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冀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8534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冀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冀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冀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猜猜他是谁?,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前预习目标)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翻译课文。(课前预习目标)3、品析简洁、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教学难点)4、体会理解作者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境,学习他豁达从容的人生观(教学重点),与苏轼共赏月色,学生自学提纲: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2、释词义,译课文。(点拨:时间、地名、人名、物品直译)3、思考(课上小组合作解决)A组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去夜游?从文中找出游的行踪。(指导:学会从文中找答题线索,找答案,总结答案)B组第二小节描写什么景?怎样的景?又怎样去描绘的景?仅仅是写景吗?(指导:从段意、修辞、写作背景上思考作答)C组“如何理解第三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可从段意作者一生历典八洲的经历及处世的行为思考)D组如何理解“闲”字?(指导: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处世态度上思考),与苏轼共赏月色,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解题-,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走近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073),走近苏轼,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二)重要句子停顿,提示(将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后划分)(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共赏月色,二、释词义,译课文。(掌握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理解翻译课文规律时间、地名、事物直译。省略内容要增补语序颠倒要调整修辞手法要体现增删补改是规律,教师点拨方法参照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独立翻译,勾画疑难。同桌互译,小组交流,质疑解惑。翻译全文,落实重要词语和句子。,与苏轼共赏月色,A组、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去夜游?从文中找出游的行踪。,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他夜游的原因。又因被贬黄洲,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很无聊,很寂寞,于是,找一个好朋友散散步,聊聊天。2、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于(中庭),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B组、第二段写什么景?怎样的景?又怎样去描绘景?仅仅是写景吗?,第二小节写月光。清澈透明淡雅幽静。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这个清澈透明的世界,映照出他光明磊落、乐观豁达的襟怀。,小组学习展示,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积水空明(正)(静)藻荇交横竹柏影(侧)(动),皎洁、空明、清丽、淡雅、宁静,月光如水,冰清玉洁,C组、“如何理解第三段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情感:被贬的寂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安闲自适等。,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D组、如何理解“闲”?,两层意思:以闲人自居自傲。那些追求名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和牢骚,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通达乐观,闲,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三、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与苏轼共赏月色,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自我展示平台: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完成填空内容。),与苏轼共赏月色,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与苏轼共赏月色,拓展与积累,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寺院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贬谪中感慨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