。“敏”字:_。“耻”字:_。“愧”字:_。答案示例:“敏”字:每天看文。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积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耻”字:到“耳”即“止”。许多事,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做则另当别论。高标准呢,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愧”字:心中有“鬼”。愧字普通,含意珍贵,可谓道德的良知防线。常问“愧”,才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对人生、对社会问心无愧。(xx陕西省西安中学第七次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6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想象(或虚写)、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诗人想象第二天在秋山重重的巴陵古道送别表弟的情景。不直言伤感,却更加感人,不仅拓宽了诗歌意境,也使抒情更加深沉曲折。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答:_答案表达了与亲人刚刚相聚就要分别的难舍之情以及后会难期的惆怅。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全诗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8(xx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第一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2)舞榭歌台,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3)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答案(1)只是当时已惘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濯清涟而不妖(3)会当凌绝顶故不积跬步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64篇(一)一、文言文(21篇)(一)初中部分(16篇)1春秋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春秋左传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易碎与闪光xx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不仅是因为这里有春的烟波画船,夏的朝云暮卷,秋的云霞绚烂,冬的银装素裹,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关怀和呵护,有善良和体贴,有理解和支撑,有陪伴和祝福。那份善意典藏在人性深处,熠熠生光,慰藉黑暗。人性的善意像玻璃,纯净透明,即使易碎也能反射出璀璨的光亮。材料中的这则故事令我感触颇深:为何和蔼可亲的老人会对那位游客如此苛刻,连房子都不愿租给他了?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老人看出那位游客心中缺少为他人着想的善意,对垃圾不加分类,把玻璃碎片随意混装,看似无足轻重,却潜藏着给清洁工和过路行人带来的困扰和麻烦。这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有关“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故事。有一次他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餐毕,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主厨看到松下的牛排只动了一半,暗自担心。松下却对他说,牛排没有问题,他只吃一半是因为年龄大了胃口不好。之所以要当面解释,是因为松下担心,当厨师们看到只吃了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心里会难过。爱因斯坦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松下和那位老人一样,都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以无私的善意,关怀着他人。即使世界上仍有像那名游客那样的人,不经意间将这份善意打碎,但我们可以像那位老人一样,弯腰将其拾起,扑扑灰尘,放回它应该去的地方。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似乎早已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于是,我们心中的善意如玻璃般破碎了。只有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我们的额头时。当我们不知不觉地在孤独与冷漠中逐渐老去时,才会忽而发觉一旦没有了心中的那份善意,那颗易受感动的心也会停止跳动。雨果对善意的阐释很美:“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但在我看来,善意从来都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真正不曾打碎它的人,才是世间少有。但即使曾经破碎也无妨,只要你愿意将它重新拾起,重新归类。要知道,人性的善意像玻璃。虽然易碎,也无碍于它闪烁出光亮。阅卷组点评:作者对作文材料的理解深刻到位,标题即展现出了一种良好的辩证意识。文章以优美的排比句开篇,点出了世间既存在自然之美,更存在人性之美。引出文章的核心观点“人性的善意像玻璃,纯净透明,即使易碎也能反射出璀璨的光亮。”作者先从正面阐述,举出了松下幸之助的例子来佐证生活中点滴善意的存在,褒扬他的行为。接着又从反面论证,失去善意的人们过的全是麻木不仁的生活。最后,作者收束全文,表示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善意,即使曾经打碎也无妨,更要有重新拾起的勇气。文中还适时穿插了许多名人名言,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还令其形象生动、文采斐然。核心亮点:事理结合语言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