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推荐作品 苦斋记课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561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推荐作品 苦斋记课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推荐作品 苦斋记课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推荐作品 苦斋记课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推荐作品 苦斋记课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峭(xio)壁岩崿()臼(ji)中B黄蘗(b) 苦楝(jin) 苦杕(d)C葴(zhn)芑 槠(zh)栎 槚(ji)荼D.滵(m) 窊(w) 荑(y)实【答案】C(A峭:qio;B楝:lin;D荑:t)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受到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罗列生长C其中多斑文小鱼 那里面D则拊石而和之 应和【答案】D(和:随着唱)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莫不族布而罗生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B虽然,每至于族。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族庖月更刀,折也。E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答案】D(都当“众”讲)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食之可以清酒心之官则思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宋何罪之有怅恨久之A/B/C/D/【答案】C(代词/结构助词“的”/宾语提前的标志/音节助词)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覆之以茆B燕坐于华堂之上C籍柔覆温之躯D颠沛生于不测【答案】D(A.茆通“茅”,B.燕通“宴”,C.籍通“藉”)6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野蜂巢其间B故遂择其窊而室焉C名其室曰苦斋D寝必重褥,食必珍美【答案】D(A中的“巢”,B中的“室”,C中的“名”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D中的“珍美”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C是人之所谓乐也D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答案】D(ABC是判断句,D不是)8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紧紧围绕苦斋的“苦”字,洒脱挥笔,但能放能收,颇有法度。内容富有辩证色彩,发人深省。B文章介绍苦斋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景物,“在匡山之巅”“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表现了位处苦地。不仅如此,而且“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连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最后指出“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颇有深意。C文章罗列众多植物,无一不苦,就是水中小鱼,其味亦苦。但是植物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小鱼“食之可以清酒”。文章还写道别人以游山为苦,而自己独以游乐。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D文章最后指出“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说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答案】D(说明了苦乐相倚,苦中有乐的道理)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夫膏粱之子精美的食物B寝必重褥 多层褥子C颠沛生于不测 意外D出入必舆隶 仆役【答案】B(重褥:双层褥子)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A(两个“艾”都当“停止”讲)11下列对苦斋记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B“情缘景生”“景与情会”,前一部分的事、景与后一部分的情、理有机结合,浑然一体。C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D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认为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答案】D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_(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_【答案】(1)带着几个小仆人,扫除脱落的笋壳用来种植谷类豆类植物,吃那山间草木的嫩芽果实。(2)我听说水井因为甘甜而枯竭,路边的李子因为味苦而存在,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而勾践因为卧薪尝胆而复兴,不也像这种情况吗?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东垣老人李君,讳杲,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朋侪颇疾之,密议一席,使妓戏狎,或引其衣,即怒骂,解衣焚之。由乡豪接待国使,府尹闻其妙龄有守也,讽妓强之酒,不得辞,稍饮,遂大吐而出。其自爱如此。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或不给者,尽周之。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法。进纳得官,监济源税。彼中民感时行疫厉,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以为仙人所传,而錾之于石碣。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壬辰北渡,寓东平;至甲辰,还乡里。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君所期者可知矣。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得年七十有二。(选自医史卷五,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异:不同B忠信笃敬,慎交游 游:游玩C讽妓强之酒 讽:暗示D延待儒士 延:延请【答案】B(游:交游,交往)1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东垣老人“医工传道”的一组是()或不给者,尽周之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慎勿湮没,推而行之ABCD【答案】C(周济那些没钱读书的儒生立志学医以弥补事亲之过医工和病人的看法)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垣老人年青时有操守,自重自爱。他曾因歌妓拉址了自己的衣裳而恼怒,将衣服脱下烧掉;又曾在接待使臣时因歌妓劝喝酒而大吐着离席。B东垣老人好学尊儒,同情疾苦。他跟从翰林王从之学习了论语和孟子,又跟从翰林冯叔献学习了春秋。后来还周济那些生计艰难的儒生。C东垣老人学习医术,治病救人。他拜名家张元素为师学医,尽得其传。还乡后,正值百姓患上了流行性传染病,他废寝忘食,创制方子,治好了很多人。D东垣老人医人传道,造诣精深。他选择罗天益作为继承人是为了“传道”,且将所著书籍传给他,不是为了李明之和罗谦父,而是为了天下后世。【答案】C(监济源税时的行为)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_(2)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_【答案】(1)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那些医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药都尝遍了,最终没有人知道是什么病而使得王氏丧命。(2)李先生特意(让人把这个方子)雕刻在木版上(印刷出来),(分别)张贴在过往行人聚集的地方,用了这个方子的人没有不取得疗效的。参考译文:东垣老人李先生,名杲,字明之。他的祖先世代住在真定路,家里非常富裕。李先生幼年时候,就跟一般的儿童很不相同;等到长大以后,为人忠诚守信、厚重端庄,对结交朋友的事情非常慎重;跟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戏言。街区里的众人认为欢乐惬意的地方,他的足迹从来没有到过,大概因为他的天性就是这样。跟他同辈的人很妒忌他,就私下商定,备下一桌酒席,在酒席上让歌妓轻浮地引逗他玩。开席后有一个歌妓就去拉扯他的衣服,他立即恼怒地骂了起来,并脱下衣服烧了。有一次,他在以地方豪绅的身份接待使者时,府里的长官听说他年纪轻轻便很有操守,就用话暗示一个歌妓硬让他饮酒。他推辞不过,稍微饮了一点酒,就大吐着退席而出,他就是这样地珍重自己。跟从翰林王从之学习了论语和孟子,又跟从翰林冯叔献学习了春秋。他家的宅院内有一片空地,就在那里建造了一座书院,用以接待儒士。有的儒士生计艰难,他就全面周济他们。李先生的母亲王氏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让乡里的数名医生救治她。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那些医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药都尝遍了,最终没有人知道是什么病而使得王氏送了命。李先生为因不懂医术而失去了他的母亲十分痛心哀伤,立下誓愿说:“如果遇到了良医,我一定要跟他努力学习来弥补我的过错。” 听说易水县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先生,医术闻名天下,就带着金银绸缎去拜见他。学了几年后,全部学到了他的医术。后来向朝廷捐献钱粮买到了一个官职,主管济源县的税务。那里的百姓广泛地患上了流行性传染病,医生们查遍了医书,没有跟这种病对症的方子。就根据自己的见解,胡乱地给病人写下;不见有效时,就继续给病人写下,以致病人接连不断地病情加重,直到死亡。医生们都不把这当作过错,病家也不认为不对。唯独李先生在心中深感哀痛,于是废寝忘食地依据病变探讨病因,分析症状探求病根,创制了一个方子,给病人们服下它后,才取得了疗效。李先生特意让人把这个方子雕刻在木版上印刷出来,分别张贴在过往行人聚集的地方,凡用了这个方子的人没有不取得疗效的。当时的人们还以为方子是仙人传授的,就把它雕刻在了石碑上边。李先生当初并不是因为医术而出名的,人们也不知道李先生在医学上造诣很深。自从李先生为了躲避战乱到了汴梁以后,于是才凭着医术在达官贵人之间进行交往。他治病上取得明显而又良好疗效的事迹,全都记载在别的书中。他在壬辰年向北渡过了黄河,寄居在东平,到甲辰年才回到了故乡。有一天,对友人周都运德父说:“我老了,想把医术传给后世,深感适当的人选难以找到,怎么办呢?”周德父说:“廉台县的罗天益谦父,品行敦厚朴实,曾为作为事业的医学还不精通而感到遗憾,有志于继续学习。您想要传授医道,这个人大概可以的。于是罗谦父就跟着李先生开始学习。罗谦父的日常费用和饮食,都是靠李先生提供的。学了三年后,李先生赞赏他能长期坚持而且不知疲倦,送给他二十两银子,说:“我知道你生计艰难,担心你意志动摇,半途而废,可以用这些银子来供养你的妻子儿女。”罗谦父坚决推辞,不愿接受。李先生说:“我把大的医道尚且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哪里会吝惜这小小的钱财呢?你不要再推辞了。”李先生期望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李先生临终的时候,把平常所写的书都校勘好,按照类别排列起来,摆在书案上面,嘱咐罗谦父说:“这些书交给你,不是为了我李明之,也不是为了你罗谦父,而是为了天下后世的人们。你要小心保存,不要让它淹没失传了,要推广并使它流传下去。”李先生去世年纪是七十二岁。四、高考热点17下面是两段介绍环境考古学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环境考古学”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考古学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是一步步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起来的。许多地区都曾发生过人类社会复杂的兴衰演化历史。地质学、古气候学和古环境学的研究也表明,古代的自然环境面貌也发生过复杂的演变。古代人类居住和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如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古代的自然环境同当时当地的人类活动有何种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成为环境考古学产生的思想渊源。环境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古代环境的复原,二是人地关系的分析研究。答:_【答案】环境考古学是在复原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探讨古代人类社会及其演化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8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转述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字。影像是历史的眼睛,也是现实的摄魂术。它是对世界忠直的观察、记录、发现,而非对世界的提纯、美化,或者丑化。伍尔芙说图像“不是争论”“它们就是事实直接对眼睛所说的未经加工的声明”。这个由机器所作的记录,当然比文字更加中立、客观、可信,而我们能够将一些不该忘却的现实以影像的形式牢记心中,显然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拯救。答:_【答案】影像真实地记录生活,比文字更客观,能弥补、修正人们的想象力。19请仿照下面的短诗一声叹息,另拟题写一首抒情短诗。一声叹息从心底滑落砸了好大一个坑答:_【答案】(示例)一阵欢笑从心中升腾飘成满天彩霞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常说:“要以本色示人!”“保持革命本色!”“显示了英雄本色!”听起来,“本色”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推敲下来,对“本色”到底是什么,恐怕又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本色”的呢?请以“本色”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向】有些东西我们耳熟能详,见惯不怪,习焉不察,但是,事情怕具体,一旦较起真来,却又语焉不详了,“本色”似乎就属于这种东西。听过太多的“本色”,这也是本色,那也是本色,我们倒搞不清“本色”的本色了。其实,许多东西都是这样,在洗尽铅华之后,它的真实面目也就凸现出来了。撩开披在“本色”身上的面纱,还“本色”以本色,事情就简单了。所谓“本色”,就是本来面貌。不同行业的人,他们的本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生活的状况是千姿百态的,最可贵的是“活出本色”,向世人展示真我的风采。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经”,只要念好自己的“经”,也就是以“本色”示人,一个人最宝贵的价值就展示出来了。当你下笔为文时,为你选择的对象选好配套的“经文”,你的工作就离成功不远了。【佳作赏读】英雄本色“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在虞姬凄婉哀怨的歌声中,霸王醉眼迷蒙地看着自己的美人。三年楚汉之争,如今意气已尽,想起当年号令群雄的威风,霸王不禁一阵心酸,抱起酒瓮痛饮起来“汉兵来了!”嘈杂的叫声惊醒了项羽,虞姬早已不知去向。身边几名亲信手忙脚乱扶着项羽上马飞奔。项羽神志未清,只得听任摆布,耳边风声呼呼,厮杀声渐远,回首一望,只见自家营寨火光冲天,“项”字大旗正遭烈火吞噬,项羽冲出重围来到乌江之畔,已是凌晨。江上雾气弥漫,一叶扁舟久候于此。“走吧,项王!走吧!”催促一声紧似一声,项羽留恋地看了一眼征战8年的大地,犹豫着上了船,稍公长篙一点,小舟箭也似地射出。项羽回望江岸,潮水般的汉兵吞没了垂死抵抗的项家残军。项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江东故地,父老们睡眼惺忪,三五成群走出来迎他,每人脸上都僵着笑容。项羽一路低头回到了家。转眼20年过去了。这20年中,时而盛传田横500壮士宁死不辱的壮举,时而又私传刘邦诛杀异姓王的血案。项羽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下一个便是自己。可直到高祖驾崩,都没等来这一天,似乎刘邦皇帝不屑于与他这个败军之将一般见识。记得有一次,刘邦南巡,黄沙铺道,净水泼街,仪仗威武,好不威风!项羽与江东百姓们一起俯首膜拜。这时的项羽,不禁想起少年时看秦皇车驾的情景:少年项羽硬挺着矗立于人群之中,傲气十足地说:“彼可取而代也!”唉,少年英气,而今安在?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当年的江东父老先后亡故,那些毛头后生对项羽颇多微词,益发不逊。刘邦死后,老婆儿子上台,日子开始还太平,可终于有一天,圣旨传到,吕雉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终究放不过他。项羽老泪纵横,伸出哆嗦的枯手,抓起蒙尘的宝刀,向颈上抹去忽然一声呼喝,犹如天外来音。项羽猛睁开眼,原来是黄粱一梦。眼前一滩殷红的血中,虞姬已香消玉殒。“ 汉兵来了!”一名亲信匆忙进帐:“我们已在乌江之畔备下船只,请项王速速离开!”项王回首望了一眼血泊中的虞姬,毅然道:“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伸手推开惊愕的亲信,提刀出帐。地平线上,汉兵如江潮般铺天盖地汹涌而来,霸王怒声喝斥,有如九天惊雷。赤泉侯心惊胆裂,倒退数里,汉兵互相践踏,死伤无数。项王奋起神威,直杀得血透重铠红遍征袍,直杀得汉将畏葸汉兵丧胆,直杀得山河变色天地动容。忽见一人探头探脑、退退缩缩。项羽乃戟指曰:“你不是我同乡吕马童吗?听说刘邦千金购我首级,我成全你!”说罢,仰天长笑,直笑得草木含泪风云改态。笑声未绝,项王横刀抹向颈项,殷红四射,染透一片荒草野地。莽原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衰草离披,西风萧瑟,霸王如铁铸钢浇般,在夕阳的辉映下走向自己的灿烂,与身后的苍莽大地熔成一团耀眼的辉煌!【名师点评】“英雄本色”的说法常常挂在人们的口头,但英雄的“本色”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本文选择了历史上的人物加以评说,对“本色”进行酣畅淋漓的诠释。项羽作为败军之将,面对失败,在可以生的情况下选择了死。作者以激越的情感、流畅的文笔,塑造了四面楚歌中的项羽。“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可怜西楚霸王最终自刎于乌江边。历朝历代,有多少人为之惋惜,何苦如此,生命是何其宝贵!文章构思巧妙,以一梦境作了回答:与其平庸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英雄项羽当之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