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练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96332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练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练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练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练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注释】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疾风。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中心:心中。悼:伤心害怕。霾: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曀: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曀曀:天阴暗貌。虺:形容雷声。怀:思念。【译文】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狂风遮天又蔽地,不见太阳黑漆漆。长夜醒着难入睡,想他不住打喷嚏。天色阴沉黯无光,雷声轰隆开始响。长夜醒着难入睡,但愿他能将我想。【赏析】本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的。“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对将来的忧惧。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两章。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谢坤山,1958年生于台湾的台东市。台湾青年奖章获得者、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原本健全的谢坤山在16岁那年被高压电线击伤,失去了左腿、双臂,几年后又意外失去右眼。两度重伤的他没有轻生,而是从最简单的独立进食做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了生活自理问题。随后,他又用嘴咬住笔学习作画,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成为一位残疾人画家。同时,他每年还做几百场的演讲,并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10万字的自传我是谢坤山。这位身残志坚的英雄,视苦难为考验,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笑对命运,用嘴画出了精彩人生。谢坤山在台湾是个家喻户晓的奇人。我是谢坤山是他在作画、演讲之余,用嘴咬着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的自传。在自传中,他用朴实的笔调,饱含真情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谢坤山。16岁那年,谢坤山因事故失去了一条腿、一双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苦难的降临并没有吓倒谢坤山,他没有悲观逃避,而是燃起希望之火,从精神上压倒苦难,用行动来挑战它、超越它。最终进入了美术专业深造,得到了奖学金,并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与此同时,他还得到一位美丽聪慧的姑娘的爱情。谢坤山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向世人展示了光辉的人性。他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他丰富、纯净、活泼的内心世界,他的开朗、幽默、机智,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如果你只剩一个眼睛,会不会哭泣?如果你少一只脚,会不会悲伤? 如果你失去两只手,会不会痛不欲生?要是你同时丧失了一个眼睛、一只脚、两只手,你还活得下去吗?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灵魂的拷问,我想包括我在内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只会哭泣、会悲伤、会痛不欲生,更会绝望、会愤怒、会怨天尤人,会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同情、怜悯和照顾,没有尊严地活着,而我们的传主又会如何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坤山的世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这条学画的跑道上,我想赢的不是班上的同学,而是自己。为了弥补学画程度的不足,我要求自己,除了去学校上课之外,有其他任何学习的机会,我也绝不错过。于是,到处去看画展就成了我的家常功课;不过尴尬的是,每每站在画作前,当许多人都评论那是一幅好画时,我却一点也看不出,它的好是好在哪里?因为,缺乏艺术鉴赏力的我,真的是看不懂。不过我告诉自己,没关系,一次看不懂,两次看不懂,多看几次,我一定会看懂。倘若还是不懂时,我就善用耳朵去倾听,多请益先进们的见解。而画册也是我拓展视野、增广知识的宝藏,还有常出外写生,也成了我学习的方向。到后来,画展看多了,视野也变宽了,再加上自己有持续作画的体验,以及有老师的指导,渐渐地,那种与画交心的感觉,也就慢慢地培养出来。每当拿作品向老师请益时,我就有一种深切的领会,老师所传授的,并不是技巧上的指导,他不会对我说:“来,我画给你看,这里要有点红,那里要加点绿。”老师教我的是深层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他几十年来对绘画创作的体会,同时也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有一回,老师把我刚完成的画和他的作品摆在一起,然后对我说:“谢坤山,我觉得你这幅画应该还有”“两只眼睛又为什么都长在前面?”“为什么不长在下巴的位置?”“为什么”诸如此类,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问题,其实都可以挖掘出来作深度的思考,再转化成为色彩与线条,然后借由画笔在画布上表达出来。就算是一个静止的橘子,也可以画出它的甜度,或者是酸的。老师这番“应该还有”的隐喻,又让我在绘画路上更进一步。1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答案:写作者如何在学画的跑道上赢得自己。2谢坤山在学画方面有所成就,原因是什么?请分条列出。答案:到处看画展,视野变宽;持续作画,执著不辍,有了亲身体验;老师的悉心指导。3老师讲的故事是想说明什么道理?答案:是想让谢坤山明白画画要画出言外之意,画出情感。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A湮没/殷红修葺/茸毛桎梏/痼疾B. 酣畅/鼾声邂逅/松懈自矜/吟诵C. 收讫/迄今濡染/蠕动散户/懒散D. 沙砾/闪烁希冀/羽翼甬道/怂恿 解析:A项,yn,q/rng,g;B项,hn,xi,yng,jn/yn;C项,q,r,sn;D项,l/shu,j/y,y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B财政部领导强调,近年来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远未到敞开花钱的时候,仍需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该句写的不是心理状态。B项,“精打细算”指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C项,“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这段文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D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B班主任要林跃负责出一期庆祝元旦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林跃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D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解析:A项,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项,意思不明,“不是”应改为“是”。C项,句子杂糅。“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不通。正确的说法是“引导青少年树立如此意识和养成如此习惯”。 4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B)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A BC D解析:总领全文,应在最首,可排除A、C两项;从中“一提到”可知,应紧接,故可排除D项。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5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答案:(1)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6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答案: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二)阅读下面传记,完成79题。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李岚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1925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他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饿饭,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小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习,并成功地创作了风,得到老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1935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冼星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唱救亡歌曲。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正当他注意“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这样,他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设施和条件很差,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教学和创作热情。他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拿到歌词后,他收集创作素材,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还去学唱船工号子。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完成了。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多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黄河大合唱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雄壮而激奋,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而且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苏联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当年11月14日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7冼星海是怎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的? 答案:创作抗战救亡歌曲;为贫苦孩子辅导,教唱救亡歌曲;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培养抗日青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8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1)因为是多年以后追述往事,文章对细节没有过多的描写,更不添枝加叶。如晚间上课,学员们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他便一直讲到天亮这样的细节,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体现了传记史实性、真实性的特点。(2)选用的细节很有典型性、代表性。如在法国作曲获奖,他竟只“要饭票”的细节,典型地反映了冼星海生活极其窘迫仍努力出色地学习。言简意赅,很有表现力。 (3)在整体的概述中,穿插若干具体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明饱满。如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样的细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十分生动。(4)描述细节的语言平实自然,不加文饰,流畅明快,与传主朴实的个性十分吻合。(能举出某些细节的例子进行鉴赏评价,且言之有理即可)9有人说:是延河水哺育了冼星海,不去延安,冼星海就写不出黄河大合唱。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示例一)要具体辩证分析。冼星海目睹苦难的祖国正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蹂躏,他的爱国思想十分强烈;他多年学习研究音乐艺术、包括到法国学习,音乐艺术造诣已经很高,这些是他写出黄河大合唱的必要条件。而延安的环境和党的支持,延安抗战军民思想风貌、斗争意志的激励,丰富的西北民间音乐的陶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的支持合作,以及诗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吟,是促使黄河大合唱诞生的重要条件。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冼星海写出黄河大合唱,延安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能过于绝对化。 (示例二)赞成这种看法。冼星海正是到延安之后,全身心投入到民族解放、抗日战争之中,延安抗战军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创作热情;他辛勤奔走,吸取了民间音乐丰富的营养。这使他的爱国思想和音乐创作能力,得到一个升华,使他能够调动他多年学习和体验生活的积累,写出了黄河大合唱。而且,党的支持,以及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生的支持合作,以至诗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吟等,也是黄河大合唱能够产生的重要条件。 (示例三)反对这种看法。当然,延安等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创作热情,丰富的民间音乐也为黄河大合唱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但是冼星海写出黄河大合唱,源于与他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是多年学习研究音乐艺术、包括到法国学习的结晶,是多年深入学校、农村、厂矿、部队体验生活的结果。不去延安,冼星海也不可能写出黄河大合唱之类的诗史式作品。三、语言运用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正在读高三的小黄对门将要搬来的是父亲的一个年轻同事李明。接连十来天,李明装修房子弄出的噪音都响到晚上12点后,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也堆放在本就不宽的楼道里,不仅气味难闻,连走路都难。小黄想要婉转告诉李明施工别太晚,装修材料也别堆在楼道里,见到李明,他会怎么说呢?请写出来。(70字左右)答案:(示例)李叔叔,这几天您太辛苦了,每天比我们上高三的睡得还晚,连我们都跟着累呢!您的那些油漆什么的应该挺值钱的,放在外面当心让人给拿走了,万一谁不小心有个磕磕碰碰的也挺麻烦的。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点明主题;语意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人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磨心无法再待下去了,只好走开。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_”答案:(示例)你做事很有干劲,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如果没有你磨盘,我这个磨心又有什么用呢?语文天地创造人类极限的谢坤山他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他乐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他丰富、纯净、活泼的内心世界,他的开朗、幽默、机智,还有他脸上始终挂着的灿烂笑容,在今天都是一种稀缺因而值得倍加珍惜的东西。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曾采访过谢坤山,但稿子发到总部审核时,这个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立即叫停,重新派出人马,对书中提到的数十位人物逐一核实采访,前后工作了两三个月。谢坤山夫妇得到通知,采访编辑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读者文摘将用19种语言版本向全世界推出他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谢坤山不只属于台湾,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人类。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董事长戴胜益先生曾评论谢坤山说:“身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负责人的我,见过的奇人异事无数,但从没有看过谢坤山这么令人震撼与动容的人。如果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全世界最令人尊敬的人这一项目,我会恭敬地把这面奖牌颁给他创造人类极限的谢坤山。”高考链接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传记,可以记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见识。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1)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2)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3)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