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767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11孝文帝的许多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其中对少数民族封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A整顿吏治 B实行三长制C推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解析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内迁的少数民族随之变成封建国家的编户,变成封建的农业居民。生产方式的封建化对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答案C2“有趣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最系统建立均田制的竟然是一个少数民族干部。”(从均田制到房地产政策)这位“少数民族干部”建立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解析均田制是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答案C3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解析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鲜卑族和汉族贵族的利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答案B4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C D解析解题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结果分析思考,说法不合理。答案A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诏令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B鲜卑族的祖先是炎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解析材料中的“魏之先出于黄帝”表明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最基本的依据是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答案A6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A俸禄制度的实行 B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C三长制的推行 D租调制的实行解析本题可直接选也可用排除法,把握均田制的内容是解题关键。要均田就必须有田,因此B项正确。A项无直接关系,C、D两项是配合措施。答案B7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庄园”的普遍存在,说明土地兼并现象仍很普遍。答案C8(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人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改革都将面临层层阻力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关键信息。材料中“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答案A9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 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解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从材料关键信息“5世纪”“晋宋以来”和洛阳自“荒土”到繁荣的变化可判断,这种变化应出现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A项符合题意。答案A10下列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提倡鲜卑贵族说汉话 B上前议事不准说鲜卑话C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免官解析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中的“汉话”政策,即在上朝时官员不准说鲜卑语,提倡说汉话,A项理解最为准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孝文帝的“汉语”政策有一定年龄限制,并不是一刀切式的在朝廷上不说汉话全部免言,D项不准确。答案A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体现汉族与鲜卑族之间存在矛盾;第二小问考查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2)(3)问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答案(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材料二中的土地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第(1)问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计口授田”和“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可知相同之处是按人口分配土地。解答第(2)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服饰、姓氏、语言、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解答第(3)问溯源可从汉族文化的先进性与鲜卑族传统方面思考,对后世的影响可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加速民族融合方面思考。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影响: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记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2)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解析回答第(1)问要理解“实质”,体现阶级属性。回答第(2)问要分析出现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本身决定土地兼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回答第(3)问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材料有关内容。回答第(4)问要把握好“评议”二字,既要说明它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也要说明它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