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00858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一模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如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C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控制有害动物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控制在“”值左右最有效D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6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7下列生命活动中,一定会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育受精卵获得桑椹胚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培养获得大量抗体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8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B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3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来自1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64分)9(16分)菊苣是生长在林下、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巨桉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物质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先将长势一致的菊苣幼苗移植到巨桉凋落叶含量不同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见表请分析回答:(1)细胞内参与光反应的酶分布在_,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_,与菊苣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大小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2)实验组1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可能的原因是: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_含量降低,直接导致_反应减弱(3)实验组2与实验组1相比,菊苣幼苗净光合速率受影响的原因还可能是:当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会抑制_的过程,直接导致_反应减弱10(16分)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刺激了图一中_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_,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_相互协调的结果(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11(16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_它与基因型为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的眼色与翅形两对性状的遗传会遵循_定律,原因是_(5)用一对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产生无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12(16分)土壤中生活着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1)该实验对照组是_;上表中X是_(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3)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作出假设:_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斐林试剂等主要的实验步骤:a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_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_b在恒温箱下放置几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A1、A2、B1、B2c在A1、B1试管中加入碘液,在A2、B2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沸水浴d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xx年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七校联考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本题是对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故A选项正确;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二者的DNA都可以复制,故B选项正确;C、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磷酸和脱氧核糖由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是由氢键连接,故C选项错误;D、甲基绿可以使DNA分子呈现绿色,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因此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体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对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综合性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解答本题需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区别,并能结合细胞分裂图判断分裂方式根据图示可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其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解答:解:A、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C、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D、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特点,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并且能够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和分裂方式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C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控制有害动物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控制在“”值左右最有效D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B正确;C、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控制有害动物的应用时,越早控制有害动物越好,C错误;D、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解答:解:A、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故A选项正确;B、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故B正确;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变化,故C选项错误;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考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细胞分裂受温度影响,一天中不同时刻细胞分裂能力不同,处于分裂期细胞数目不同,要能会影响实验的观察解答:解:A、细胞核中有DNA,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所以细胞核呈绿色,故A选项正确;B、一天中不同时刻细胞分裂能力不同,所以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在光镜下不一定能观察到有丝分裂所有时期,故B选项错误;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故C选项错误;D、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其结构,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现象,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6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实验方法是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的矮生豌豆幼苗上解答: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喷施的不同试剂种类,A错误;B、对照组不喷施试剂,作为空白对照与对照组高度比为100%,不是证明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B错误;C、由戊组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C错误;D、由图可以看出,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知识点是赤霉素对于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判断并获取结论7下列生命活动中,一定会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育受精卵获得桑椹胚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培养获得大量抗体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解答:解:A、受精卵通过卵裂形成桑椹胚时还未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阶段,A错误;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B正确;C、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培养获得大量抗体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C错误;D、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马铃薯茎尖获得脱毒苗的过程中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B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3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来自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系谱图:1和2均不是深色,但它们后代中有一只公羊是深色,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深色为隐性性状(用a表示),该性状的遗传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解答:解:A、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2是杂合子的概率是,A错误;B、据1、2和1可知,该性状为隐性性状,B正确;C、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D、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来自2,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3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来自1和2,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及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准确判断各选项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64分)9(16分)菊苣是生长在林下、高产优质的饲用牧草巨桉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为研究这些物质对菊苣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先将长势一致的菊苣幼苗移植到巨桉凋落叶含量不同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测定菊苣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见表请分析回答:(1)细胞内参与光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基粒),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与H,与菊苣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大小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2)实验组1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直接导致光反应减弱(3)实验组2与实验组1相比,菊苣幼苗净光合速率受影响的原因还可能是:当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会抑制CO2的固定(C3的形成、CO2的吸收)的过程,直接导致暗反应减弱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解答:解:(1)植物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基粒),参与光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基粒),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与H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与菊苣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大小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2)土壤中的巨桉凋落叶释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直接导致光反应减弱因此实验组1与对照组相比,菊苣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3)实验组2与实验组1相比,菊苣幼苗净光合速率受影响的原因还可能是:当巨桉凋落叶含量高时,其释放的高浓度小分子有机物能抑制酶活性或影响CO2的吸收(气孔开放)的过程,使暗反应中的CO2固定过程受阻,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故答案为:(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基粒) ATP与H叶绿体、线粒体(2)降低 光合色素 光(3)CO2的固定(C3的形成、CO2的吸收) 暗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要想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先要研究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10(16分)如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图一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负反馈(反馈)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答:解:(1)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后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反馈调节机制,使尿量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的结果(2)此图中通过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首次入侵)或(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T细胞;通过(首次入侵)或(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因此可见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细胞免疫的初次免疫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后,绝大多数的抗原是通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这条体液免疫途径丧失,因此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的,而抗体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因此体内抗体较少故答案为:(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负反馈(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吞噬细胞 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点评:本题考查了为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水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的识图、提取信息和分析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在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11(16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5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果蝇M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分离它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4)果蝇M的眼色与翅形两对性状的遗传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5)用一对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1(或2)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产生无眼雄果蝇的概率是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体内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的连锁;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解答:解:(1)由图可知,果蝇M的1号染色体上有E基因,5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因此该果蝇眼睛的表现型是红眼细眼(2)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是性染色体(XX或XY),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测序5条染色体,即3+X+Y(3)果蝇M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一定会发生联会、分离;果蝇M眼色的基因型为XEY,由于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想要子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则其必须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进行杂交(4)由图可知,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5)用一对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说明无眼为隐性性状(用a表示),且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将该无眼雌果蝇(aa)与果蝇M(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杂交,产生无眼雄果蝇的概率是=故答案为:(1)红眼细眼 (2)5 (3)联会、分离 XEXe(4)自由组合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5)1(或2)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2(16分)土壤中生活着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物质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1)该实验对照组是乙;上表中X是落叶分解较慢(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3)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作出假设: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实验材料和用具:土壤浸出液、蒸馏水、淀粉糊、恒温箱、烧杯若干、试管若干、碘液、斐林试剂等主要的实验步骤:a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a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b在恒温箱下放置几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A1、A2、B1、B2c在A1、B1试管中加入碘液,在A2、B2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沸水浴d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A1无蓝色出现,B1呈现蓝色;A2出现砖红色沉淀,B2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个实验的设计:(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的设计有3个变量:变量1是否有土壤微生物,所以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唯一的变量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变量2是条件是否干燥;变量3是温度(2)实验2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变量也是否含有微生物,但是根据实验2中的实验步骤来看,消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不是进行灭菌处理,而是加入用等量的无菌水代替微生物让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淀粉水解后,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以后,还原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将斐林试剂还原成砖红色解答:解:(1)实验中不作处理的是对照组,所以对照组为乙组生命活动需要水的参与,所以在干燥的条件下,新陈代谢慢,落叶分解的慢(2)对比甲乙得出的结论是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对比乙丙得出的结论是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对比乙丁得出的结论是 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3)为了研究“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的变量也是微生物,所以实验的假设是“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否有微生物,所以主要的实验步骤:a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等量的蒸馏水b在恒温箱下放置几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A1、A2、B1、B2c在A1、B1试管中加入碘液,在A2、B2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沸水浴d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A1无蓝色出现,B1呈现蓝色;A2出现砖红色沉淀,B2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故答案为:(1)乙 落叶分解较慢(2)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会影响微生物的分解速率(3)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a 等量的淀粉糊 等量的蒸馏水a A1无蓝色出现,B1呈现蓝色;A2出现砖红色沉淀,B2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