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1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19953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1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1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2.1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诗歌的形象第1课时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说说下面几首诗各咏什么花。只爱柴桑处士家,霜丛载酒问寒花。秋窗闲却凌云笔,自写东篱五色霞。,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寒酸一尉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胭脂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微雪初消半月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答案菊花芍药牡丹梅花,(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答案(1)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光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精彩PPT名师讲解)教你思维第一题1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_答案本题考查鉴赏的是“景物形象”。要求我们分析的,是两句诗所描写景色特点的不同,而非相同点。分析时,注意不能脱离“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诗本身。,2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哪些意象具体解说?_答案分析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3两句诗中有没有比较明确的描绘景色特点的词语?_答案有。诗句中有描绘园花的“百般红”,描绘乔木的“峥嵘”等词。,第二题1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_答案本题考查鉴赏的是“人物形象”。要求我们分析的是“陈居士”的形象特点,因此要精心选取简练、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分析时,不能脱离两首诗的具体词句。,2.对于“陈居士”这一人物形象,在正文之外,命题人有没有给予我们其他的提示?_答案有。首先我们要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据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3诗句中有没有明确的直接描绘“陈居士”这一形象的语句?_答案有。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先做后讲(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命题分析考查的是诗人自身形象;回答时要作简要分析。诗歌赏析这首七言律诗,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娴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开头两句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三、四两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足见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五、六两句仍然是写竹轩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儿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结尾两句,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作者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清,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吟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戛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随自己的便了。,思维建模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答题范式: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注】魏博,古地名。,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答:_解析分析诗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先做后讲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_答案本诗塑造了一匹轻捷矫健、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骏马形象,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考点二鉴赏事物形象,命题分析本题先考查对事物形象的分析,继而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实二者密切相关。因为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诗歌赏析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思维建模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分析修辞及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答题范式: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这是概括形象的意义,这一步骤不作强求)。,即学即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先做后讲(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考点三鉴赏景物形象,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_解析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命题分析考查的是景物形象,要求答出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要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禅意表达作者追求宁静淡泊情趣的诗歌。全诗围绕“寻”字展开,前四句叙寻而不遇,着重描写了常山道人隐居地清幽、宁静的环境,后四句写入山寻找道士所见到的清新宜人景观,尾句表现惬意自得的喜悦。,思维建模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_,解析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答案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阅卷现场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考场问题聚焦:简单概括,缺少描摹,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答案问题找一找:本答案只概括回答了“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却忽略了结合具体诗句的“简要叙述”。追求满分做一做: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矫正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1)词中刻画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2)“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1)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