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181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共7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A连坐法统治人民 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3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汉都长安B唐都洛阳C宋都东京D元都大都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D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7“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D徽商的虚伪8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9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B使中国与世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D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10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约2倍,原因主要是A殖民掠夺导致了价格革命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奴隶贸易1116世纪,来自美洲的玉米、烟草,亚洲的香料、茶叶,非洲的黄金、象牙等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市场,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 新航路开辟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汽船的出现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西交流的加强D工业革命的需求 13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4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15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说明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16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得出这一历史结论主要是由于洋务派A兴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B筹建近代海军和海防C创办近代教育,派留学生出国学习D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7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A开平煤矿B江南制造总局C安庆内军械所D继昌隆缫丝厂18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19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20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侵入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重压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21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23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2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其主要依据是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中心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5人民公社运动开始后,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此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26“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8“凤阳地多不打粮,女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新娘进凤阳。”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291983年12月l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使用近30年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我国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3020世纪90年代,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A海南岛B深圳C上海浦东D广州31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32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装、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331902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慈禧弃之不用说明了A慈禧太后生活俭朴B当时中国社会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严重依赖进口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观念的阻碍34每晚7点30分,大家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着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A传播资讯的功能B媒体功能C娱乐功能D购物功能35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第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6、37、38题均为10分,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5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B点对应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主要影响。(5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请回答:(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3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5分)(3)从民族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4分)(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6分)xx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BBABCDBDAAADCCCADCDC BCCBDDDADCBBDAC非选择题:36(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行会的瓦解和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技术:长期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政治前提: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5分)(2)影响: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部门;出现垄断组织;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丰富了人类生活也加剧了环境污染。(5分,任答五点即可)37(1)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3分)(2)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3分)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2分)(3)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工业发展的前提。(2分)38(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2)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1993年:十四大建立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