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9.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200527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9.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9.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9.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微课堂一刻钟考纲解读一、考纲展示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二、命题特点1.考查内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层意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2.命题形式考点分布广泛。具体命题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炼字炼词。品析诗歌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如2014年高考湖北卷古代诗歌鉴赏题“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2)赏析“诗眼”。诗眼是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是全诗中最能点明主旨、最传神、最凝练的字。,(3)赏析炼句。品析诗歌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古代诗歌鉴赏题“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赏析语言风格。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特色。,3.考查趋势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但2014年考查热度有所下降,全国17套高考试卷,只有湖北、四川、大纲全国以及广东等少数的几套试卷单独设题考查了这一考点。,五年高考(2014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1)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题“早发”,即“早晨出发”的意思。回答此题,首先要考虑有哪些事物可以表现出发时间之早。由此结合全诗,找出能够体现“早”的关键词语,如“灯残”“酒醒”“闻鸡唱”“独”“微”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要做到条理清晰,分点作答。,(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应该明确“背”的意思。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内容,一个“背”字写出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最后,点出“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独”等把握诗歌情感。,最美语文【诗词素描】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春暮,那一场繁华胜景,终于在最后一朵落花的哀叹中消歇。一地的落寞,铺满了无人经过的小巷。春天,就如一个梦中的王子,在你即将抓住他飘飞的衣袂时,却被一声孤寂的鸟鸣惊醒。只有那院中的梅子,青青的、瘦瘦的,挂在已然葱郁的枝头,想着涩涩的心事。,画堂里,半张宣纸铺在书案上,空无一字。美人斜倚窗台,望着一帘蒙蒙细雨,发呆。她不知道,有一阵预谋已久的风,撩起了她那一身软软的裙衫。屏风半掩着,往事忽隐忽现。那一炷燃尽的檀香,在袅袅的思绪中四处飘浮。那个偷偷订下的约定,难道真的如石沉大海,听不到半点回响?剩下的,是一个女子无穷无尽的思念,和一个接一个形单影只的日子。,依稀记得那年七夕,你送给我这面镜子,我们在镜中彼此深情地凝视,充满温馨。如今,在一层薄薄的尘土后,我们的容颜,已日渐模糊。不能依在你的身旁,我真的不想,不想照见那些曾经的幸福,而让忧伤更深。美人不语,唯有泪千行。倚楼望远,长空黯淡,无边芳草漫向了你归家的旅程。今夜,会不会有人敲响那扇紧锁的院门?,合作探究课时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题点聚焦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除了理解诗歌的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注意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准确把握其深层含意。,题型一:炼字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详见语文笔记本“附录识记迁移类考点三之助记清单三”。,常见的提问方式:(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例1(2014四川)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题目: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_,【解析】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18岁中进士,28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戏剧,被革职,此后五十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所作诗之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此诗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从题目看,时令是秋季,时间是傍晚。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表。,“常”“偏”二字在本诗句中词性是副词。山有四时变化,绝非“常”带斜阳色,这里表明诗人只在日暮时分远眺寒山,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不言自明;“偏”字更是凸显诗人的落寞、惆怅。【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方法点拨1.“炼字”的四个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惊”二字,同属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2)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叠字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诗)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3)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2.“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句)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句)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第三步,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第四步,读懂题干,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破阵子关山道中宋琬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注】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著有安雅堂集,为清初大家。宋琬于顺治十一年赴陇西任右道佥事,途经秦陇交界的“关山道中”,耳闻目睹关塞地带的奇泉险山,放笔写出这首传诵一时的词作。李成:长安人,字咸熙,五代宋初画家,擅画山水,曾绘有关山图。赏析“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两句中的“拔”和“插”的艺术效果。答:_,答案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拔地”由下落墨,“插天”从上着眼。一“拔”一“插”,前后相对,化静为动,气势逼人,表现出关山迎面而起、直插云天的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注】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题型二:赏析关键语句高考对关键语句的考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关键诗句的含意、使用的表达手法、描写的画面、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的诗人情感等。常见的提问方式:(1)某句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2)怎样理解某句?,例2(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答:_,【解析】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表现思想情感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考虑。韦诗以写景作结,一方面是承上句说明其“诗思清人骨”的原因,而特殊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人物高洁的品格。李诗结句则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描写诗人访友未见,返回路上遇雨的情景,“日暮归来”可以看出诗人一定等待了很久,表现出诗人的执着和真挚;第二种则可以理解成假想隐者归来遇雨的情形,通过“日暮归来”“雨满衣”表现出隐者闲雅潇洒的生活情趣。,【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方法点拨赏析诗歌的关键语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解词语意思。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比如例2中“日暮归来雨满衣”一句,首先要把握“日暮归来”“雨满衣”等表达的意思,“日暮归来”既可指友人一天都在野外,也可指访人一直在等隐者。因此,从友人的角度分析,体现了友人的生活情趣;从访人的角度分析,表现了访人的执着以及对友人的深挚情感等。,(2)赏析表现手法。注重对语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比如修辞方面,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能使诗句意蕴更丰富等。(3)品味诗句句式。古代诗歌的句式特点一般涉及倒装、因果倒置、反问、设问、双重否定等,这些句式能够更好地体现诗歌描写的内容,表达诗人的情感。,(4)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比如,如果诗歌描写了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人,那么表达的情感至少有:对描写人物的赞美之情,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遭遇贬谪、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等)。,课堂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初见嵩山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_,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解析第一问,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作者在这里赋予了山以人的情志,来表露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第二问,诗人在这里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极富灵性,不只赋予了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4.(2014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注】。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答:_(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答:_,答案(1)春天,辽阔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叶扁舟,好像从江岸两边的树梢上穿过。令人忧伤的浓云和青草无边无际,扁舟上的布帆因为遥远已经比沙鸥还要小了。这是一幅独立江边遥望,水面辽阔遥远,扁舟孤单远行,愁云惨淡青草无际的送别画面。(2)“怪人催去早”意思是责怪行人被催促离开得太早。此句属于直接抒情。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了送别时的担忧、牵挂、伤感。“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采用拟人手法,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把词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抒发到极致。,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这里鉴赏的是景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题干所说的“场景”,应包括描述画面,并概括画面特点,这也是构成的答案要点。(2)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怪人催去早”是这首词主要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先理解“怪人催去早”的意思,再“结合全词分析”,最后指出它所传达的情感。,题型三:赏析诗(词)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指诗(词)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词),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常用的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例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诗眼”的赏析解读能力。解答本题可按以下几步来进行。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第三步,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方法点拨“诗眼型”题目的答题方法1.找到诗眼诗眼指诗中最精练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诗眼,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2.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第二步,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第四步,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第五步,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课堂训练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注】“偶”即“遇”。“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能揭示全诗主旨的一个词语。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的景与情简要赏析。答:_,答案“幽意”(或“幽”)。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清幽之景:晚风习习,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南斗星闪耀,水潭上月光溶溶、烟雾茫茫,还有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由夜景的清雅,作者更觉世事纷扰,不如这种幽居独处、不问世事、随遇而安、放任自适的归隐生活,由此表达自己追慕“幽意”的人生意趣。,解析这首诗的内容是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明亮的南天斗宿。水潭烟雾升腾出一片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做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归周密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_,答案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解析诗以“夜归”为题,又以“夜归”统摄全篇,赏析时一定要扣住“夜”“归”二字。深夜归客,倚杖而行,冷燐土塍、泥径之路,艰难滑行,临到家门,看到补衣灯,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围绕此线索不难赏析。,题型四:鉴赏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要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常见的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3)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例4(2008重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新丽”一般体现在:绮丽的辞藻、巧妙的修辞、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等。这首词比喻生动有奇趣,用词也十分秀丽。词人把明澈的江水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眉眼盈盈处”一句,既指江南的青山秀水,又暗示那儿有自己盼见的人,语带双关,贴切巧妙。下片“送春归”与“君归去”连接,用拟人手法将春写活,风趣俏皮,极富奇思妙想。,【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新颖明丽的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地写出浙东山水的美好,抒发出作者送别的情意。,例5(2008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明朝。,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答案。,【答案】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步骤一)。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步骤二)。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步骤三)。,方法点拨鉴赏语言风格类题目,常见的解题方法(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奔放、简练生动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多指诗的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表现在诗作中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通过思考而有所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点要依据具体的题目要求而定),课堂训练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中吕山坡羊闺思(元)张可久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注】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这首元散曲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最后一句简要赏析。答:_,答案最后一句引口语入曲,通俗而传神。将女主人公被惊醒的那一瞬间的懊恼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考生要想准确揣摩诗歌最后一句的语言特点,必须结合整篇散曲内容来分析。这首散曲描写一个闺中少妇对离人的思念,构思十分巧妙。春暖花开时节,闺中少妇寂寞伤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梦。屋外柳絮飞舞,犹如雪花飘飞。小丫头见了,不禁高声惊叹:“雪下呈祥瑞。”不料惊醒了女主人公的美梦,她嗔怪地说:“谁,不做美?呸,却是你!”诗歌最后一句短短八个字,极富生活气息和口语化,使女主人公含娇带怒的神情跃然纸上,从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对离人深切的思念。组织答案时既要说明语言特点,同时也要阐述表达效果或作用。,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_,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三是口语化,以口语填词,明白如话,显示了词人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