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20078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课件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入新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鲁迅;一说起老北京,人们便忆及老舍;一谈到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沈从文。“如果沈从文活到1988年底就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今天,还是有人相信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沈从文而非埃及人马哈福兹。沈从文被称为“湘西的歌者”。这是因为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如小说边城、丈夫、长河、柏子、萧萧和散文湘行散记等名篇。他以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和新鲜生活方式为背景进行创作,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那里风光秀丽,是苗、侗dng、土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学习目标,1、略读课文,概括并提取相关信息。2、精读课文,找出与水有关的段落,分析水意象。3、学习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4、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5、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解题,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者透过题目往往可以窥探出文章的大致内容。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为文题,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明确:小书指书本知识,大书是指自然和社会。,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明确:描述了从沈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2、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见闻?明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奇人趣事的社会生活。如:逃学到城外庙、看街景、杀人场面、涨水时看热闹、逃学去游泳、抓蟋蟀和斗蟋蟀、听大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声音。,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苗族人,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沈从文著作,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沈从文故居,位于凤凰县城中营街10号,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典型的四合院,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拔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名言,沈从文墓,(位于凤凰县听涛山麓,墓碑为云菇状的天然五彩石,上有沈从文名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离此不远的树荫下,有沈从文的表侄儿、画家黄永玉夫妇所立的碑,上有黄永玉手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黄永玉手书,沈从文墓,每一个已经形成自己写作风格的作家都有一个“根据地”,比如说老舍的作品便充满“京味”;王安忆的写作就经常以上海为背景;张承志的作品中总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驰骋的牧马;贾平凹的作品中经常有陕北的风味。同样,沈从文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他的湘西世界。,“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湘行散记,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边城,边城里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分,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的言语太多了。”沈从文我与文学,生字词积累,tnknlnin小豚神龛拨剌石碾zzhnzngchng咋碎铁砧扳罾田塍xcmxn石罅茨棚糜碎谭鑫培,开头两段写自己幼年时的两次件事分别是:()、()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上私塾时的()经历从第九自然段开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有趣的经历?9:到()看热闹10:藏()11: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15:看()、()、()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30:偷(),整理本文主要内容,整理本文主要内容,开头两段写自己幼年时的两次件事分别是:()、()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上私塾时的()经历从第九自然段开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有趣的经历?9:到()看热闹10:藏()11: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15:看()、()、()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30:偷(),生蛔虫,出疹子,逃学,城外的庙,书篮,逃学失败受罚,尸体,杀牛,织簟子,打铁,斗蟋蟀,李子琵琶,逃学见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充满奇人趣事的生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小书平时我们所读的一般意义上的用文字写成的书。,大书社会、生活、自然。,“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仅我检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用人事写成的大书。”沈从文,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写一段话,不少于400字。(预习本),细节描写鉴赏,湘西多水,沈从文自幼在水边长大,他的自传中自然少不了对水的描写。1、思考:文中写到水的段落有哪些?2、找出15、16段与水有关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5段、15段、16段),(细节描写略)细节描写作用:把逃学中的经历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到社会生活对作者的深刻影响,体会到自然和生活这本“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在第5段中,作者记叙了逃学时偷偷游泳的事情。于是,沈从文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水对沈从文有着怎样的影响?,即或不逃学,学塾为了担心学童下河洗澡,每到中午散学时,照例必在每人手心中用朱笔写个大字,我们尚依然能够一手高举,把身体泡到河水中玩个半天。这方法也亏那表哥想出的。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较大的关系。我最初与水接近,便是那荒唐表哥领带的。,水对沈从文的影响,水对沈从文日后的创作有何影响?,沈从文先生作品选边城(沈从文/著)沈从文散文精选,选自鸭子、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等苗民问题、凤凰(选自文集湘西)湘西苗族的艺术(选自文集新景与旧谊)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著)龙朱(沈从文/著)萧萧(选自文集新与旧)丈夫(选自文集沈从文文集)代狗(选自文集沈从文文集)无题(诗),选段,“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溪河如弓背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至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不可以计数。”,“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亮岸朵高山,山中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他的创作也与水有着难以分离的关系:沈从文从十五岁开始在沅江流域随土著军队过了五年的流浪式生活。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这一段经历可以说在沈从文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我虽然离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这期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沅水文化给了沈从文创作莫大的影响。沅水及其支流辰河带给了沈从文经验、灵感和智慧。,明确:边城是“一个关于水的故事”。故事本身就发生在水边上,写的是水边常见的风景,如渡口、渡船、龙舟,水面的雨等;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内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水般清澈、透明;到处是水光、水声,水给了小说明净、清澈的语言、色调和意境,小说节奏也如流水一般,纤徐平缓;写记忆中家乡的水,其中注入了他的乡愁,表达他对家乡和家乡底层人民的文化思考等等。,2、沈从文的创作与水的关系:“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选自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爱水,而水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一股粗犷豪迈的雄性(瀑布、洪水)又具有清凌的柔性(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顺其自然)。“这水上的人与事,便也都有了水一般的柔情。”沈从文的作品多写女性,写女性的顺从,与世无争,柔中带刚的个性。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在古诗文中,水被认为是忧愁、隔离的象征,如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将牛郎织女分离的天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所以从文先生的小说又蒙上水一般淡淡的忧郁。,分析文章的第14、15自然段在逃学的过程中,沈从文在他的湘西世界里学会了许多的人情世故和生活知识。1、在第14段中,有一段对杀人的描写,你从这段杀人描写中读到了什么?(可联系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杀人场面的描写来分析。),明确:鲁迅的小说药、示众中都有对杀人场面的描写,他是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把群众的麻木、愚昧暴露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此文只是通过一个小孩纯真的眼光,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2、文章的第15段是作者对边街上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忆。请找一下作者一共为我们展现了几个生活场景?,杀牛、织簟子、铁匠铺、小饭铺。,文章的第15段,是作者对边街上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忆看起来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最甜蜜的回忆,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也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3、思考:看起来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老最甜蜜的回忆,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也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明确:作者用真实的笔调,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的趣事展示出来,也把我们每个人心底里最宝贵的记忆都挖掘出来了,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偷学游泳落雨后赤脚故意往深水中走看人在洄水里扳罾,鲫鱼活蹦乱跳斗蟋蟀(味)死蛇的味道,腐草的味道,屠户身上的味道,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味道(声)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割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色)“城头上有白色炊烟,街巷里有摇铃铛卖煤油的声音”“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秘诀:,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最本真的状态。,真,小结,人物传记、尤其是自传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很生动、很细致,以使传记更加真实、动人。,别人眼中古怪调皮懒惰的孩子,探究,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沈从文的逃学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想象恰好生了一对翅膀,凭经验飞到各样动人事物上去。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由于最容易神往到种种屋外东西上去,反而常把处罚的痛苦忘掉,处罚的时间忘掉,直到被唤起以后为止,我就从不曾在被处罚中感觉过小小冤屈。那不是冤屈。我应感谢那种处罚,使我无法同自然接近时,给我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证据,“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象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作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题,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夜间我便做出无数希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常使我在半夜时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思考:逃学的生活,留给了沈从文一段美好的回忆,甚至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他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为本文的题目。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好奇,天真,不受束缚,向往自然,喜欢幻想,解析:A项中的“膝”应读“xjnqiojio答案:D,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瞑目私塾矜持甘之如饴B铁砧污秽辜负人至义尽C殒落幅射涵养连篇累牍D蛰居濒危临摹轻歌慢舞,解析:B项中的“人”应为“仁”;C项中的“殒”应为“陨”,“幅”应为“辐”;D项中的“慢”应为“曼”。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